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uài
fēng
·
·
gāo
qiú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gāo
qiú
xiāo
yáo
qiú
cháo
ěr
láo
xīn
dāo
dāo
gāo
qiú
áo
xiáng
qiú
zài
táng
ěr
xīn
yōu
shāng
gāo
qiú
gào
chū
yǒu
yào
ěr
zhōng
xīn
shì
dào

译文

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穿着羔裘去游逛,穿着狐裘去庭堂。怎不叫人费思虑?想起国家心忧伤。羊羔皮袄油光光,太阳一照金光闪。怎不叫人费思虑?心事沉沉无法忘。

逐句剖析

"羔裘逍遥":穿着羊羔皮袄去逍遥,

# 逍遥:悠闲地走来走去。,羔裘:羊羔皮袄。

"狐裘以朝":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

# 朝:上朝。

"岂不尔思":怎不叫人为你费思虑?

# 不尔思:即“不思尔”。

"劳心忉忉":忧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 忉忉:忧愁状。

"羔裘翱翔":穿着羔裘去游逛,

# 翱翔:鸟儿回旋飞,比喻人行动悠闲自得。

"狐裘在堂":穿着狐裘去庭堂。

# 在堂:站在朝堂上。

"岂不尔思":怎不叫人费思虑?

"我心忧伤":想起国家心忧伤。

# 忧伤:忧愁悲伤。

"羔裘如膏":羊羔皮袄油光光,

# 膏:动词,涂上油。

"日出有曜":太阳一照金光闪。

# 有曜:犹“曜曜”,闪闪发光的样子。曜,照耀。

"岂不尔思":怎不叫人费思虑?

"中心是悼":心事沉沉无法忘。

# 悼: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桧风·羔裘》是《诗经》中一首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作品,相传为桧国大夫因君主昏庸失道而作。全诗采用三章叠咏的结构,每章四句,形成递进式的艺术效果。诗歌前两句以"羔裘逍遥"的奢华场景,生动展现了桧君沉湎享乐、荒废朝政的昏聩形象;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深切忧虑。这种前后呼应的结构,既揭示了君主失德与亡国之间的必然联系,又凸显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摒弃传统的比兴手法,采用直陈其事的赋体,通过反复咏叹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看似絮叨的表达方式,恰恰强化了诗歌的批判力度,使诗人的忧思之情显得更为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桧风》是西周时期郐国(桧国)流传于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真实反映了这个古老方国衰亡前夕的社会面貌。据《毛诗序》考订,《羔裘》一诗系桧国大夫因君主昏聩而被迫去国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君主“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的奢靡生活,与其“不能自强于政治”的治国无能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这个小国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桧国作为祝融氏后裔建立的礹姓侯国,地处今河南密县一带,有着悠久的文明传承。这个源自唐虞夏商的高贵邦国,最终在东周初年被郑武公所吞并。《桧风·羔裘》的创作时间当在桧国灭亡前夕,诗中通过大夫去国的哀叹,折射出末世君臣的政治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对此诗主旨存在不同解读:除政治讽喻说外,亦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女子思念官员的情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桧风·羔裘》是诗经,也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展现了桧国末世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诗歌以直白而沉痛的笔触,刻画了忠臣面对昏庸君主时那种既痛心疾首又无力回天的复杂心境。在国势倾颓之际,诗人以“劳心忉忉”“中心是悼”等反复咏叹的句式,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既抒发了对君主荒淫无度的愤懑,又流露出对故国将亡的深切哀思。这种交织着批判与眷恋的矛盾情感,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讽喻功能,成为周代士人政治情怀的生动写照。

2. 分段赏析

首章“羔裘逍遥,狐裘以朝”以服饰符号学展开批判:羔裘本为燕居便服,狐裘乃朝会正装,二者错位的穿着方式,实为君主荒废朝政的视觉化呈现。这种服饰错位在“国小而迫”的危局中尤显荒谬,当邻国“虎视眈眈”之时,君主仍沉溺“逍遥”之乐,其政治隐喻堪比《左传》“肉食者鄙”的经典批判。第二章运用《诗经》典型的复沓手法,使忧愤情绪产生螺旋式深化。相同的服饰意象在回环咏叹中,将臣子的无奈升华为历史性的悲怆。这种“幽远绵长之恨”与《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形成跨文本呼应,共同构建了中国政治诗歌的谏诤传统。末章没有直接说理,而是描写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阳光照在国君的羔裘上,皮袍油亮得像涂了油脂。这个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所见,更能体会诗人的心情。按常理说,这样光洁华美的皮袍应该让人羡慕赞叹。但在这首诗的背景下,这闪亮的羔裘反而显得刺眼,让人看了就忘不掉。忘不掉的同时,又总让人想起国家快要灭亡的忧虑。“岂不尔思,中心是悼”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为你日夜忧虑,怎么会在离开后还总想起那件闪亮的皮袍呢?思念君主就是牵挂国家。作为大臣,不能选择自己的君主,只能因为道义而离开。人可以走,心却放不下。这就是整首诗从“忧心忡忡”到“心中悲伤”再到“内心哀痛”,情感层层加深的原因。

3. 作品点评

《桧风·羔裘》是一首具有政治讽喻色彩的诗作。全诗通过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深刻展现了末世臣子面对昏聩君主时那种既忧心如焚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诗人舍弃了《国风》中常见的比兴手法,转而采用直陈其事的赋体,通过看似絮叨的重复叙述,反而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沉重思考。诗歌语言虽显急切繁复,却恰恰通过这种“反复其言”的表现方式,将末世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表达出来,展现了周代士人“忧国忧君”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旧说郐君好洁其衣服,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诗人忧之。

宋朱熹《诗集传》

# 郐国褊小,迫于强大。王室衰微,渐相吞并。大夫以国无善政,不用其言而去之,去之而又思之,且告之故,以冀君悟,可谓得去国之道矣。

清姜炳璋《诗序广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鄘风·墙有茨》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季札观周乐 / 季札观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