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āng
bào
jiàn
mèng

朝代:先秦作者:孟子及弟子浏览量:2
zhuāng
bào
jiàn
mèng
yuē
:“
:“
bào
jiàn
wáng
wáng
bào
hào
yuè
bào
wèi
yǒu
duì
。”
。”
yuē
:“
:“
hào
yuè
?”
?”
mèng
yuē
:“
:“
wáng
zhī
hào
yuè
shèn
guó
shù
!”
!”
jiàn
wáng
yuē
:“
:“
wáng
cháng
zhuāng
hào
yuè
yǒu
zhū
?”
?”
wáng
biàn
yuē
:“
:“
guǎ
rén
fēi
néng
hào
xiān
wáng
zhī
yuè
zhí
hào
shì
zhī
yuè
ěr
。”
。”
yuē
:“
:“
wáng
zhī
hào
yuè
shèn
shù
jīn
zhī
yuè
yóu
zhī
yuè
。”
。”
yuē
:“
:“
wén
?”
?”
yuē
:“
:“
yuè
rén
yuè
shú
?”
?”
yuē
:“
:“
ruò
rén
。”
。”
yuē
:“
:“
shǎo
yuè
zhòng
yuè
shú
?”
?”
yuē
:“
:“
ruò
zhòng
。”
。”
chén
臣请为王言乐
臣请为王言乐
qǐng
jīn
wáng
yuè
bǎi
xìng
wén
wáng
zhōng
zhī
shēng
guǎn
yuè
zhī
yīn
shǒu
è
ér
xiāng
gào
yuē
wáng
zhī
hào
yuè
shǐ
使
zhì
xiāng
jiàn
xiōng
sàn
jīn
wáng
tián
liè
bǎi
xìng
wén
wáng
chē
zhī
yīn
jiàn
máo
zhī
měi
shǒu
è
ér
xiāng
gào
yuē
wáng
zhī
hào
tián
liè
shǐ
使
zhì
xiāng
jiàn
xiōng
sàn
mín
tóng
jīn
wáng
yuè
bǎi
xìng
wén
wáng
zhōng
zhī
shēng
guǎn
yuè
zhī
yīn
xīn
xīn
rán
yǒu
ér
xiāng
gào
yuē
wáng
shù
bìng
néng
yuè
jīn
wáng
tián
liè
bǎi
xìng
wén
wáng
chē
zhī
yīn
jiàn
máo
zhī
měi
xīn
xīn
rán
yǒu
ér
xiāng
gào
yuē
wáng
shù
bìng
néng
tián
liè
mín
tóng
jīn
wáng
bǎi
xìng
tóng
wàng
!”
!”

译文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说他爱好音乐,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庄暴接着问:“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过了些日子,孟子去拜见齐宣王,说:“大王曾经告诉庄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大王的脸色变得不自然了,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是喜欢现在流行的通俗音乐罢了。”孟子接着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其实现在流行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齐宣王说:“能请您讲讲其中的道理,让我听听吗?”孟子说:“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和很多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这里传来的钟、鼓的声音箫、笛的声音,全都头疼得紧皱眉头,互相议论着说: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奏乐,为什么却害得我们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都失散流离。’又假如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大王的车马声,看到华丽的仪仗旗帜,全都头疼得紧皱眉头,互相议论着说:我们大王这样喜欢打猎,为什么却害得我们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都失散流离。’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大王不跟百姓共享快乐啊。如果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这里传来的钟、鼓的声音、箫、笛的声音,全都兴高采烈、面露喜色地互相议论着说:‘我们大王大概身体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又如果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大王的车马声,看到华丽的仪仗旗帜,全都兴高采烈、面露喜色地互相议论着说:‘我们大王大概身体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大王能与百姓共享快乐啊。如果大王能与百姓共享快乐,那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逐句剖析

"庄暴见孟子":庄暴进见孟子,

# 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曰":说:“

"暴见于王":我被大王召见,

# 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王:指齐宣王。

"王语暴以好乐":大王告诉我说他爱好音乐,

# 乐:《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暴未有以对也":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 对:回答。

"曰":庄暴接着问:“

"好乐何如":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 乐: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孟子曰":孟子说:“

"王之好乐甚":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

"则齐国其庶几乎":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 庶几:差不多。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他日":过了些日子,

"见于王曰":孟子去拜见齐宣王,说:“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大王曾经告诉庄暴您爱好音乐,

"有诸":有这回事吗?”

"王变乎色":大王的脸色变得不自然了,

# 变乎色:改变了脸色。色: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曰":说:“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

"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喜欢现在流行的通俗音乐罢了。”

# 直:不过、仅仅。

"曰":孟子接着说:“

"王之好乐甚":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

"则齐其庶几乎":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其实现在流行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曰":齐宣王说:“

"可得闻与":能请您讲讲其中的道理,让我听听吗?”

"曰":孟子说:“

"独乐乐":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

# 独乐乐: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前一个“乐(yuè)”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后一个“乐(lè)”作动词用,快乐。

"与人乐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孰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曰":齐宣王说:“

"不若与人":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曰":孟子说:“

"与少乐乐":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与众乐乐":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孰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曰":齐宣王说:“

"不若与众":不如和很多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

"。":。

"今王鼓乐于此":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

# 鼓:演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老百姓听到大王这里传来的钟、鼓的声音

# 钟鼓之声: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管籥之音":箫、笛的声音,

"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全都头疼得紧皱眉头,

# 疾首蹩頞: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举:皆、都。

"‘":互相议论着说:

"吾王之好鼓乐":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奏乐,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为什么却害得我们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

# 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父子不相见":父子不能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兄弟、妻儿都失散流离。

"’":’

