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ré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qīng
rén
zài
péng
jiè
bēng
bēng
èr
máo
chóng
yīng
shàng
áo
xiáng
qīng
rén
zài
xiāo
jiè
biāo
biāo
èr
máo
chóng
qiáo
shàng
xiāo
yáo
qīng
rén
zài
zhóu
jiè
táo
táo
zuǒ
xuán
yòu
chōu
zhōng
jūn
zuò
hǎo

译文

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逐句剖析

"清人在彭":清邑军队驻在彭,

# 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

"驷介旁旁":驷马披甲真威风。

# 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介:甲。,驷: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

"二矛重英":两矛装饰重缨络,

# 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

"河上乎翱翔":黄河边上似闲庭。

# 翱翔:游戏之貌。

"清人在消":清邑军队驻在消,

# 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驷介麃麃":驷马披甲威又骄。

# 麃麃:英勇威武貌。

"二矛重乔":两矛装饰野鸡毛,

# 乔:雉鸟的羽毛。《韩诗》作“鷮”,即用鷮羽为矛柄装饰。

"河上乎逍遥":黄河边上自逍遥。

# 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清人在轴":清邑军队驻在轴,

# 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驷介陶陶":驷马披甲任疾跑。

# 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

"左旋右抽":左转身子右拔刀,

# 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

"中军作好":军中好像准备好。

# 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人》是《诗经》中的一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调描写了郑国清邑的士兵在河上逍遥游乐的场景,暗指军队纪律涣散、不务正业。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过“驷介旁旁”“驷介麃麃”“驷介陶陶”等叠词描绘战马威武之态,又以“翱翔”“逍遥”等词暗示士兵的闲散。末章“左旋右抽,中军作好”更以反语手法点明军队徒有其表。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语言简练而讽刺深刻,反映了当时郑国军政的腐败现象,是《诗经》中颇具特色的讽刺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人》出自《诗经》,创作于先秦时期。这首诗反映了当时郑国军队的腐败现象。据《左传》记载,郑国大夫高克贪财好利,不顾国家安危,率领军队长期驻守河边而不作战,整日游乐。诗人通过描写军队装备精良却无所事事的场景,讽刺了这种腐败的军政现象,揭露了当时郑国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出自《诗经》的军旅诗,描绘了郑国清邑士兵在河畔驻防时的威武军容和训练场景。诗歌通过三章叠唱的形式,展现了士兵们披甲执矛、战车奔驰的雄壮场面,以及他们在河岸上操练的英姿。全诗洋溢着军旅生活的豪迈气息,体现了先秦时期军队的威武气势。

2. 写作手法

反复:“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清人在消,驷介麃麃。清人在轴,驷介陶陶”。三章首句重复“清人在……”的句式,仅替换地名“彭、消、轴”和形容战马状态的“旁旁、麃麃、陶陶”,通过结构复沓强化军队长期滞留边境却无所作为的讽刺效果。

3. 分段赏析

这段文字首先从整体上解析诗歌,指出其作为辛辣讽刺诗的性质,通过对高克部队外在雄壮威武的描写与内在消极备战、逍遥闲散的实际表现的对比,凸显讽刺对象虽为高克,但最终深层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体现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分析逻辑。接着引用朱熹《诗集传》中胡氏的论说,从人君权责角度剖析郑文公在处理高克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以“擅一国之名宠”的君主应有的生杀予夺之权与郑文公“假以兵权,委诸竟上”的错误做法形成对照,借古代论者之语强化“斥责昏庸”的合理性,使讽刺矛头指向君主的论证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在诗歌艺术手法分析上,点明全诗三章以表面称颂实则揭露的反差手法,通过“翱翔”“逍遥”“作好”等词在每章结尾画龙点睛,揭露军队闲散本相,体现含蓄讽刺的特点;同时指出章节结构上反复咏叹、用词变化不大而第三章稍异的特点,阐明这种章法通过增强气势和表现力,达成强化讽刺效果的作用,从内容解析到艺术手法鉴赏,完整呈现了诗歌的讽刺内核与创作特色。

4. 作品点评

《清人》一诗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先秦时期郑国军队的威武形象。诗歌通过重章叠唱的形式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成功营造出军旅生活的雄壮气势。特别是对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的细节描写,为研究先秦军事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诗中“左旋右抽”的动作描写,堪称早期军事诗歌中的经典场景刻画。整首诗虽短小精悍,却完整展现了古代士兵从自由驰骋到严格训练的全过程,体现了《诗经》以简驭繁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郑公恶高克,使将清邑之兵,御狄于河上,久而不召,师散而归。郑人为之赋此诗,言其出师之久,无事不得归,但相与游戏如此,其势必至于溃散而后已尔。

宋朱熹《诗集传》

# 只貌其闲散无事,而刺意自见。其色态乃在介、矛等字面上。

明孙鑛《评诗经》

# 偏说得安闲自在。安有以三军之重而翱翔、逍遥者?不必说到师溃,隐然已见。“作好”字嘲笑入妙,极无聊,却说得极兴致。一篇游戏调笑之词。

清牛运震《诗志》

# 唯郑文公恶高克,而使之拥兵在外,此召乱之本也。幸而师散将逃,国得无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丰年》

下一篇:先秦·佚名《终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