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o
tóng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jiǎo
tóng
yán
wéi
zhī
shǐ
使
néng
cān
jiǎo
tóng
shí
wéi
zhī
shǐ
使
néng
néng
xián
rén
shì
quán
chén
shàn
mìng

译文

那个美貌少年,为何不和我说话。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饭也吃不下。那个美貌少年,为何不与我共餐。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觉也睡不安。是讽刺郑昭公忽的。他不能和贤能的人一起谋划国事,导致权臣专权独断。

逐句剖析

"彼狡童兮":那个美貌少年,

# 狡童:美貌少年。狡:同“姣”,美好。一说为狡猾,如口语说“滑头”之类,是戏谑之语。,彼:那。

"不与我言兮":为何不和我说话。

"维子之故":都是因你的缘故,

# 维:为,因为。

"使我不能餐兮":使我饭也吃不下。

# 不能餐:饭吃不香,吃不下。

"彼狡童兮":那个美貌少年,

"不与我食兮":为何不与我共餐。

# 食:一起吃饭。

"维子之故":都是因你的缘故,

"使我不能息兮":使我觉也睡不安。

# 不能息:不能安稳入睡。息,吸气。

"刺忽也":是讽刺郑昭公忽的。

"不能与贤人图事":他不能和贤能的人一起谋划国事,

"权臣擅命也":导致权臣专权独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狡童》是收录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四言诗。关于此诗主旨存在多种解读,一说它展现男女相恋,刻画了大胆直率表达爱慕的女子形象;也有人认为诗中呈现的是夫妻或情人之间情感产生矛盾冲突的场景;还有观点将其视作女子失恋后的情感抒发之作。全诗共两章,每章四句,采用循序渐进的叙事结构,借助直接呼告的修辞,生动塑造出深情缱绻的女子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郑风·狡童》的主旨解读,自古存在分歧。汉代经生将其视为刺诗,《毛诗序》指出此诗意在讽刺郑昭公忽,认为他不与贤人商议国事,致使权臣祭仲独揽大权、肆意发号施令;《郑笺》也持同样观点,强调祭仲专权的危害,认定诗人创作此诗以作讽谏,此说被后世众多学者沿用。然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提出不同见解,认为该诗是男女相怨之作。近现代以来,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归为热烈的情歌,或女子失恋后抒发情感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诗歌。通过二章每章四句的结构和直接呼告的手法,或描绘女子对小伙子直率大胆的爱慕追求,或展现夫妻、情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或抒发女子失恋的苦闷,塑造出深情的女子形象。

2. 分段赏析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两句,以女子的口吻直呼“那个狡猾的少年啊,都不跟我说话”。“彼狡童兮”的称呼,带着几分嗔怪与亲昵,生动展现出女子对男子又爱又怨的复杂情感;“不与我言兮”直白地说出男子不愿与自己交流的状况,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也暗示出两人关系出现了裂痕。“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紧承上文,“维子之故”表明正是因为这个男子的缘故,“使我不能餐兮”则具体描绘出女子受到男子冷漠对待后的痛苦状态,连饭都吃不下。一个“餐”字,从日常生活细节切入,将女子因情所困、茶饭不思的模样刻画得淋漓尽致,凸显出她对男子深深的在意与失恋的痛苦。“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再次呼唤“那个狡猾的少年啊,都不与我一同进食”。相较于第一章的“不与我言”,这里关系进一步恶化,从言语交流的断绝发展到饮食相处的疏离,“不与我食”更加强化了两人之间的隔阂,体现出情感裂痕的加深。“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维子之故”依旧强调是男子的态度导致这一切,“使我不能息兮”中的“息”,可理解为安睡,也可理解为安宁。此句表明女子不仅食不下咽,连休息都无法安宁,将她因感情问题而陷入极度痛苦、辗转难安的心境展露无遗,比第一章的情感表达更为强烈,层层递进地展现出女子失恋痛苦的加剧。

3. 作品点评

《国风·狡童》以直言痛呼的语言,塑造出一位初尝失恋滋味,虽满心怨恨、焦虑,却依然对恋人情意缱绻、眷恋不舍的女子形象,展现出独特的爱情失意情感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

清陈继揆《读风臆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雄雉》

下一篇:先秦·佚名《叔向贺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