"赫赫明明":看我大周天子多显赫英武。
# 明明:明智的样子。,赫赫:威严的样子。
"王命卿士":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
# 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
"南仲大祖":名将南仲是这重臣的始祖。
# 大祖:指太祖庙。,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
"大师皇父":让皇父担任太师主管军务。
# 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
"整我六师":你要抓紧整顿我大周军队,
# 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整:治。
"以修我戎":要抓紧打造兵器准备动武。
# 修我戎:整顿我的军备。修:一作脩,习。戎:武。
"既敬既戒":我们要深怀恭敬戒惧之心,
# 敬:借作“儆”。
"惠此南国":一定给南方百姓带去幸福。
# 惠:爱,施恩。
"王谓尹氏":我大周天子对太师皇父说,
# 尹氏:掌卿士之官。
"命程伯休父":你下命令给程国伯爵休父,
# 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左右陈行":让大周军队左右排列行伍。
# 陈行:列队。
"戒我师旅":把作战命令下达全军各部,
"率彼淮浦":沿着那淮河堤岸向前挺进,
# 浦:河畔。,率:循。
"省此徐土":穿越巡察这徐国境内国土。
# 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省:察视。
"不留不处":三军儿郎不久留也不驻扎,
# 处:安。,留:占“刘”字,杀。,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
"三事就绪":并把百姓的生计安排妥处。
# 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
"赫赫业业":看多么威武显赫高大雄壮,
# 业业:高大的样子。
"有严天子":那是我们威严的大周国王。
# 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王舒保作":大周军队从容不迫地开拔,
# 作:起。,保:安。,舒:舒徐。
"匪绍匪游":既不急行军也不信步游荡。
# 游:优游,游逛。,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一说迟缓,舒缓。
"徐方绎骚":这引发徐国上下骚动不已,
# 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绎:络绎。
"震惊徐方":尤其是极大震惊徐国朝堂。
"如雷如霆":就好像清天霹雳头顶炸响,
# 霆:炸雷。
"徐方震惊":引发徐国君臣们震动惊慌。
"王奋厥武":我大周军队进攻英勇神武,
# 奋厥武:奋发用武。
"如震如怒":全军威如雷震势如云水怒。
"进厥虎臣":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将,
# 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阚如虓虎":击鼓挺进杀声震天如怒虎。
# 虓:虎啸。,阚如:阚然,虎怒的样子。
"铺敦淮濆":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设重围,
# 濆:高岸。,敦:屯聚。,铺:韩诗作“敷”,大。
"仍执丑虏":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
# 丑虏:对敌军的蔑称。,仍:就。
"截彼淮浦":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稳脚跟,
# 截:断绝。
"王师之所":大周的中军帐在这里扎驻。
# 所:处,驻所。
"王旅啴啴":大周王朝的军队气势如虹,
# 啴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如飞如翰":攻势凌厉犹如冲天之神鹰。
# 翰:指鸷鸟。
"如江如汉":三军猛进犹江汉奔流潮涌,
"如山之苞":守阵地稳固如山岿然不动。
# 苞:指根基。一说茂,引申为攒聚。
"如川之流":陷敌阵犹如决川势不可当,
"绵绵翼翼":队伍稳扎稳打接力向前冲。
# 翼翼:整齐的样子。
"不测不克":威不可测当然也不可战胜,
"濯征徐国":就这样大清洗般大败徐国。
# 濯:清洗。
"王犹允塞":大周天子的谋划实在充分,
# 塞:实,指谋略不落空。,允:诚。,犹:通“猷”,谋略。
"徐方既来":徐国君臣心悦诚服愿归顺。
# 来:归顺。
"徐方既同":徐国上下甘拜下风来相融,
"天子之功":这是我大周天子仁义之功。
"四方既平":天下各地都已经海晏河清,
"徐方来庭":徐国小君定当来朝拜进贡。
# 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徐方不回":徐国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乱,
# 回:违逆,违抗。
"王曰还归":大周天子班师回朝奏凯旋。
"《常武》":赞颂王师威武与天子圣德,
"召穆公美宣王也":召穆公作此诗以颂扬周宣王的德行与武功。
"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为有恒久的德行来建立军事功业,
"因以为戒然":(将过去的教训)作为警戒,并以此为准则(行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大雅·常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四言史诗,也是一首战争颂歌。全诗以宏大的叙事视角和激昂的笔调,赞颂了周宣王率军平定徐国叛乱、维护周王朝统治的功绩。诗中通过战争准备、行军部署、战场威势、凯旋归程等环节的铺陈,展现了周代王师的赫赫声威与军事成就。
2. 写作手法
比喻:“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把天怒雷震,比作周王奋发用武;把猛虎怒吼,比作官兵勇敢,写出了军队对于胜券在握的坚定决心,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首尾呼应:“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对照鲜明,首尾相连,结构完整,充分的体现了诗人面对不同情况的心理情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开篇即奠定全诗庄重基调,以王权为核心,充分展现周王朝高效的组织能力。简笔勾勒出“备战—出征”的逻辑链条,凸显宣王作为统帅的决断力。第二章“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展现周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秩序。语言简练却信息丰富,体现周军纪律严明与战略周密。第三章“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通过心理战描写,未战而屈人之兵。虚实结合(实写周军镇定,虚写徐国震恐),体现《诗经》以简驭繁的叙事艺术。第四章“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此章为全诗高潮,通过视听结合的感官描写(雷霆、虎啸),将战争史诗化。动词密集使用(奋、进、执、截),强化军事行动的凌厉感。第五章“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第五章“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此章是诗歌艺术巅峰,通过铺排夸饰,将军事力量升华为神权象征(“不测不克”)。朱熹评其“疾如飞翰,众如江汉”,赞其气象恢弘。第六章“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结尾呼应首章“王命卿士”,形成叙事闭环。以“归功天子”消解战争残酷性,体现周代“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亦暗含对武力崇拜的反思。
4. 作品点评
《大雅·常武》是中国古代史诗性诗篇,作为《诗经》中唯一以完整战争叙事为核心的篇章,其雄浑豪迈的笔调与恢弘的历史视野展现了周代诗歌。全诗以周宣王亲征徐国的史实为背景,既是对王师武功的礼赞,亦是对周王朝正统性与军事威严的深刻诠释。
# (末章)八句徐方二字一上一下,绝奇之调。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兵法有动有静。静则不可惊动,故以山喻;动则不可御止,故以川喻。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 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前篇(指《大雅·江汉》)召公帅师以出,归告成功,故备载其褒赏之词;此篇王实亲行,故于卒章反覆其辞,以归功于天子。
宋朱熹《诗集传》
# 《常武》一诗,说尽兵法之要。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
# “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左丘明《展喜犒师》
下一篇:先秦·佚名《小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