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xiàng
pí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shū
xiàng
jiàn
hán
xuān
xuān
yōu
pín
shū
xiàng
zhī
xuān
yuē
:“
:“
yǒu
qīng
zhī
míng
ér
shí
cóng
èr
sān
shì
yōu
?”
?”
duì
yuē
:“
:“
luán
zhī
tián
gōng
bèi
zōng
xuān
xíng
shùn
xiàn
shǐ
使
yuè
zhū
hóu
zhū
hóu
qīn
zhī
róng
huái
怀
zhī
zhèng
jìn
guó
xíng
xíng
jiù
miǎn
nàn
huán
jiāo
tài
shē
chǐ
tān
lüè
xíng
zhì
jiǎ
huò
huì
贿
nàn
ér
lài
zhī
shēn
huái
怀
gǎi
huán
zhī
xíng
ér
xiū
zhī
miǎn
nàn
ér
huán
zhī
zuì
wáng
chǔ
zhāo
bàn
gōng
shì
jiā
bàn
sān
jūn
shì
chǒng
tài
guó
shēn
shī
cháo
zōng
miè
jiàng
rán
sān
qīng
chǒng
zhāo
ér
miè
zhī
āi
wéi
jīn
yǒu
luán
zhī
pín
wéi
néng
shì
ruò
yōu
zhī
jiàn
ér
huàn
huò
zhī
jiāng
diào
xiá
zhī
yǒu
?”
?”
xuān
bài
shǒu
yān
yuē
:“
:“
jiāng
wáng
lài
cún
zhī
fēi
gǎn
zhuān
chéng
zhī
huán
shū
xià
jiā
zhī
。”
。”

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家的财富抵得上公室财产的一半,他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逐句剖析

"叔向见韩宣子":叔向去拜见韩宣子,

# 韩宣子:名起,是晋国的卿。卿的爵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

"宣子忧贫":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

"叔向贺之":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曰":宣子说:“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

# 实:这里指财富。

"无以从二三子":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

# 无以从二三子:意思是家里贫穷,没有供给宾客往来的费用,不能跟晋国的卿大夫交往。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

"吾是以忧":我正为此发愁,

"子贺我":你却祝贺我,

"何故":这是什么缘故呢?”

"对曰":叔向回答说:“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

# 无一卒之田:没有一百人所有的田亩。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一卒之田,顷。是上大夫的俸禄。,栾武子:晋国的卿。

"其宫不备其宗器":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

# 宗器:祭器。

"宣其德行":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

"顺其宪则":遵循法制,

# 宪则:法制。

"使越于诸侯":名闻于诸侯各国。

# 越:本意为高扬,这里指传播。

"诸侯亲之":各诸侯国都亲近他,

"戎狄怀之":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

"以正晋国":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

"行刑不疚":执行法度,没有弊病,

# 行刑不疚: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刑:法,就是前边的“宪则”。

"以免于难":因而避免了灾难。

# 以免于难:因此避免了祸患。意思是没有遭到杀害或被迫逃亡。

"及桓子":传到桓子时,

# 桓子:栾武子的儿子。

"骄泰奢侈":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

# 骄泰:骄慢放纵。

"贪欲无艺":贪得无厌,

# 艺:度,准则。

"略则行志":犯法胡为,

# 略则行志:忽略法制,任意行事。

"假货居贿":放利聚财,

# 假货居贿:把财货借给人家从而取利。贿,财。

"宜及于难":该当遭到祸难,

"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

# 以没其身:终生没有遭到祸患。,而赖武之德:但是依靠栾武子的德望。

"及怀子":传到怀子时,

# 怀子:桓子的儿子。

"改桓之行":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

"而修武之德":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

# 修:研究,学习。

"可以免于难":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

"而离桓之罪":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

# 离桓之罪:(怀子)因桓子的罪恶而遭罪。离,同“罹”,遭到。

"以亡于楚":因而逃亡到楚国。

# 以亡于楚:终于逃亡到楚国。

"夫郤昭子":那个郤昭子,

# 郤昭子:晋国的卿。

"其富半公室":他家的财富抵得上公室财产的一半,

# 其富半公室: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公室,公家,指国家。

"其家半三军":他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

# 其家半三军: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当时的兵制,诸侯大国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一说郤家人占据了晋国三军中一半的职位。晋国有三军,三军主将与将佐,合称为“六卿”。

"恃其富宠":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 宠:尊贵荣华。

"以泰于国":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

# 以泰于国:就在国内非常奢侈。泰,过分、过甚。

"其身尸于朝":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

# 其身尸于朝:(郤昭子后来被晋厉公派人杀掉,)他的尸体摆在朝堂(示众)。

"其宗灭于绛":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

# 其宗灭于绛: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掉了。绛,晋国的旧都:在如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不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夫八郤":那八个姓郤的,

