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fēi
fēi
zhōu
dào
wēi
chí
huái
怀
guī
wáng
shì
xīn
shāng
bēi
fēi
fēi
tān
tān
luò
huái
怀
guī
wáng
shì
huáng
chǔ
piān
piān
zhě
zhuī
zài
fēi
zài
xià
bāo
wáng
shì
huáng
jiāng
piān
piān
zhě
zhuī
zài
fēi
zài
zhǐ
bāo
wáng
shì
huáng
jiāng
jià
luò
zài
zhòu
qīn
qīn
huái
怀
guī
shì
yòng
zuò
jiāng
lái
shěn

译文

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宽广的大路遥迢而又漫长。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内心里禁不住暗暗悲伤。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黑鬃白马累得喘息腿发慌。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没有闲暇安享静好时光。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高空飞有时低处翱翔,最终栖落在茂密的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父亲来奉养。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有时自在飞有时收起翅膀,最终落在茂密的枸杞树上。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我顾不上把老母亲来奉养。我驾驭着四匹黑鬃的白马,风驰电掣般在大路上奔忙。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不得已苦心创作这首诗歌,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

逐句剖析

"四牡騑騑":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

# 騑騑:马不停地走而显得疲劳。《广雅》:“騑騑,疲也。行不止,则必疲。”,四牡:指驾车的四匹雄马。

"周道倭迟":宽广的大路遥迢而又漫长。

# 倭迟:亦作“逶迤”,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周道:大路。

"岂不怀归":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

"王事靡盬":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

# 盬:止息。,靡:无。

"我心伤悲":我内心里禁不住暗暗悲伤。

"四牡騑騑":四匹雄壮的骏马向前飞奔,

"啴啴骆马":黑鬃白马累得喘息腿发慌。

# 骆: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啴啴:喘息的样子。

"岂不怀归":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

"王事靡盬":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

"不遑启处":我没有闲暇安享静好时光。

# 启处:指在家安居休息。启,小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跪着,臀部贴于足跟。,不遑:没有闲暇。

"翩翩者鵻":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

# 鵻: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鸠、夫不。古人认为是孝鸟。,翩翩:飞行貌。

"载飞载下":有时高空飞有时低处翱翔,

"集于苞栩":最终栖落在茂密的柞树上。

# 栩:柞树。,苞:茂密。,集:落。

"王事靡盬":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

"不遑将父":我顾不上把老父亲来奉养。

# 将:奉养。

"翩翩者鵻":漂亮鹁鸠从远处翩翩飞来,

"载飞载止":有时自在飞有时收起翅膀,

"集于苞杞":最终落在茂密的枸杞树上。

# 杞:灌木,即枸杞树。

"王事靡盬":但君王的差使还没有完成,

"不遑将母":我顾不上把老母亲来奉养。

"驾彼四骆":我驾驭着四匹黑鬃的白马,

"载骤骎骎":风驰电掣般在大路上奔忙。

# 骎骎:形容马走得很快。,骤:疾驰貌。

"岂不怀归":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家乡?

