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fóu
zài
biàn
qiú
qiú
táng
yáng
niú
nài
dǐng
gōng
qiú
zhǐ
jiǔ
róu
áo
kǎo
zhī
xiū

译文

丝质白色的祭服洁白干净,戴的冠饰及其美丽。从庙堂到门内,祭牲既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里都装满了食物,兕角酒杯微微弯曲,美酒香醇酒味柔和。既不大声说话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长寿有福禄。

逐句剖析

"丝衣其紑":丝质白色的祭服洁白干净,

# 紑:洁白鲜明貌。,丝衣:祭服。

"载弁俅俅":戴的冠饰及其美丽。

# 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载:借为“戴”。

"自堂徂基":从庙堂到门内,

# 基:通“畿(jī)”,门内、门限。,徂:往,到。,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

"自羊徂牛":祭牲既用羊又用牛。

"鼐鼎及鼒":大鼎小鼎里都装满了食物,

# 鼒:小鼎。,鼐:大鼎。

"兕觥其觩":兕角酒杯微微弯曲,

"旨酒思柔":美酒香醇酒味柔和。

# 柔:指酒味柔和。,思:语助词,无义。,旨酒:美酒。

"不吴不敖":既不大声说话也不傲慢,

# 敖:通“傲”,傲慢。,吴:大声说话,喧哗。

"胡考之休":保佑大家长寿有福禄。

# 休:美誉,一说指福禄。,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丝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该诗是周代贵族举行“宾尸之礼”时所使用的乐歌,全诗仅一章九句。开篇两句描述祭祀时的穿戴服饰,第三、四句写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第五、六句介绍祭祀所用器具,末尾三句则展现祭后的宴饮场景。整首诗运用赋的表现手法,将祭祀场面与气氛刻画得庄重肃穆,尽显古代祭祀礼仪的庄严感与仪式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经》中这首雅诗生动记载了周代贵族宗庙祭典后巡视督导宴飨事宜的场景。据《谷梁传》诠释:"所谓'绎祭',即正祭翌日以酒食飨宴宾客之礼。"此乃周王室与诸侯在完成宗庙正祭后,于次日再度举行的祭礼仪式,既延续祭祀的庄重氛围,又体现主宾酬酢的礼制规范。诗篇通过巡行备宴的细节描写,展现周人祭祀文化中敬天法祖与亲睦宗族的双重精神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祭祀诗,也是一首周颂诗。诗中“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等句,直接铺陈祭祀场景与礼器陈列,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场面气氛描写得很庄严肃穆。

2. 分段赏析

首两句“丝衣其紑,载弁俅俅”以工笔细描主祭者服饰系统。《仪礼·士冠礼》所载“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的礼制规范,在此得到诗性呈现。丝衣之“紑”,《毛传》释为“鲜洁貌”,实则暗含《周礼·春官》“凡祭祀,共其丝衣”的职守制度。郑玄注“纯衣即丝衣”的训解,揭示出周代祭服尚纯的深层礼义——以素丝象征精诚无杂的祭神之心。爵弁“俅俅”之貌,当从马瑞辰《通释》之说解为冠饰繁盛之态,其赤黑相间的色泽与素丝形成阴阳调和之象,暗合《礼记·郊特牲》“祭服尚纯,冠弁尚质”的礼制哲学。此种服饰组合非唯视觉庄严,更是《周易·系辞》“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政治隐喻,通过衣冠制度彰显“神道设教”的统治秩序。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考“基”通“畿”,指庙门内阈,即《楚茨》“祝祭于祊”之“祊”域,此乃沟通人神的中介空间。诗中以“堂”到“基”,从“羊”到“牛”的递进式铺排,既遵循《说苑》“以内及外,以小及大”的礼序逻辑,又暗含《礼记·祭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的祭祀精神。羊牛二牲的并置,不仅对应《周礼·牧人》“阳祀用骍牲,阴祀用黝牲”的牲色制度,更以“自羊徂牛”的升格过程,演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的等级规约。“鼐鼎及鼒”三器并陈,实为周代“列鼎制度”的微缩呈现。据许慎《说文》“鼐,鼎之绝大者”与段注“函牛之鼎”可知,此三鼎依大小形成鼐(牛鼎)到鼎(羊鼎)再到鼒(豕鼎)的礼器序列,与《仪礼·少年馈食礼》“雍人陈鼎五”的记载形成等级呼应。陈奂《传疏》指出的“变文”现象——前章“小及大”至此转为“大及小”,实暗合《周易·泰卦》“小往大来”的阴阳消长之道。而“兕觥其觩”的弯曲兕角造型,既是《周礼·考工记》“梓人为饮器,觥三升”的礼器实录,又以兽形纹饰践行《礼记·礼运》“作其祝号,玄酒以祭”的原始宗教遗风。这种从烹煮之鼎到宴饮之觥的器物转换,完整再现了“祭神—飨人”的双重仪式进程。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在《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的互文性书写中,彰显周代祭毕“旅酬”之礼的精髓。《仪礼·特性馈食礼》“宾兄弟交错其酬”的仪注,在此升华为“不吴不敖”的礼乐境界。考“胡考之休”,《郑笺》释为“寿考之美”,实则蕴含《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的福祉观念。这种从肃穆祭仪转向和乐宴饮的场景切换,恰如《礼记·仲尼燕居》“宾客之礼,必有夫斋敬之容;祭祀之礼,必有夫齐齐之敬”的生动实践,完整呈现周人「敬神—修德—睦族」三位一体的礼治思想。全诗终以“休”字作结,既是对《周易·大有》“顺天休命”的天道呼应,亦是对《孟子·离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人伦礼法的诗化诠释。

3. 作品点评

《丝衣》以赋法铺陈周代绎祭仪轨,从庄重服饰到礼器森严,最后归于宴饮和穆,层层勾勒出“敬神—修德—睦族的礼乐图卷。全诗以白描笔法记录祭祀细节,丝衣爵弁之色、鼎鼐觥爵之序,皆暗合阴阳礼制;“不吴不敖”的宴饮节制,更将宗教仪典升华为道德训诫,堪称《周颂》中融制度实录、哲学隐喻与文学审美于一体的礼制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以内及外,以小及大也。

汉刘向《说苑·尊贤》

# 赋也,此亦祭而饮酒之诗。言此服丝衣爵弁之人,升门堂,视壶濯笾豆之属;降往于基告濯具,又视牲从羊至牛;反告充,已乃举鼎告洁。礼之次也,又能谨其威仪,不喧哗不怠傲,故能得寿考之福。”“此诗或紑俅牛觩柔休,并叶基韵。或基鼎并叶紑韵。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定之方中》

下一篇:先秦·《诗经·大雅》《烝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