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者莪":莪蒿葱茏真繁茂,
# 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菁菁:草木茂盛。
"在彼中阿":丛丛生长在山坳。
# 中阿:即阿中。阿,山坳。大陵曰阿。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那君子,
"乐且有仪":快快乐乐好仪表。
# 仪:仪容,气度。
"菁菁者莪":莪蒿葱茏真繁茂,
"在彼中沚":簇簇生长在小洲。
# 中沚:即沚中。沚,水中小洲。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那君子,
"我心则喜":我的心里乐悠悠。
"菁菁者莪":莪蒿葱茏真繁茂,
"在彼中陵":蓬蓬生长在丘陵。
# 中陵:即陵中。陵,土山。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那君子,
"锡我百朋":赐我贝币千百朋。
"泛泛杨舟":荡漾水面杨木舟,
# 杨舟:杨木做成的小船。,泛泛:漂浮不定的样子。
"载沉载浮":随着波涛任漂流。
# 载:或,又。一说则。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那君子,
"我心则休":我的心里乐无忧。
# 休: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也是一首抒情言志诗。诗中以“既见君子,我心则喜”等直白语句,描绘了女子与心上人相逢的场景,通过灵动的自然意象烘托喜悦心情,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与欢欣,展现了先秦时期质朴而热烈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起兴:“菁菁者莪”,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兴,通过变换地点,暗示男女主人公相遇场景的转换;末章以“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起兴,以舟船在水中的浮沉不定,象征人生境遇的顺逆无常;而“既见君子,我心则休”则以舟船有了依托,比喻女子因爱人相伴而内心安宁。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男子。“菁菁者莪”描绘出莪蒿葱茏繁茂的景象,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为下文男女的相遇做了铺垫。男子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两人一见钟情,女子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颤,“乐且有仪”写出了女子眼中男子的美好形象以及自己内心的喜悦。第二章:“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两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同样以“菁菁者莪”起兴,植物的茂盛暗示着爱情的生长。“我心则喜”直接点明女子的心境,一个“喜”字将怀春少女既惊又喜的微妙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于第一章,情感更加直白和热烈。第三章:“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见面的地点从绿荫覆盖的山坳、水光萦绕的小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上,环境的变化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渐趋明朗化。“锡我百朋”一句,写女子见到爱人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过受赐百朋的程度,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以及见面带来的喜悦。第四章:“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笔锋一转,以“泛泛杨舟”起兴,象征着两人在人生长河中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誓愿。杨木舟在水中起伏,寓意着生活有顺境也有逆境,但只要有恋人相伴,女子就永远觉得幸福,“我心则休”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安稳与满足,将爱情升华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承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篇幅不过短短十六句,却将一段美妙动人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扣人心弦。
# “兴也。此亦燕饮宾客之诗。言菁菁者莪,则在彼中阿矣。既见君子,则我心喜乐而有礼仪矣。或曰:以菁菁者莪,比君子容貌威仪之盛也。下章仿此。”(第三章)“兴也。锡我百朋者,见之喜如得重货之多也。”(第四章)“载沉载浮,犹言载清载浊,载驰载驱之类,以比未见君子而心不定也。休者,休休然,言安定也。
宋朱熹《诗集传》
上一篇:先秦·佚名《唐风·鸨羽》
下一篇:先秦·屈原《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