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á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tián
xiāng
gōng
ér
qiú
gōng
xiū
ér
qiú
zhū
hóu
zhì
xīn
láo
suǒ
qiú
zhě
fēi
dào
tián
tián
wéi
yǒu
jiāo
jiāo
yuǎn
rén
láo
xīn
dāo
dāo
tián
tián
wéi
yǒu
jié
jié
yuǎn
rén
láo
xīn
wǎn
luán
zǒng
jiǎo
guàn
wèi
jiàn
ér
biàn

译文

《甫田》这首诗,是大夫用来讽刺齐襄公的。(齐襄公)不遵守礼义却妄图建立大功,不修养德行却谋求诸侯的拥戴,志向远大却使自己心力疲惫,因为他追求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不要耕种大块田地,杂草长得又高又密。不要思念远方的人,徒然让心中忧愁烦恼。不要耕种大块田地,杂草长得茂盛丛生。不要思念远方的人,徒然让心中忧伤痛苦。多么美好可爱啊,扎着两个羊角辫。没过多久再相见,突然已戴上成人冠!

逐句剖析

"《甫田》":《甫田》这首诗,

"大夫刺襄公也":是大夫用来讽刺齐襄公的。

"无礼义而求大功":(齐襄公)不遵守礼义却妄图建立大功,

"不修德而求诸侯":不修养德行却谋求诸侯的拥戴,

"志大心劳":志向远大却使自己心力疲惫,

"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因为他追求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块田地,

# 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治理。甫田,大田。

"维莠骄骄":杂草长得又高又密。

# 骄骄:犹“乔乔”,高大貌。,莠:杂草;狗尾草。

"无思远人":不要思念远方的人,

# 远人:远方的人。

"劳心忉忉":徒然让心中忧愁烦恼。

# 忉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块田地,

"维莠桀桀":杂草长得茂盛丛生。

# 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无思远人":不要思念远方的人,

"劳心怛怛":徒然让心中忧伤痛苦。

# 怛怛:悲伤的样子。

"婉兮娈兮":多么美好可爱啊,

# 婉: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

"总角丱兮":扎着两个羊角辫。

# 丱:形容总角翘起之状。,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

"未几见兮":没过多久再相见,

# 未几:不久。

"突而弁兮":突然已戴上成人冠!

# 弁: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突而:突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甫田》为我国古代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关于此诗主旨,历代学者观点差异显著。从诗篇文本含义分析,该诗应是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作。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为写实内容,以重章叠句的形式直接叙述事件;第三章由实写转向虚写,主人公产生幻觉,仿佛看到丈夫突然归来,尽显诗歌的含蓄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国风·甫田》一诗的背景,学界看法存在极大分歧,众多解读中,以下这些旧说曾广为流传:刺齐襄公:《毛诗序》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在《诗说》中提出,“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认为此诗是大夫对急切谋求霸业的齐景公的劝谏。刺奇童无成:牟庭在《诗切》中写道,“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他认为诗人曾结识一位资质出众的童子,许久未见后重逢,发现童子已沦为平庸之人,故而追悔思念。戒厌小务大: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此观点认为,诗中以耕种大田却无力照料导致杂草丛生、思念远方之人却盼而不至致使内心疲惫,来告诫世人莫要轻视小事、好高骛远,忽视近处之事而图谋远方,否则只会白费力气。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在《诗经恒解》中表示,“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即当时有少年急于求成、不懂得循序渐进,诗人作诗予以劝诫。刺鲁庄公:何楷于《诗经世本古义》里主张,“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意思是鲁庄公出生便遭非议,即位后又无法约束母亲的行为,甚至与母亲改道进入齐国,诗人借此诗代其感到羞愧。时至今日,学界也涌现出诸多新观点,如:将其视作初耕种时的祷神歌;认为是劝慰离人不必徒劳多思的诗作;主张是妇人思念征夫之词;亦有观点认为是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篇,等等。各家说法皆有其立足依据与论证逻辑。不过,综合比对各家观点,从诗篇文本实际表意来看,将其理解为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作,相对而言最为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中以重章叠句描绘“甫田”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借无人打理的大田隐喻思念远人的内心孤寂,体现了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忧愁怅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及时光易逝的无奈感慨。

2. 写作手法

赋:首章“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直赋其事。诗人直面描写大田长满杂草的荒芜景象,直言因思念远方之人而内心焦虑,不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法,以质朴语言直接叙事抒情,将思念之苦与生活荒芜直白呈现,符合《诗经》“赋”的典型特征。虚实结合:第三章“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前两句实写记忆中孩童扎着丫角的可爱模样,后两句虚写幻觉中孩童突然成人戴冠的场景。由实到虚的跳跃,既承接前两章的思念之愁,又以时光飞逝的错觉,含蓄表达对远人归来的渴盼与岁月空逝的怅惘。反语:“无思远人,劳心忉忉”,表面说“不要思念远方的人”,实则是思极而发的赌气之语,“无思”实为“刻骨相思”。诗人以否定句式表达肯定情感,将思念至深却无法排遣的痛苦,以曲折的方式宣泄,更显情感的浓烈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前两章为写实,采用重叠形式,仅更换四字,表意相同:首二句直叙其事,旨在引出后二句。因丈夫远行,家中缺劳力,耕作粗放,原本长满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野草深深,不见小苗。诗人面对荒芜田地忧心感慨,脱口吟出“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目见之景触发心感,自伤自怜间引出怨气,说出气话“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则这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言“无思”恰是刻骨相思。由于无法摆脱相思之苦,第三章出现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仿佛看见丈夫突然归来,想象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如今已长大成人,惊喜叹道:“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虚幻境界,既饱含对丈夫早日平安归的渴望,也有对孩子快快成长的期盼,此诗的含蓄美尽在这虚境之中。第三章写一个人孩提时,头上扎着两个翘起的羊角辫,小脸蛋如刚开的鲜花般充满活力;再见时已是戴帽的青年人。“突”字予人惊吓之感,感叹人生短暂、生命稍纵即逝。此“惊”字与《甫田》中“突”字异曲同工,岁月便在无声无息中流淌。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揭示了我们祖先对生命的思考:并非仅停留于哀叹,更在于思索如何在短暂生命中实现人的创造与价值。祖先既有勇敢创造、活出生命本真的儒家精神,亦具达观通透的心境,能融入天地万物,于短暂生命中探寻永恒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比也。言无田甫田也,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第三章)言总角之童,见之未久,而忽然戴弁以出者,非其躐等而强求之也。盖循其序而势有必至耳。

宋朱熹《诗集传》

# (末章前两句)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末章后两句)奇文妙义,与上四‘无’字神回气合。

清陈震《读诗识小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褰裳》

下一篇:先秦·佚名《将仲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