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烝民":上天生育众百姓,
# 烝民:意即庶民,泛指百姓,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烝:众。
"有物有则":有事物就有法则。
# 则:法则,规则。,物:有类别的万物。
"民之秉彝":百姓秉持常性,
# 秉彝:保持常性。秉,顺从,保持。彝,常理,常性。
"好是懿德":喜好美好品德。
# 懿:美。
"天监有周":上天监视周朝,
# 监:看,观察。
"昭假于下":昭告旨意到下方。
# 假:通“徦”,至。,昭:明,光明。
"保兹天子":保佑这位天子,
# 天子:指周宣王。,兹:此。,保:保佑。
"生仲山甫":生下仲山甫。
# 仲山甫:人名,樊侯,为宣王卿士,字穆仲。
"仲山甫之德":仲山甫的美德,
"柔嘉维则":柔和美好为准则。
# 则:符合法则。,柔嘉:柔和善美。
"令仪令色":美好仪容面色,
# 色:对人的和颜悦色。,令:善。
"小心翼翼":处事小心翼翼。
# 翼翼:谨慎的样子。
"古训是式":效法古代训诫,
# 式:用,效法。,古训:先人的遗教。
"威仪是力":努力实践威仪。
# 力:勤,熟习。,威仪:指礼节。
"天子是若":顺从天子旨意,
# 若:选择。一说顺。,是:语助词。
"明命使赋":颁布明确命令。
# 赋:颁布,推行,落实。,明命:成命。
"王命仲山甫":君王命令仲山甫,
"式是百辟":做诸侯的榜样。
# 百辟:百君,指众诸侯。辟:君,此指诸侯。
"缵戎祖考":继承你祖先功业,
# 祖考:先祖,先父。,戎:你。,缵:继承。
"王躬是保":保卫君王自身。
# 保:监护,教养。,躬:身体。
"出纳王命":发布接受王命,
# 出纳:指受命与传令。
"王之喉舌":是王的喉舌。
# 喉舌:代言人。
"赋政于外":在外颁布政令,
# 外:朝廷之外。,赋:布。
"四方爰发":四方得以推行。
# 发:执行,施行。,爰:乃,于是。
"肃肃王命":严肃的王命,
# 肃肃:严肃。
"仲山甫将之":仲山甫执行。
# 将:行。
"邦国若否":邦国好坏,
# 若否:好坏。若,顺。
"仲山甫明之":仲山甫明辨。
# 明:辨明。
"既明且哲":既明达又智慧,
# 哲:智。
"以保其身":以此保全自身。
# 保:守。
"夙夜匪解":早晚不懈怠,
# 解:通“懈”。
"以事一人":侍奉君王一人。
# 一人:指周天子。
"人亦有言":人们有话说,
"柔则茹之":软的就吞下,
# 茹:吃。
"刚则吐之":硬的就吐出。
# 刚:坚硬的。
"维仲山甫":唯有仲山甫,
"柔亦不茹":软的不吞,
# 柔亦:“柔亦”二句:意谓不欺软,不怕硬。
"刚亦不吐":硬的不吐。
"不侮矜寡":不欺侮孤寡,
# 矜:通“鳏”,老而无妻。
"不畏强御":不畏惧强暴。
# 强御:强悍。
"人亦有言":人们有话说,
"德輶如毛":德行轻如羽毛,
# 輶:轻。
"民鲜克举之":百姓少能举起。
# 克:能。,鲜:少。
"我仪图之":我谋划此事,
# 仪图:揣度。
"维仲山甫举之":唯有仲山甫能践行。
"爱莫助之":爱惜他却难相助,
# 爱:敬爱。
"衮职有阙":君王职责若缺失,
# 阙:缺。,职:犹“适”,即偶然。,衮:绣龙图案的王服。
"维仲山甫补之":唯有仲山甫能补全。
"仲山甫出祖":仲山甫出行祭路神,
# 祖:祭路神。
"四牡业业":四匹公马强壮。
# 业业:马高大的样子。
"征夫捷捷":征夫行动敏捷,
# 捷捷:马行迅疾的样子。,征夫:此处指随行人员。
"每怀靡及":常怕赶不上。