# 八郤:八郤,五大夫,三卿:郤氏八个人,其中五个大夫,三个卿。

"五大夫":有五个做大夫,

"三卿":三个做卿,

"其宠大矣":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

"一朝而灭":可是一旦被诛灭,

"莫之哀也":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

"唯无德也":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

# 吾子:您,古时对人的尊称。

"吾以为能其德矣":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

# 能其德矣:能够行他的道德了。

"是以贺":所以表示祝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

"而患货之不足":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

"将吊不暇":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

# 吊:忧虑。

"何贺之有":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拜":宣子于是下拜,

"稽首焉":并叩头,

# 稽首:顿首,把头叩到地上。

"曰":说:“

"起也将亡":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

# 起:韩宣子自称他自己的名字。

"赖子存之":全靠你拯救了我,

"非起也敢专承之":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

# 专承:独自一个人承受。

"其自桓叔以下":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

# 桓叔:韩氏的始祖。

"嘉吾子之赐":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叔向贺贫》出自《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先讲韩宣子担忧贫穷,而叔向反而祝贺他这件特别的事。接着逐步深入地分析探讨。文章表达了古代读书人对德行和财富关系的深刻看法。它不仅深入讨论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问题,也批评了那些奢侈浪费、贪得无厌的行为。这对后世也是一种提醒和启发:在物质丰富的社会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道德底线,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本文通过记录晋国大夫叔向与正卿韩宣子关于“贫”与“德”的对话,表明了贫穷不值得忧虑,真正要重视的是修养品德这个道理,也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2. 分段赏析

开头部分“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设置了一个戏剧性的场景。韩宣子忧愁贫穷,叔向却反而祝贺,这种对比立刻引出矛盾冲突,制造悬念。韩宣子的回应“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体现了他内心的焦虑——身为高官却无实权,担心在同僚中无法立足。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韩宣子重名誉却忽略了内在修养;叔向则表现出敏锐和敢于直谏的性格,奠定了全文探讨贫与德的基调。叔向的论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是全文核心。他先以栾武子为例:栾武子虽无丰厚财产,但推行良好德行,施行法令公正,赢得诸侯和戎狄的尊敬,维护了晋国的安定。这一形象描绘了道德的力量——贫困并未限制栾武子的成就,反而成就了他作为贤臣的典范。接着,引入桓子的反面故事:桓子奢靡贪婪,本该遭受灾祸,却靠父亲栾武子的余德得以善终,突出了德行的延续和庇护作用。桓子骄奢的形象与栾武子的贫而有德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教训。然后是怀子的命运:怀子意图重修德行本可避祸,但因父亲的罪过被迫流亡楚国,揭示出善恶之报的延续性,警示道德若不及时建立,终会受牵连。最后举郤昭子的例子:郤昭子富可敌国却专横无德,最终身死族灭,无人哀悼,这“恃其富宠”的豪强形象与“唯无德也”的点睛之笔,形成强烈反差,警示财富不足凭恃。这层论述用四个历史案例层层推进,语言生动简洁,事例论证自然流畅,深刻点明主题——贫穷不是祸患,缺乏德行才是根源。结尾部分“宣子拜,稽首焉……”完成故事转折。韩宣子被叔向说服,谦卑行礼,自述“将亡”的危机感和“赖子存之”的感激,形象从忧贫者转变为醒悟者。他引用家族先祖桓叔,表达继承传统道德的决心,使主题升华到道德传承的高度。

3. 作品点评

这段文字讲述了叔向给韩宣子提建议的过程。叔向的建议,因为用了正反结合的说明方式,所以很有说服力。他这番话,既是为卿大夫们家族的长远未来考虑,同时也批评了“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行为。这种批评,无论是对当时的韩宣子还是对于现在的社会,都很有警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柳子厚贺失火,不如先读此。看他写栾家三世,有许多转折。写郤家,却又是一直,极尽人事天道。

明末清初金圣叹

# 叔向贺贫之说,旧评以为翻案文字,与柳子厚贺失火一样奇创。不知王参元以富名掩其才名,人不敢荐,一失火使可贺。此则借一“贺”字,逗出德来,以为劝勉。故引栾、郤有德无德祸福之应做个样子,其意以为宣子有栾武之贫,若无其德,亦未必可以免难而庇宗,况又以贫为忧乎!此因事纳忠,词甚峻厉,不是言空空一味贫便当贺,作宽慰奉承语也。是故宣子忧贫,本为计利,而叔向却为之计害。觉卿大夫柄政,无一非祸机所伏。以栾武子之德宣及中外,止讨得“免难”二字便宜,其余则逃亡刑戮,或灭全宗。所谓“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无害即是利也,不知其所当忧。将改贺为吊矣。宣子闻言,以存亡为谢,且为今宗受赐,岂溢词哉!是一篇极正当文字,如何认作翻案看!《古文析义·初编》卷二

明末清初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二林云铭曰

# “宜及于难,而赖武以没其身”,见有俭德者犹能善后也;“可以免难,而罹桓以亡”,见无德者虽然改行,犹罹其殃也。又深言郤氏以明之,旨趣晓然。

孙鐪《古文分编集评·三集》卷五

# 说一“德”字,便将“贫”字压倒;说一“难”字,便将“贫”字抬高。层递圆转,玩诵不厌。

俞桐川《古文分编集评·三集》

# 首一段将题面提清,次一段将宣子之问作一波,以下着重在德上,发明贫之所以可贺。却先言贫而有德者可以免难当身,兼可庇荫后人;无德者即或当身幸免,亦必移祸于后:复言富侈无德者立即灭亡。总借晋事来说,以见贫而有德之可贺。“今吾子”一段,乃正言其贺之故,而戒其勿以贫为忧。末以宣子拜谢作结。结构精严,议论数切。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

# 不先说所以贺之之意,直举栾、郤作一榜样,以见贫之可贺与不贫之可忧。贫之可贺,全在有德,有德自不忧贫;后竟说出忧贫之可吊来,可见徒贫原不足贺也。言下宣子自应汗流浃背。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三

# 说一“德”字,便将“贫”字压倒;说一“难”字,便将“贫”字抬高。层递圆转,玩诵不厌卷五。

俞桐川《古文分编集评·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狡童》

下一篇:先秦·佚名《二子乘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