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沮洳":在那汾河湾里低湿的地方,
# 沮洳:水边低湿的地方。,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
"言采其莫":有个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
# 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言:乃。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啊。
#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
"美无度":长得是那样英俊无法衡量。
# 美无度: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度:衡量。
"美无度":他长得那样英俊无法衡量,
"殊异乎公路":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 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路,通“辂”。,殊异:优异出众。
"彼汾一方":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
"言采其桑":有个小伙子采撷桑叶正忙。
# 桑:桑树叶。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啊。
"美如英":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
# 英:华,即花。
"美如英":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
"殊异乎公行":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 公行: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彼汾一曲":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
# 曲:河道弯曲之处。
"言采其藚":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
# 藚: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苗如车前草,嫩时可食。
"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啊。
"美如玉":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
"美如玉":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
"殊异乎公族":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 公族:掌管国君宗族事务的官吏。一说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先秦民歌,也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的诗,诗歌以汾水流域的劳作场景为背景,通过三次复沓咏唱,展现了一位风姿卓然的君子形象。
2. 写作手法
起兴:每章开篇均以“彼汾”起句,描绘汾水边的特定场景,并提及采摘植物。这些自然意象既营造出清新质朴的意境,又自然过渡到对“彼其之子”的赞美,形成由景及人的抒情脉络。复沓:三章句式高度相似,仅替换“沮洳”“一方”“一曲”、“莫”“桑”“藚”、“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及“公路”“公行”“公族”。这种复沓手法强化了节奏感,层层递进地凸显主题。比喻:“美如英”以花朵喻容貌清丽。“美如玉”以玉喻品德高洁温润。对比:每章结尾以“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形成反差。“公路”“公行”“公族”代指贵族或权臣,而“彼其之子”可能是普通劳动者。诗人刻意将劳动者与贵族对比,赞颂其超越身份的美德与气质。赋:全诗无隐晦言辞,直接铺陈采摘场景与赞美之词,如“言采其莫”“美无度”等,以简洁语言传递浓烈情感,体现《国风》的写实风格。
3. 分段赏析
《魏风·汾沮洳》全诗共分三章,主要通过侧面映衬手法塑造形象。三章文字变化微殊,诗意却逐步深化。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其中“沮洳”“一方”“一曲”的意象转换,既暗示劳作场景的差异,又暗含时空流转之意。可见无论这位女子从事何等劳作,置身何时何地,心中总萦绕着意中人的身影,足见其情之专笃。这种艺术处理将女子思慕之情的执着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继而以“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盛赞男子风仪。“美无度”即绝美无双,“美如英”喻其如绚烂花蕾般俊逸,“美如玉”则赞其气度清华,如美玉生辉。此皆为对男子仪容的描摹。诗篇终章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意谓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容貌卓绝,其身份地位亦远胜“公路”“公行”“公族”等显贵。可见女主人公所倾慕者,非仅因其勤勉质朴,更因其超凡脱俗的品貌,与那些簪缨世族形成本质差异。全诗虽未对所思男子进行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映照烘托的艺术手法,那位未露面的男子形象已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采用了《诗经》中典型的叠句重章手法,通过章节复沓实现诗意递进。三章文字虽仅有细微调整,却呈现了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首章“美无度”从整体气质层面概括人物之美;次章“美如英”聚焦仪表风度进行具象描摹;末章“美如玉”则升华至道德品格的赞颂。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 兴也。此亦刺俭不中礼之诗,言若此人者,美则美矣,然其俭啬褊急之态,殊不似贵人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汾沮洳》,刺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刺不得礼也。
《毛诗注疏》
上一篇:先秦·佚名《何人斯》
下一篇:先秦·佚名《乐毅报燕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