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què
jiàn
chǒng
zhōu

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浏览量:2
wèi
zhuāng
gōng
dōng
gōng
chén
zhī
mèi
yuē
zhuāng
jiāng
měi
ér
wèi
rén
suǒ
wèi
shuò
rén
yòu
chén
yuē
guī
shēng
xiào
zǎo
dài
guī
shēng
huán
gōng
zhuāng
jiāng
wéi
gōng
zhōu
rén
zhī
yǒu
chǒng
ér
hào
bīng
gōng
jìn
zhuāng
jiāng
zhī
shí
què
jiàn
yuē
:“
:“
chén
wén
ài
jiào
zhī
fāng
xié
jiāo
shē
yín
suǒ
xié
zhě
zhī
lái
chǒng
guò
jiāng
zhōu
nǎi
dìng
zhī
ruò
yóu
wèi
jiē
zhī
wéi
huò
chǒng
ér
jiāo
jiāo
ér
néng
jiàng
jiàng
ér
hàn
hàn
ér
néng
zhěn
zhě
xiǎn
qiě
jiàn
fáng
guì
shào
líng
zhǎng
yuǎn
jiàn
qīn
xīn
jiàn
jiù
xiǎo
jiā
yín
suǒ
wèi
liù
jūn
chén
xíng
xiào
xiōng
ài
jìng
suǒ
wèi
liù
shùn
shùn
xiào
suǒ
huò
jūn
rén
zhě
jiāng
huò
shì
ér
zhī
nǎi
?”
?”
tīng
hòu
zhōu
yóu
jìn
zhī
huán
gōng
nǎi
lǎo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庄姜。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叫厉妫。生了儿子孝伯,早死。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但庄公不禁止,庄姜很厌恶他。石碏规劝庄公道:“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逸乐,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这四个方面的产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应该定下来;要是还没有,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受压制,受了压制而不怨恨,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是很少有的呀。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君主行事公正适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亲,哥哥爱护弟弟,弟弟敬重哥哥,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就会招致祸害。做君主的,应尽力除掉祸害,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他,但是州吁不允,从而放弃。到了桓公即位,石碏于是告老还乡。

逐句剖析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

# 东宫:太子的居所。,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

"曰庄姜":叫庄姜。

# 庄姜:卫庄公的夫人,“庄”是她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她娘家的姓,故称庄姜。

"美而无子":容貌很漂亮,却没有儿子,

"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国人做了一首名为《硕人》的诗就是描写她的美貌的。

# 《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又娶于陈":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个妻子,

# 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

"曰厉妫":叫厉妫。

# 厉妫:“厉”和下文“戴妫”的“戴”均为谥号,“妫”是娘家的姓。

"生孝伯":生了儿子孝伯,

"蚤死":早死。

# 蚤:通”早“。

"其娣戴妫生桓公":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

# 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所杀。,娣: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

"庄姜以为己子":庄姜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公子州吁,

"嬖人之子也":是庄公爱妾生的儿子。

# 嬖人:出身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卫庄公的宠妾。

"有宠而好兵":卫庄公十分宠爱他,又喜欢军事,

"公弗禁":但庄公不禁止,

"庄姜恶之":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谏曰":石碏规劝庄公道:“

# 石碏:卫国大夫。

"臣闻爱子":我听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儿子,

"教之以义方":一定要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

# 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弗纳于邪":这样才能使他不走上邪路。

"骄奢淫佚":骄傲、奢侈、淫荡、逸乐,

# 佚:这里指逸乐。

"所自邪也":就是走向邪路的开端。

"四者之来":这四个方面的产生,

"宠禄过也":都是宠爱和赏赐太过的缘故。

"将立州吁":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

"乃定之矣":就应该定下来;

