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qiū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ī
dàng
wǎn
qiū
zhī
shàng
xún
yǒu
qíng
ér
wàng
kǎn
wǎn
qiū
zhī
xià
dōng
xià
zhí
kǎn
fǒu
wǎn
qiū
zhī
dào
dōng
xià
zhí
dào
翿
wǎn
qiū
yōu
gōng
yín
huāng
hūn
luàn
yóu
dàng
yān

译文

你舞姿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我倾心恋慕你啊,却不敢存有奢望。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动宛丘平地上。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宛丘》这首诗,是用来讽刺陈幽公的。生活淫乱荒唐、昏庸无道,外出游乐没有节制。

逐句剖析

"子之汤兮":你舞姿回旋荡漾,

# 汤:“荡”之借字。这里是舞动的样子。一说游荡,放荡。,子:你,这里指女巫。

"宛丘之上兮":舞动在宛丘之上。

# 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

"洵有情兮":我倾心恋慕你啊,

# 有情:尽情欢乐。,洵:确实,实在是。

"而无望兮":却不敢存有奢望。

# 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

"坎其击鼓":敲得鼓儿咚咚响,

# 坎其:即“坎坎”,描写击鼓声。

"宛丘之下":舞动宛丘平地上。

"无冬无夏":无论寒冬与炎夏,

# :不管,不论。

"值其鹭羽":洁白鹭羽手中扬。

# 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值:持或戴。

"坎其击缶":敲得瓦缶当当响,

# 缶:瓦器,口小腹大,为盛酒水容器,古人叩之用以节乐。瓦制的打击乐器。

"宛丘之道":舞动宛丘大道上。

"无冬无夏":无论寒冬与炎夏,

"值其鹭翿":鹭羽饰物戴头上。

# 鹭翿: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宛丘》":《宛丘》这首诗,

"刺幽公也":是用来讽刺陈幽公的。

"淫荒昏乱":生活淫乱荒唐、昏庸无道,

"游荡无度焉":外出游乐没有节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陈风·宛丘》出自《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全诗三章,首章直抒爱慕,感情浓烈,叹美之意溢于言表;第二、三章用白描手法,描绘巫舞场景,通过描写击鼓、击缶以及舞者持鹭羽、鹭翿等细节,侧面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投射。诗中运用了白描等写作手法,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将男子的爱慕之情与乐舞场景相融合,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和人物情感。此诗独特的文化背景赋予其与其他《诗经》诗篇截然不同的感染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动读者心灵。在创作技法与艺术风格上,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国风·陈风·宛丘》的创作背景,历来存在多种解读。一说为刺陈幽公说,以《毛诗序》为代表,认为诗中“子”指陈幽公,因其荒淫昏乱、游荡无度,德行低劣遭人厌恶,故而作诗讽刺。一说是刺陈好巫风说,郝懿行、魏源等学者主张,陈国先祖太姬喜好巫觋祭祀歌舞,遗风传承形成习俗,该诗意在讽刺陈国臣民的这种陋俗。一说是情诗恋歌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得到诸多学者认同,此观点认为,从文本来看,刺诗缺乏足够依据,“汤”字有摇摆之意,描绘的是舞者热情姿态;且诗歌抒情性浓厚,结合陈国巫风盛行、四季巫舞不断的背景,作者抒发对巫女舞蹈家的爱慕之情更符合情理,这与楚国《九歌》等楚辞作品中男女相思的表达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也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描绘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女舞蹈家(或巫女)的爱慕之情。虽无直接的情语,却处处体现出男子对舞者的深情关注,反映了男子将不可遏制的情感投射于乐舞之中,也展现出当时特定文化氛围下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2. 写作手法

白描:“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这几句诗中,作者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修饰地描绘了在宛丘之下、宛丘之道上,无论寒冬还是炎夏,都有人敲着鼓、击着缶,舞者手持鹭羽、鹭翿翩翩起舞的场景,没有过多的辞藻和复杂的描写,却生动地展现出了当时的舞蹈情景和氛围,同时也将诗人对舞者的关注与情感融入其中。

3. 分段赏析

首章感情浓烈,“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开篇便写出诗人因巫女优美奔放的舞姿而深深陶醉,情随舞生,两个“兮”字虽平常,却饱含着诗人对巫女舞姿的叹美之意,自然流露出其难以抑制的爱恋之情。“汤”字凸显出舞的欢快,“无望”二字凸显出爱之悲怆,两者相互映衬、相互冲击,极具感染力。接着“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巫女尽情欢舞,未察觉诗人的情愫,诗人惆怅地发出此慨叹,同样两个“兮”字,让人品味出他单相思难以实现的幽怨之情。第一章将主要内容概括完全,语势如弦乐慢板,婉转悠长。第二、三章采用白描手法,虽无一句直接言情之语,但从所描绘的巫舞场景中,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意所在。以“宛丘”二字承接上文并加以渲染铺陈,语势似铜管乐快板,明快有力。“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和“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描绘了在欢快的鼓声、缶声中,巫女从宛丘的山上舞到山下道口,无论寒冬还是炎夏都持续旋舞,她的舞蹈始终保持着神采飞扬、热烈奔放以及充满野性之美。尽管诗中未明说,但读者能想象到诗人一直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欢舞,心中默念着对她的爱意,他明知自己的爱情难以成功,却依旧对巫女恋恋不舍,这份深情令人感慨。

4. 作品点评

《国风·陈风·宛丘》一诗,起笔处“汤”字生动勾勒出舞者的奔放欢快,而“无望”二字则直抒胸臆,道尽求而不得的哀伤,二者相互交织、彼此映衬,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形成极具冲击力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感受到深沉浓烈、缠绵悱恻的情感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

先秦孔丘《孔子诗论》

# 惟用一“汤”字,而下文所咏之歌舞皆非其正可知。

元刘玉汝《诗缵绪》

# 一之声曼,二、三之响切,真是流商变徵。

明戴君恩《读风臆评》

# 先断后案,遂使下二章叙述处文情不尽,“汤”字包尽下二章,“无望”判尽下二章,上为下断,下又为上注,格法尽奇。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 一头两脚,一曲两直,别格活调。

清牛运震《诗志》

# 自宛丘之上而下、而道,无地不热闹,无冬无夏,无时不热闹,直写出一国若狂景象。

清陈仅《诗诵》

# 陈,国名。伏羲氏之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东不及孟诸。周武王时,帝舜之胄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大姬妻其子满,而封之于陈,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帝尧之后,共为三恪,是为胡公。大姬妇人尊贵,好乐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今之陈州,即其地也。(第一章)“赋也。国人见此人常游荡于宛丘之上,故叙其事以刺之,言:虽信有情思,而可乐矣,然无威仪可瞻矣。(第二章)言无时不出游而鼓舞于是也。

宋朱熹《诗集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葛生》

下一篇:先秦·佚名《衡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