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子兮":仲子啊你听我说,
# 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将:愿,请。一说发语词。
"无逾我里":别翻越村子的围墙,
# 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
"无折我树杞":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 杞: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杞树啊,
# 爱:吝惜。
"畏我父母":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可怀也":仲子实在让我牵挂,
# 怀:思念。
"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啊你听我讲,
"无逾我墙":别翻越我家围墙,
"无折我树桑":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桑树啊,
"畏我诸兄":我是害怕我的兄长。
"仲可怀也":仲子实在让我牵挂,
"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将仲子兮":仲子啊你听我言,
"无逾我园":别越过我家菜园,
"无折我树檀":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岂敢爱之":哪是舍不得檀树啊,
"畏人之多言":我是害怕邻人毁谗。
"仲可怀也":仲子实在让我牵挂,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将仲子》是《诗经・国风・郑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歌春秋郑国少女口吻,诉对恋人仲子的深情。面对恋人翻墙相会之邀,她因畏父母斥责、惧邻里非议而婉拒。诗中字字劝阻,尽显少女在爱情渴望与礼教枷锁间的矛盾与挣扎,深刻揭露封建礼法对人性情感的桎梏。
2. 分段赏析
《国风・将仲子》起笔便以女子急切的呼告“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破空而来,如急雨骤至,令人猝不及防。细究之下,方知其中藏着一段热烈又隐秘的爱恋。原来热恋中的男子急于与心上人相会,竟想出翻墙入园的大胆法子。这在礼教森严的古时,“钻穴逾墙”之举,无疑会招来亲长责骂、众人耻笑。女子又羞又怕,情急之下,这饱含深情与忧虑的三句呼告便脱口而出。一个“将”字,似嗔似怨,婉转温柔中满是对恋人的关切;两个“无”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尽显她对礼教威严的敬畏,也将女子在爱情与规矩间的纠结展露无遗。见恋人或因自己的劝阻心生失望,女子赶忙以内心独白剖明心意:“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一反问,问得巧妙又恳切,足见女子心思细腻。她生怕恋人误会自己吝惜杞树,急忙解释并非爱惜树木,实是惧怕父母斥责。一句“仲可怀也”,将相思之情和盘托出,可紧接着“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又将这份炽热的爱意,生生裹进了礼教的枷锁之中。这番絮絮叨叨的自白,既有对恋人的温柔安抚,又似向其倾诉心中的惶恐,把少女在爱与畏之间的挣扎,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诗歌后两章看似字句重复,实则情韵愈深。从“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男子的急切与莽撞步步升级,翻墙之举愈发大胆;而女子的忧惧也随之蔓延,从畏惧父母,到忌惮兄长,再到忧心邻里闲言。礼教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从家庭向社会层层铺展,将女子紧紧束缚。她的呼告声,也一次比一次急切焦灼。字里行间,男子试图翻墙时的急切、被劝阻后的懊恼,女子既眷恋又畏惧的矛盾心境,皆栩栩如生。
# 仲可怀也,亦可畏也。较量得细贴婉切,至情至性,恻然流溢。
清牛运震《诗志》
# 语语是拒,实语是相招,蕴藉风流。
清吴闿生《诗义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