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乎株林":为何要到株林去?
# 林:郊野。一说株林是陈大夫夏徵舒的食邑。,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柘城县。,胡为:为什么。
"从夏南":那是为了找夏南。
# 夏南:即夏姬之子夏徵舒,字子南。,从:跟,与,此指找人。
"匪适株林":不是为到株林玩,
# 适:往。,匪:非,不是。
"从夏南":而是为了找夏南。
"驾我乘马":驾着大车赶四马,
# 乘马:乘,四匹马。古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说于株野":株林郊外卸下鞍。
# 株野:株邑之郊野。,说:通“税”,停车解马。
"乘我乘驹":驾着轻车赶四驹,
# 乘我乘驹:驹,马高五尺以上、六尺以下称“驹”,大夫所乘;马高六尺以上称“马”,诸侯国君所乘。此诗中“乘马”者指陈灵公,“乘驹”者指陈灵公之臣孔宁、仪行父。
"朝食于株":奔抵株林吃早餐。
# 朝食:吃早饭。古人常用“食”作为男女之间性行为的隐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刺诗。描绘了陈灵公君臣驱车前往株林与夏姬淫乱的情景,揭露了陈灵公君臣的荒淫生活,讽刺了上层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借陈灵公君臣前往株林的景象,写出了统治阶层的荒淫无道。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正值陈灵公与大臣孔宁、仪行父出行之时。辚辚车马欢快地驶向夏姬居住的株林,路边百姓对陈灵公君臣的丑事早有所知,却佯装不知,大声发问:“胡为乎株林(他们去株林做什么)?”其他百姓心领神会,却故作神秘回应:“从夏南(是去找夏南吧)!”发问者装作没领会,继续追问:“匪适株林(不是去株林)?”回应者心中暗笑,仍一本正经坚持:“从夏南(只是找夏南)!”众人明知陈灵公君臣的丑事,却假意接连探问,问得细致;明知他们去找夏姬,却故意掩饰说找“夏南”,回答得欲盖弥彰。发问者似信非信,透着狡黠;回应者极力掩饰,满是做贼心虚的窘迫。这种讽刺方式,比直接斥责更为深刻,如利刃般直刺这班无道君臣的灵魂。第二章,笔锋一转。车马声中,君臣们摆脱了路人的问答,株邑近在眼前,陈灵公君臣松了口气。“驾我乘马,说于株野”,这是以国君口吻自述,驾车的四匹马也成了炫耀的资本。到了“株野”,无需再伪装,想到即将与美貌的夏姬相聚,陈灵公难掩兴奋,高呼“说于株野!”“说”通常解释为“停车解马”,但从陈灵公此时心情看,理解为“悦”也未尝不可,“说(悦)于株野”更能体现他隐秘的喜悦。“乘我乘驹,朝食于株”,这是大夫孔宁、仪行父的口吻。他们对陈灵公的心思心领神会,笑着凑趣:“到株野还能吃朝食呢!”此句一语双关,成了他们与夏姬通淫的无耻自白。这短短四句,与首章的否认相互呼应,让这桩丑事真相大白。诗中采用第一人称(我)口吻,让这幕君臣通淫的唱和,充满不知羞耻的自供意味。
3. 作品点评
《国风・株林》向来被视作揭露陈灵公君臣荒淫、讽刺上层政治腐败之作。其表达委婉含蓄,以巧妙的问答与细腻的描写,将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讽刺力量。
# 事外不添别语,言中自寓微文。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 盖公卿行淫,朝夕往从所私,必有从旁指而疑之者。即行淫之人亦自觉忸怩难安,故多隐约其辞,故作疑信言以答讯者,而饰其私。诗人即体此情为之写照,不必更露淫字而宣淫无忌之情已跃然纸上,毫无遁形,可谓神化之笔。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东方之日》
下一篇:先秦·佚名《韩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