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è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jiē
jiē
liè
yǒu
zhì
shēn
jiāng
ěr
suǒ
zài
qīng
lài
chéng
yǒu
gēng
jiè
píng
zōng
jiǎ
yán
shí
yǒu
zhēng
suí
méi
shòu
寿
huáng
gǒu
jiāng
yuē
cuò
héng
luán
qiāng
qiāng
xiǎng
shòu
mìng
jiāng
tiān
jiàng
kāng
fēng
nián
ráng
ráng
lái
lái
xiǎng
jiàng
jiāng
zhēng
cháng
tāng
sūn
zhī
jiāng

译文

赞叹伟大的先祖,您功业辉煌。您无尽赏赐恩惠,遍及子孙居处。已备好清醇美酒,供我实现祭礼心愿。也备有美味羹汤,祭祀程序庄重妥当。庄严美好无杂音,此时众人无争竞。赐我长寿又安康,长寿无终保安康。车毂缠绕皮革坚,铜饰辕头光彩鲜,八铃锵锵响喧喧。恭请祖宗来享祭,我接受天命,伟大而堂皇。上天赐下安康,年年庄稼丰收。祖宗降临来享用祭品,降赐洪福无边。顾念我冬祭秋尝,愿祖宗庇佑商汤子孙永兴旺。

逐句剖析

"嗟嗟烈祖":赞叹伟大的先祖,

# 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有秩斯祜":您功业辉煌。

# 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祜,福。

"申锡无疆":您无尽赏赐恩惠,

# 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申:再三。

"及尔斯所":遍及子孙居处。

# 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既载清酤":已备好清醇美酒,

# 清酤:清酒。

"赉我思成":供我实现祭礼心愿。

# 思:语助词。,赉:赐予。

"亦有和羹":也备有美味羹汤,

"既戒既平":祭祀程序庄重妥当。

# 戒:齐备。

"鬷假无言":庄严美好无杂音,

# 鬷假:集合大众祈祷。

"时靡有争":此时众人无争竞。

"绥我眉寿":赐我长寿又安康,

# 眉寿:高寿。,绥:安抚。

"黄耇无疆":长寿无终保安康。

# 黄耇:义同“眉寿”。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dōng)梨色。”

"约軧错衡":车毂缠绕皮革坚,铜饰辕头光彩鲜,

# 约軧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gǔ)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八鸾鸧鸧":八铃锵锵响喧喧。

# 鸧鸧:同“锵锵”,象声词。,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

"以假以享":恭请祖宗来享祭,

# 享:祭。,假:同“格”,至也。

"我受命溥将":我接受天命,伟大而堂皇。

# 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溥:大。

"自天降康":上天赐下安康,

"丰年穰穰":年年庄稼丰收。

"来假来飨":祖宗降临来享用祭品,

"降福无疆":降赐洪福无边。

"顾予烝尝":顾念我冬祭秋尝,

# 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汤孙之将":愿祖宗庇佑商汤子孙永兴旺。

# 将:奉祀。,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烈祖》是一首殷商后裔的宋国祭祀始祖成汤的四言诗。该诗通过铺叙祭祀场景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祈福。开头点明祭祀缘由,中间分别写主祭者祷告、助祭者车马,结尾以祝词收尾。写作上运用正衬、首尾相应等写作手法,层次分明。其风格典雅庄重,韵律和谐,是先秦祭祀诗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为殷商后裔的宋国祭祀始祖成汤之作。依照周制,大祭先祖行九献之礼,《那》与《烈祖》同属九献中的章节,前者以歌舞献祭先祖,后者以酒和羹汤献祭先祖。诗中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凸显出强烈的功利目的。据《史记·宋世家》记载:“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可见《商颂·烈祖》是正考父依据商代诗篇改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祭祀诗。描绘了殷商后裔祭祀始祖成汤的过程,先点明祭祀缘由,再铺叙主祭者祷告祈求长寿,接着展示助祭者车马以衬主祭者尊贵,最后以祝词点明祭者身份,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祈福。

2. 写作手法

首尾相应:诗歌开篇“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点明祭祀烈祖的原因是其洪福齐天,能赐给子孙无尽的恩泽。结尾“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说明举行祭祀的是“汤孙”,首尾都围绕祭祀烈祖这一主题展开,强调了祭祀的对象和祭祀者的身份,使全诗结构完整,主题突出。正衬:诗中“约軝错衡,八鸾鸧鸧”两句,描写了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车轴头缠着朱红的皮革,辕端的横木上涂有金色,四匹马的八只鸾铃响个不停。通过对车马装饰的细致描绘,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也进一步烘托出祭祀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3. 分段赏析

全诗共二十二句,以一层一意的方式,细致铺陈祭祀烈祖的宏大场景。开篇四句作为第一层,直接阐明祭祀烈祖的缘由——因其福泽深厚,能惠赐子孙无尽福祉,“嗟嗟”二字更将崇敬之情展露无遗。随后八句为第二层,描述主祭者献上清酒、和羹,虔诚祷告,只求“绥我眉寿,黄耇无疆”,字里行间尽显祭祀的庄重肃穆,也体现出主祭者的虔诚之心。第三层的八句,借描绘助祭者奢华的车马,侧面烘托主祭者身份之尊,进一步渲染祈求赐福的热烈氛围。最后两句收尾,点明此次祭祀由“汤孙”主持,与开头呼应,使得整首诗结构严整,浑然一体。

4. 作品点评

在语言表达方面,该诗与其他《颂》诗相似,追求典雅庄重之美,不过也因此存在一定局限,部分内容稍显刻板单调(当然,其中也不乏佳句,像“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而在韵律布局上,此诗颇具独到之处,三次变换韵脚,起始用鱼部韵,继而转用耕部韵,收尾则押阳部韵。尤其是押阳部韵的句子占比颇高,从“黄耇无疆”至“汤孙之将”的后半段共十一句,接连使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字,诵读时节奏铿锵、韵律和谐,其音节所呈现的美感远超文句本身。后世句句押韵的“柏梁体”诗歌,或许正是由此发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清诗人姚际恒《诗经通论》

# 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清文学家方玉润《诗经原始》

# 格意幽清,间有和大之笔,亦不失为简质。古之称商道者曰尚质,曰信鬼,曰骏厉严肃,读其诗可想见其余韵。

清诗人牛运震《诗经译评(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采薇歌》

下一篇:先秦·佚名《四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