"若犹未也":要是还没有,

"阶之为祸":这样就会引导他造成祸害。

# 阶:阶梯,这里用作动词,指一步步引向。

"夫宠而不骄":受宠爱而不骄傲,

"骄而能降":骄傲了而能受压制,

"降而不憾":受了压制而不怨恨,

"憾而能眕者":有怨恨而不为非作歹的人,

# 眕:自安自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鲜矣":是很少有的呀。

# 鲜:少见。

"且夫贱妨贵":再说卑贱的妨害高贵的,

"少陵长":年少的欺负年长的,

# 陵:欺侮。

"远间亲":疏远的离间亲近的,

"新间旧":新的挑拨旧的,

"小加大":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

"淫破义":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

"所谓六逆也":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逆理的事。

"君义":君主行事公正适宜,

"臣行":臣子服从命令,

"父慈":父亲慈爱儿子,

"子孝":儿子孝顺父亲,

"兄爱":哥哥爱护弟弟,

"弟敬":弟弟敬重哥哥,

"所谓六顺也":这是人们常说的六种顺礼的事。

"去顺效逆":不做顺应礼义的事去做违背礼的事,

# 去:抛弃。

"所以速祸也":就会招致祸害。

# 速:招致。

"君人者":做君主的,

"将祸是务去":应尽力除掉祸害,

# 是:通“事”。助词,无意义。宾语前置,“是”为标志,即“将务去祸”。,祸:祸害。,将:应当。

"而速之":现在却反而招致祸害的到来,

"无乃不可乎":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 无乃:恐怕。

"弗听":庄公不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

"禁之":石碏禁止他,

"不可":但是州吁不允,从而放弃。

"桓公立":到了桓公即位,

# 立:继承。

"乃老":石碏于是告老还乡。

# 老:告老致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碏谏宠州吁》是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的一篇文章,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文章叙写卫国大夫石碏就卫庄公对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一事进言规劝。其谏言包含三层内容:首先指出骄奢淫逸的根源在于娇纵溺爱;其次阐明受宠者易生骄横之心,不安于低下地位便会心生怨恨;最后强调长此以往,将出现下欺上、疏间亲的局面,祸事必然降临。这三层意思逻辑层层递进、紧密相扣,合情合理地深入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被认为对后世子孙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孔子曾称赞其为人。相传他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篇文章记述了鲁隐公三年(前720年),石碏劝谏卫庄公爱子应“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事。州吁是卫庄公宠妾所生,卫庄公因宠爱其母而对他格外纵容,即便他喜好军事这种易招祸患之事也不加约束。卫国大夫石碏见状,认为隐患深重,于是向卫庄公进言,强调爱子需以道义引导,切勿使其沾染邪僻。但庄公并未采纳,至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州吁果然弑杀卫桓公自立。最终,石碏秉持大义,设计借助陈国之力擒获州吁及其子石厚(助纣为虐者),并派人将二人处死,上演了“大义灭亲”的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政论性散文。文章围绕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庄公勿宠溺公子州吁展开,通过三层逻辑递进的谏言,分析“宠”致亡的必然性,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对家庭教育与国家安危关系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石碏谏言开篇即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直接点明核心观点,未援引历史典故或迂回铺垫,针对卫庄公宠溺州吁的现状直击要害,如材料所述“一上来就切入谏旨”,以简练语言迅速建立论证基点,凸显谏言的针对性与紧迫性。顶真:石碏论及受宠者心态时,用“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形成顶真句式,前句尾词与后句首词蝉联相接,层层推进地揭示“宠溺—骄横—落差—怨恨”的心理演变链条,如材料分析“断定州吁决不会心甘情愿地屈居人下”,通过句式的紧凑衔接强化逻辑递推效果,使论述更具说服力与节奏感。

3. 分段赏析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此句先交代卫庄公的婚姻及子嗣情况,点明庄姜因美而无子引发卫人作《硕人》歌咏,又述陈女厉妫及其妹戴妫生子之事,为后文州吁受宠、石碏进谏埋下伏笔。通过简明的人物关系铺陈,凸显嫡庶之分的背景,体现《左传》叙事注重因果脉络的特点。“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短短数语点出州吁的身份与矛盾:作为宠妾之子却“有宠而好兵”,庄公放任其嗜武而不加约束,庄姜则厌恶其存在。这一对比既揭示州吁恃宠而骄的潜在危机,也为石碏进谏的必要性提供事实依据,暗合材料中“州吁作为庶子而‘好兵’是作乱前兆”的分析。“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石碏开篇直切谏旨,提出“爱子应教之以义方”的核心观点,直指“骄奢淫逸”源于过度宠溺。此句开门见山,摒弃历史典故堆砌,以务实态度切入议题,符合材料中“未举述历史经验,一上来就切入谏旨”的评价,凸显其谏言的针对性与紧迫性。“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石碏针对州吁受宠现状提出警示:若确立其储位需早做决断,否则将成祸患。连用四个顶针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层层递进地揭示“受宠者难以自抑”的人性规律,强调庄公若不节制宠爱,必致州吁因地位落差生怨,暗合材料中“断定州吁不会屈居人下”的分析。“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石碏以“六逆”“六顺”的伦理规范对比,将州吁事件上升到礼治层面:庶子(贱)受宠威胁嫡子(贵)为“逆”,遵循君臣父子之序为“顺”。通过正反对照,强化“去顺效逆必速祸”的论断,体现其谏言以传统礼法为根基的权威性,呼应材料中“以伦理规范总括问题”的论述。“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石碏以反问收束谏言,直斥庄公纵容州吁实为“速祸”之举,敦促其作为君主应主动消除祸患根源。此句语气刚中带柔,既坚守臣下进谏之礼,又以危言警示庄公,展现其作为政治家的清醒与担当,符合材料中“防患未然”的分析。“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结尾简叙庄公拒谏的后果: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结交,石碏禁止未果;桓公即位后,石碏因无力改变政局而告老。此句以庄公的昏聩与石碏的无奈形成对比,既印证“宠必致祸”的预言,也暗示后续州吁之乱的必然性,体现《左传》“以结果验证谏言正确性”的叙事逻辑,同时强化石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贤臣形象。

4. 作品点评

劝谏君主,需紧扣主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尤其要将道理阐述透彻、到位。若做到这些,被劝谏者仍不为所动,便足以说明其固执己见、难以劝诫。《石碏谏宠州吁》一文便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石碏提出的“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的爱子之道,长久以来被公认为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篇中步步着紧,却步步空灵。

清姜炳璋《读左补义》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诗经·大雅》《烝民》

下一篇:先秦·佚名《天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