"今王畋猎于此":又假如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

# 畋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畋:一作田,打猎。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老百姓听到大王的车马声,

"见羽旄之美":看到华丽的仪仗旗帜,

# 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全都头疼得紧皱眉头,

"‘":互相议论着说:

"吾王之好田猎":我们大王这样喜欢打猎,

# 田猎:在野外打猎。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为什么却害得我们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

# 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父子不相见":父子不能相见,

"兄弟妻子离散":兄弟、妻儿都失散流离。

"’":’

"此无他":这没有别的原因,

"不与民同乐也":就是因为大王不跟百姓共享快乐啊。

"今王鼓乐于此":如果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老百姓听到大王这里传来的钟、鼓的声音、

"管籥之音":箫、笛的声音,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全都兴高采烈、面露喜色地互相议论着说: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我们大王大概身体很健康吧,

"何以能鼓乐也":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

"今王田猎于此":又如果现在大王在这里打猎,

# 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老百姓听到大王的车马声,

"见羽旄之美":看到华丽的仪仗旗帜,

# 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全都兴高采烈、面露喜色地互相议论着说: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我们大王大概身体很健康吧,

"何以能田猎也":不然怎么能打猎呢?

"’":’

"此无他":这没有别的原因,

"与民同乐也":就是因为大王能与百姓共享快乐啊。

"今王与百姓同乐":如果大王能与百姓共享快乐,

"则王矣":那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以孟子与齐宣王关于“好乐”的辩论为核心,阐释儒家“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文章主题鲜明,通过对比“独乐乐”与“众乐乐”、“不与民同乐”与“与民同乐”的两类政治图景,强调君主唯有体恤民生、共享安乐,方能实现王道。艺术手法上,孟子善用​​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先以齐王“好乐”为切入点,借题发挥,逐步引导其认同“与众乐乐”的优越性;再以​​对比与重复句式​​,描绘百姓“疾首蹙頞”(怨恨)与“欣欣然有喜色”(拥戴)的强烈反差,揭示“同乐”与“暴政”的后果,具象化政治理念。语言生动传神,如齐王“变乎色”的窘态、百姓神态的刻画,增强了说理感染力。全文逻辑缜密,气势酣畅,彰显《孟子》散文雄辩犀利的风格,亦体现其“民本思想”的深刻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政治说理题材的文章。通过孟子与庄暴、齐王的对话,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表达了只有君主与百姓共享欢乐,才能实现国家安定、统治稳固的观点。

2. 写作手法

对比:“独乐”与“与人乐”的行为对比孟子以“乐”为切入点,先以设问引导齐王思考:“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以生活化的类比,将音乐欣赏的体验迁移至治国领域,暗示君主应扩大共享范围。这种对比通过百姓的态度、君主与百姓的关系,直观展现了“独乐”的狭隘与“众乐”的正当性,为后文的议论铺垫了逻辑基础。议论:齐王因好乐“变乎色”,孟子却肯定其爱好:“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随即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化解齐王尴尬,激发其倾听兴趣。通过两问两答,让齐王自行得出“不若与众”的结论。避免说教,使齐王成为观点的“共谋者”,增强说服力。

3. 分段赏析

孟子以雄辩著称,其文善设譬喻,以小见大,逻辑缜密而气势磅礴,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在《孟子·梁惠王下》“与民同乐”篇中,他通过庄暴与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再以层层递进的对话劝导齐王,将“好乐”之辩升华为“王道”政治主张。全文围绕“音乐”展开,揭示“与民同乐则得民心,独享其乐则失天下”的核心思想,彰显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具体表现如下:​​一、循循善诱,借题发挥​​孟子未直陈观点,而是借齐王“好乐”之事切入,以对话自然过渡至治国之道。初见庄暴时,他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埋下伏笔,点明音乐与政治的关联却暂不展开;待面见齐王,他重提此论,通过两问两答——​​“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引导齐王承认“与众同乐”的合理性,顺势将话题转向“与民同乐”的主旨。此般由浅入深、因势利导的策略,既化解齐王“变乎色”的窘迫,又为后续议论奠定基础。​​二、对比鲜明为凸显“是否与民同乐”的截然后果,孟子运用​​强烈对比与语言复沓​​:​​民怨沸腾图​​:百姓闻王乐则“​​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斥责“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万民归心图​​:百姓见王猎则“​​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欣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两幅画面以相同场景(鼓乐、田猎)和相似句式(“今王……于此,百姓闻……”)重复铺陈,唯情感色彩对立,深刻揭示​​民心向背仅系于君王能否与民共情​​。虽为议论文,孟子避用枯燥说教,代以​​具象场景与神态刻画​​:齐王被问好乐时“​​变乎色​​”的尴尬;百姓“​​疾首蹙頞​​”的愁苦与“​​欣欣然有喜色​​”的欢悦。这些细节使抽象政治理念跃然纸上,让“与民同乐”的必要性通过鲜活画面自然呈现,更具感染力。孟子敏锐捕捉齐王心理,化被动为主动:当齐王以“​​直好世俗之乐​​”搪塞时,孟子立即肯定“​​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消解其心虚,将讨论焦点从音乐形式转移至​​共享本质​​;随即抛出“独乐与众乐”之问,诱使齐王自行推导出“​​不若与众​​”的结论,再以“​​臣请为王言乐​​”转入正题,借“乐”阐发“忧乐系于天下”的治国之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4. 作品点评

全文围绕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展开论述,深刻阐明了欲得天下必先得民心之理,“与民同乐”正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体现。孟子精准把握齐王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思想步入自己所设的轨道,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论辩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在论证过程中,孟子尤为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为齐王生动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所产生的截然相反的景象,将深刻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采绿》

下一篇:先秦·佚名《唐风·扬之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