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于飞":雄雉在空中飞翔,
# 于:往。一说语助词。
"泄泄其羽":舒展着五彩翅膀。
# 泄泄:鼓翅飞翔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我之怀矣":我如此思念夫君,
# 怀:因思念而忧伤。
"自诒伊阻":给自己带来忧伤。
# 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伊:此,这。,自诒:自己给自己。诒,通”贻“,遗留。
"雄雉于飞":雄雉在空中飞翔,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展矣君子":我那诚实的夫君,
# 展:诚,确实。
"实劳我心":实让我心劳神伤。
# 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彼日月":看日月迭来迭往,
# 瞻:远看,望。
"悠悠我思":思念是那样悠长。
# 悠悠:绵绵不断。
"道之云远":道路相隔真遥远,
# 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曷云能来":何时才能回家乡。
"百尔君子":那些在位君子们,
# 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
"不知德行":不知我夫德高尚。
# 德行:品德和行为。
"不忮不求":不贪荣名不贪利,
# 求:贪求。,忮:忌恨,害也。一说”贪求“。
"何用不臧":为何让他遭祸殃。
# 不臧:不善,不好。,何用:何以,为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思妇诗。描绘了女子因丈夫远行服役而日夜思念的情景,通过雄雉振翅、鸣声悠远的意象,暗喻征夫离散的无奈与哀愁。诗中既体现了对战争徭役的控诉,又饱含对丈夫安危的牵挂,末章更直指统治者贪欲误国的现实,展现了先秦女性在离乱中深沉的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起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二句,借雄雉舒展双翼、自在翱翔之态,反衬思妇独守空闺的孤寂,引出“我之怀矣,自诒伊阻”的绵长愁绪。“瞻彼日月”更以日月轮转的自然规律,暗喻思念如时光般无尽流淌,将空间阻隔的“道之云远”与时间流逝的“悠悠我思”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抒情张力。全篇以物起情,由景入思,前三章蓄势铺垫,末章方显“不忮不求”的批判升华,结构层次分明。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章都以雄雉开头。所谓“兴”,就是看到眼前的景物引发心里的感触:诗人看见雄野鸡在天上扑棱翅膀飞得自在,听见它们咕咕的叫声欢快响亮,再想到自己独守空房,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眼前雄雉能看得见拍打的翅膀,听得清咯咯的啼鸣,可出征的丈夫既不能见面,连声音都听不到。先是止不住地回想,接着就愁肠百结,思妇的思念就像叠起的浪头一波接着一波。这两章特意只写雄雉不写双飞,正说明夫妻分离的处境,为后面“怀念”“发愁”的情绪埋下伏笔。写雄雉时抓住“飞”的动作,描写它舒展羽毛的姿态和忽高忽低的啼叫,反复强调这种不停歇的状态,其实是在比喻丈夫服役长久不归,思妇的思念也永无止息。第三章改用日月轮转起兴,既说丈夫离家日子太久,也暗指自己绵长的愁绪。望着天边日月交替,思妇忍不住怅然发问:这遥远的归期到底在哪天?诗中“瞻”字勾勒出思妇凝望天空的画面,她眼前的日月与远方的征人形成空间呼应。前文雄雉的意象与此处的天地相连,构成完整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承接第一章“自诒伊阻”,前者说空间阻隔,后者讲路途艰难,合起来点明相见无期的现实。"曷云能来"既是对"悠悠我思"的回答,也是凝望后的必然答案:山水阻隔,丈夫确实回不来。字里行间都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第四章笔锋一转,担忧丈夫在乱世中如何自处,字字都是深切关爱。古时传说雉鸟品性刚正,常用来比喻君子,《王风·兔爰》里“雉离于罗”就是说贤者遭难。这章“不知德行”反着劝诫之意,借雉鸟的品性提醒丈夫要坚守本心。看似责备实则牵挂,饱含着对丈夫安危的忧思与疼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三章讲的是思念:女主人每天看着太阳起落、月亮圆缺,心里头总惦记着远行服役的丈夫,愁闷得解不开。后一章转为责问:她痛斥那些贵族君子们贪心不足,才害得夫妻分离。前面天天盼夫归是为后面鸣不平打基础,最后把怨气撒向当权者,不再只哭自个儿委屈,让整首诗的格局一下子开阔起来,成了对不公世道的控诉。
# 妇人以其君子从役于外,故言:雄雉于飞,舒绘自得如此,而我之所思者,乃从役于外,而自遗阻隔也。
宋朱熹《诗集传》
# “实劳我心”“悠悠我思”,从“自诒伊阻”生来,却为末章含蓄起势。此通篇结构贯串处。
清牛运震《诗志》
# 篇法上虚下实,前三章曼声长吟,愁叹之音也;后一章心惧语急,悚切之旨也。全诗皆为“不臧”而言,文阵单行直走。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