"是用作歌":不得已苦心创作这首诗歌,

# 是用:是以,所以。

"将母来谂":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

# 谂:想念。一说“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牡》是一首四言诗,为周代贵族宴饮或慰劳使臣的乐歌,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下的君臣伦理与人文关怀。诗中以“四牡騑騑”起兴,通过描写“载骤骎骎”“周道倭迟”等句,刻画其“王事靡盬”的忙碌状态。诗的后半部分笔锋转向情感抒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岂不怀归?是用作歌”既表达了使臣对故乡的思念,又强调了对王命的忠诚,展现出个体情感与家国责任的微妙平衡。篇末“以慰其心”则传递出对使臣的慰藉之意,暗含周代统治者对臣属辛劳的体恤,以及通过诗歌调和情志的礼乐功能。全诗结构严谨,以马行之态写王事之重,以思归之情显忠君之义,语言古朴中见细腻,是《诗经》中反映周代政治生活与士人心态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公务缠身的小官吏驾着四马快车在漫长征途中奔波,从而思念故乡与父母的行役诗。《左传・襄公四年》记载穆叔言:“《四牡》,乃君用以慰劳使臣之诗。”明末何楷在《诗经世本古义》中提出《四牡》是“文王慰劳使臣之诗”的观点。晚清方玉润所著《诗经原始》亦称此诗主题为“勤王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行役诗。描写了小官吏驾四马快车为王事奔波,途中思念故乡与父母的情景,全诗表达了对王事责任的忠诚与无奈以及对故乡与家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赋:全篇以赋为基,直陈其事而情自现。开篇“四牡騑騑,周道倭迟”,以铺陈笔法勾勒使臣驱马奔波之态,“騑騑”状马行不止,“倭迟”绘道路迂回,未加修饰却如临其境。继而通过“载骤骎骎”“王事靡盬”等短句复沓,层层递进地渲染王事繁重,诗中“翩翩者鵻,载飞载下”以鸟雀自由反衬使臣困于王命的不自由,看似纯然叙事,却在细节堆叠中暗藏对比。末句“是用作歌,将母来谂”直抒胸臆,以直白语言道尽思亲之切。全诗不事雕琢,以质朴笔触铺叙事件、摹写心理,于平铺直叙中见深情,正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诗学精髓。起兴:《四牡》运用比兴手法巧妙传情。以“四牡騑騑”起兴,借骏马疾驰喻王事紧迫;“翩翩者鵻”以鸟雀归巢对比使臣漂泊,凸显思归不得。“山有蕨薇”等句以草木比兴君臣秩序,自然物象与情感、伦理相契,含蓄展现责任与乡愁的交织,尽显《诗经》含蓄之美。反问:诗中“岂不怀归?畏此简书”运用反问,以强烈语气凸显矛盾心理:非不欲归,实因王命难违。短短八字,将使臣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王事的敬畏逼至前台,反问的张力强化了“忠”与“孝”的情感冲突,既展现个体在伦理约束下的无奈,又以直白叩问引发读者共情,于克制中见深沉情志,堪称全诗情感迸发的关键句象征:以“四牡騑騑”象征王事的繁重与使臣的羁旅劳顿,马的不停蹄即是责任的具象化;“翩翩者鵻”象征自由闲适,与使臣的不自由形成对照;“山”“隰”草木象征君臣各安其位的伦理秩序。这些象征将抽象情感与伦理诉诸具体物象,含蓄表达忠与孝的矛盾,使诗歌兼具现实感与艺术性。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以“四牡騑騑”的奔波与“翩翩者鵻”的自由对比,凸显使臣身不由己的羁旅之苦;“王事靡盬”的无尽忙碌与“将母来谂”的思亲之情对比,强化忠与孝的冲突;“周道倭迟”的迂回长路与“载骤骎骎”的急切马蹄对比,暗衬归心与王命的矛盾。几组对比层层递进,让情感在反差中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四牡》首章以“王事靡盬”(王事无穷尽)与“岂不怀归”的矛盾开篇,奠定了全诗“我心伤悲”的情感基调。“四匹雄马奔腾不息,悠长的官道曲折漫长”,表面写骏马疾驰、道路迂回,实则以马行速度之快反衬归乡心切,以道路遥远隐喻仕途艰难。诗人巧妙运用“岂不怀归”的反问句式,似在自问自答:并非不想归家,只是身不由己。这一含蓄表达,将小官吏对王命的无奈、对双亲的愧疚,以及对命运的迷茫,尽数融入复杂的情感之中。“周道”在此不再是单纯的物理道路,而是象征着士人面临的“忠”与“孝”、“身”与“心”的两难抉择,与后世陶渊明“误落尘网中”的感慨相通,其抒情内涵因触及普遍的人生困境而更显深沉。全诗三章描写马匹,两章提及鵻鸟(鹁鸠,古称“孝鸟”),均有深意。写马时用“啴啴骆马”“载骤骎骎”等句,既描绘了骆马(贵族专用的白身黑鬣马)的华美毛色,又刻画了它们气喘吁吁、疲惫奔波的状态,以骏马的尊贵与驱驰的劳苦形成鲜明对比,暗喻行役者虽身份庄重却命运卑微。写鵻鸟时,聚焦其“自由飞翔、随意栖息在柞树枸杞间”的悠然姿态,以鸟的闲适对照马的劳累,以禽鸟的“孝”对照人的“不孝”。当孝鸟自在栖息时,奔波的小官吏却连安居都成奢望,这种“万物皆得其所,唯我身不由己”的对照,正是《诗经》“比兴”手法的精妙体现,于自然景物中寄寓了深厚的人情。在结构安排上,诗人以“伤悲”为线索,按“念归—伤生—思亲”的脉络层层推进。首章总写悲伤情怀,次章以“不遑启处”(无暇安居)点出行役对正常生活的破坏,第三、四章分别表达对父亲、母亲的思念,暗合“父为天、母为地”的伦理秩序,末章以“念母”收束,并非轻视父亲,而是以母亲代指双亲,更显哀婉。这种由个人到家庭、由浅入深的情感流动,既符合人性逻辑,也契合西周宗法社会对“孝”的重视。篇末“于是作歌,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几句,直接交代作歌缘由,在倾诉中实现了从个人悲苦到群体困境的升华。尽管这首诗本是小官吏宣泄“王事繁重”的牢骚之作,却因“忠孝难以两全”的主题暗合统治者的需求,被《左传》称为“君主慰劳使臣”的诗。这种解读上的“偏差”,恰恰体现了《诗经》文本的丰富内涵。全诗以四言短句为主,“騑騑”“倭迟”“啴啴”等叠词生动摹声绘形,“岂不”“不遑”等虚词反复咏叹,在整齐的节奏中展现情感的起伏。

4. 作品点评

全诗布局缜密,起承转合井然有序。诗句在平仄与词性上两两相协,形成工整对仗,遣词凝练精准,尽显古典诗歌言简意赅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人之情,恒思亲者,再言“将母”,亦其情也。

汉郑玄《毛诗传笺》

# 虽行不止,不废其容騑騑。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 赋也。此劳使臣之诗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是知诗以鵻取兴者,正取其为孝鸟,故以兴使臣之不遑将父、不遑将母,为鵻之不若耳。

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烈祖》

下一篇:先秦·佚名《小雅·何草不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