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彼萧斯":艾蒿长得高又长,
# 斯:语气词,犹“兮”。,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蓼:长而大的样子。
"零露湑兮":叶上露珠晶晶亮。
# 湑: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零:滴落。
"既见君子":既已见到周天子,
"我心写兮":我的心情真舒畅。
# 写:舒畅。《毛传》:“输写其心也。”
"燕笑语兮":一边宴饮边谈笑,
# 燕:通“宴”,宴饮。
"是以有誉处兮":因此大家喜洋洋。
# 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乐也。
"蓼彼萧斯":艾蒿长得高又长,
"零露瀼瀼":叶上露珠浓又亮。
# 瀼瀼:露繁貌,露水很多。
"既见君子":既已见到周天子,
"为龙为光":感到恩宠又荣光。
# 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
"其德不爽":您的德行洁无瑕,
# 不爽:不差。
"寿考不忘":祝您长寿永无疆。
# 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蓼彼萧斯":艾蒿长得高又长,
"零露泥泥":叶上露珠润又亮。
# 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
"既见君子":既已见到周天子,
"孔燕岂弟":快乐非常心悦畅。
# 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孔燕:非常安详。一说盛宴。
"宜兄宜弟":如同兄弟情意浓,
# 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
"令德寿岂":美德无瑕寿且长。
# 岂:快乐。,令德:美德。
"蓼彼萧斯":艾蒿长得高又长,
"零露浓浓":叶上露珠浓又浓。
# 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
"既见君子":既已见到周天子,
"鞗革忡忡":精致马勒饰黄铜。
# 忡忡:饰物下垂貌。,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鞗:辔头。
"和鸾雍雍":銮铃悦耳响叮当,
# 雍雍:和谐的铜铃声。,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
"万福攸同":万般福祉归圣躬。
# 同:会聚。,攸:所。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祝颂诗。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以蓼萧沾露起兴,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对其的尊崇、歌颂之意,通篇表现出对君子的祝颂之情,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
2. 写作手法
起兴:全诗四章皆以蓼萧沾露起兴,萧艾喻诸侯,露水喻恩泽,含蓄形象地点明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承宠的诗旨,奠定全诗诸侯感恩颂赞的情感基调。细节描写:通过“我心写兮”描绘诸侯朝见天子时激动难表的心情;以“和鸾雍雍”刻画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展现天子不凡气度。铺陈: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与感受,二、三章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描写君臣之谊,末章写天子离宴时的威仪,层层铺展,逐步深入表现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
3. 分段赏析
《诗经》此诗首章“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前两句以萧艾含露起兴,将萧艾比作诸侯,露水比作恩泽,委婉表明天子对四海诸侯的恩赐。“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描述诸侯初见天子时得偿所愿的心情,“写”字具体呈现出诸侯激动且不知如何表达的状态,反映他们对天子的敬重与感恩。二、三两章分别从诸侯与天子角度描写,“为龙为光”“其德不爽”体现诸侯对天子恩宠的感谢,认为是天子良好德行的结果,“寿考不忘”是诸侯对天子的祝福;同时刻画天子温和从容的神态,以及与臣下亲如兄弟的关系,展现天子的仪态和涵养,突出君臣关系的和谐。末章“和鸾雍雍,万福攸同”,通过描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情形,用高头大马、悦耳铃声,表现天子威严又不失节制的气度,暗示天子能惠及四海、威慑四方,拥有众多福分,呈现出众人祝福天子的热闹场景。全诗四章都以萧艾含露起兴,定下诸侯感恩赞颂天子的基调,采用比兴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现诸侯对天子的感激和天子的形象,符合雅诗的风格特点。不过,由于内容主要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在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的自然度上,不如民间风诗。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雅诗的风格特征。由于其主要表达诸侯对天子的祝颂,行文较为拘谨,存在一定程度的溢美之词。相较充满生活气息、善于抒发真实情感的民间风诗,它在艺术表现与情感表达方面,表现较为逊色。
# 兴也。苏氏曰:誉,豫同。凡诗之誉,皆言乐也,亦通。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饮示慈惠,故歌此诗,言蓼彼萧斯,则零露湑然矣。既见君子,则我心输写而无留恨矣。是以燕笑语而有誉处也。其曰既见君子,盖于其初燕而歌之也。”(第二章)“其德不爽,则寿考不忘矣。褒美而祝颂之,又因以劝戒之也。”(第三章)“宜兄宜弟,犹曰宜其家人。盖诸侯继世而立,多疑忌其兄弟,如晋诅无畜群公子,秦金咸惧选之类,故以宜其兄弟美之,亦所以警戒之也。寿岂,寿而且乐也。
宋朱熹《诗集传》
# 此盖天子宴诸侯而美之之词耳。然美中寓戒,而因以劝导之。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丘中有麻》
下一篇:先秦·佚名《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