# 靡及:不至,顾不上,指不能完成使命。,每:每每,常常。
"四牡彭彭":四马行进有力,
# 彭彭:形容马蹄声杂沓。
"八鸾锵锵":八只车铃锵锵响。
# 八鸾:一马二鸾,四马八鸾,指一辆马车。鸾,通“銮”,车铃。
"王命仲山甫":君王命令仲山甫,
"城彼东方":去东方筑城墙。
# 东方:指齐地,齐地在镐京的东面。,城:筑城。
"四牡骙骙":四马强健奔腾,
# 骙骙:同“彭彭”。
"八鸾喈喈":八只车铃喈喈鸣。
# 喈喈:象声词,铃声。
"仲山甫徂齐":仲山甫前往齐国,
# 徂:往。
"式遄其归":盼他早日归。
# 遄:快,速。,式:语助词。
"吉甫作诵":吉甫作此诗篇,
# 吉甫:尹吉甫,宣王大臣。
"穆如清风":和穆如清风。
# 穆:和美。
"仲山甫永怀":仲山甫长途思念,
# 怀:思。,永:长。
"以慰其心":以此慰藉他的心。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赞扬仲山甫的美德和辅佐宣王的政绩的诗,体现了周代政治伦理思想及作者对礼治秩序的推崇。
2. 分段赏析
首章着重颂扬仲山甫乃顺应天命而生的非凡人物,以此总领全诗。开篇四句郑重引出“人性”这一命题,蕴含深刻的哲理意味。前人多将其视为最早的“性善论”依据,故孟子在《告子章》中引用此四句,并结合孔子的阐释作为论证“性善”的理论支撑。然而细察全诗,诗人并非刻意倡导“性善论”,实则是借“天赋予人善性”之意,为后文歌颂仲山甫奠定基础。第二至第六章不遗余力地赞美仲山甫的德行、才学与政绩:其一称其有德,遵循古训而行,深得周天子信赖;其二赞其能承继祖先基业,成为诸侯效仿的典范,是周天子忠实的代言人;其三述其洞察国事、明智忠贞,以勤勉政务报效周王;其四扬其性格刚直,既不畏惧强权势力,亦不欺凌弱势群体;其五则呼应前文,强调其德高望重的根本在于自身持续修养、德行积累,最终成长为朝廷中匡正缺失的重臣。诗人对仲山甫推崇至极,极尽美化之能事,塑造出一位德才兼备、肩负重任、忠于职守且关系国家命运的贤臣形象。第七、第八章方转入核心,叙述仲山甫奉周王之命前往东方督导修筑齐城之事,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既慰藉远行之人的辛劳,又祝愿其早日功成归来。全诗虽以对仲山甫个人的颂扬与惜别为基调,但通过诗中对仲山甫行事风格与内心世界的刻画,仍可大致窥见处于西周衰微之际的贵族阶层,对国家中兴事业的艰难有着清醒认知与隐忧,同时对能够力挽狂澜的辅佐重臣怀有深切的崇敬与渴盼。
3. 作品点评
诗中对仲山甫的诸多颂扬之辞,既根植于现实、真实可感,亦未尝不融入理想化的想象,其中寄托着诗人所属阶层的殷切期待。全诗结构严谨有序,表达手法灵动多变,堪称后世送别诗的参考之作。
# 语意高妙,探微入奥,又别是一种风格,大约以理趣胜。
明孙鑛《批评诗经》
# 古人作诗自知自赏如此。
明钟惺《评点诗经》
# 《三百篇》说理始此,盖在宣王之世矣。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开端四语,性命精微之奥,一篇诗旨函盖于此。
清牛运震《诗志》
# 诗美仲山甫德之纯粹而克全,故推本性善以言之。
清戴震《诗补传》
# 工于发端,与上篇同一高浑有势。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丝衣》
下一篇:先秦·左丘明《石碏谏宠州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