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桑有阿":低洼地里的桑树多婀娜,
# 有阿:有阿:犹“阿阿”,柔美的样子。有,形容词词头。阿,通“婀”,美。,隰:低湿的地方。
"其叶有难":它的叶子柔嫩又婀娜。
# 有难:有难:犹“难难”,茂盛的样子。难,通“娜”。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了那君子,
# 君子:指所爱者。
"其乐如何":我的快乐该是什么样。
"隰桑有阿":低洼地里的桑树多婀娜,
"其叶有沃":它的叶子肥厚又润泽。
# 有沃:有沃:茂盛的样子。沃,柔美,肥厚润泽。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了那君子,
# 君子:指所爱者。
"云何不乐":怎么能叫我不快乐。
# 云:语助词。
"隰桑有阿":低洼地里的桑树多婀娜,
"其叶有幽":它的叶子青黑又深浓。
# 幽:通“黝”,青黑色。
"既见君子":已经见到了那君子,
"德音孔胶":他的话语真诚情意浓。
# 孔胶:很缠绵。一说很盛,很多。,德音:美好的声音,此指情话。
"心乎爱矣":心里对他深深爱慕着,
"遐不谓矣":为何不向他诉说?
# 谓:说话,告诉。,遐不:何不。遐,同“瑕”,何。
"中心藏之":心中把他来深藏,
# 中心:心中。
"何日忘之":哪天能够忘记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先秦时期的诗,属于爱情题材。诗人借低洼地里的桑树这一自然景象展开描写,以桑树的美好象征女子的美好情感。诗中女子见到君子后,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对桑树叶子的细致描绘,如“有难”“有沃”“有幽”,侧面反映出女子心情的变化和对君子的关注。后面则直接抒发了女子对君子的话语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爱慕,最后表达了难以忘怀的情感。整首诗围绕女子对君子的思慕这一主题,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纯真。
2. 写作手法
起兴:“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隰桑有阿,其叶有沃。”“隰桑有阿,其叶有幽。”诗人以起兴手法开篇,目光所及,洼地上的桑林枝叶葳蕤,翠绿如染,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那蓬勃的生机与绰约的形态,尽显自然之美。
3. 分段赏析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描绘出桑树的婀娜姿态,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其叶有难”进一步强调叶子的柔嫩婀娜,暗示女子内心的美好感受。“既见君子,其乐如何”则直接抒发了女子见到君子后的喜悦,这种喜悦难以用言语具体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有沃”写出叶子肥厚润泽,比上一章更进一步描绘出桑树的生机勃勃。女子再次强调见到君子的快乐,“云何不乐”以反问的形式,更加突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有幽”描绘出叶子青黑深浓的样子,展现出桑树的不同风貌。“德音孔胶”则从女子的角度,表达了对君子话语的感受,认为君子的话语真诚、情意浓厚,体现了女子对君子的深入了解和情感的加深。“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心乎爱矣”直接点明女子内心对君子的爱慕之情。“遐不谓矣”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女子内心的纠结,为何不向君子倾诉自己的爱意。“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则表明女子将这份爱深深地藏在心底,难以忘怀,进一步强调了女子情感的深沉和持久。
4. 作品点评
诗中洋溢的情感奔放真挚,毫无隐晦遮掩,似烈火般炽热,如江海般坦荡;遣词造句凝练精妙,寥寥数语,却将万千思绪与浓烈情愫熔铸其中,尽显以少总多、以简驭繁的文字张力,蕴含着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 兴也。此喜见君子之诗。言隰桑有阿,则其叶有难矣。既见君子,则其乐如何哉!辞意大概欤?《青莪》相类,然所谓君子,则不知其何所指矣。或曰:比也。下章仿此。
宋朱熹《诗集传》
# 桑而曰隰,则以兴贤人君子在野者可知。夫以贤人君子而隐处岩阿,则朝廷之上所处非贤人君子之俦可知。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上一篇:先秦·佚名《小雅·甫田》
下一篇:先秦·佚名《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