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惠思我":你若爱我想念我,
# 惠:见爱。一说疑问词,相当于“其”。
"褰裳涉溱":赶快提衣蹚溱河。
# 溱:(zhēn),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新密市东北。,裳: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褰:提起。
"子不我思":你若不再想念我,
# 不我思:即“不思我”的倒装,不思念我。
"岂无他人":岂无别人来找我?
"狂童之狂也且":你真是个傻哥哥!
# 也且:语气助词。,狂:痴。,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
"子惠思我":你若爱我想念我,
"褰裳涉洧":赶快提衣蹚洧河。
# 洧: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洎河。溱、洧二水汇合合于密县。
"子不我思":你若不再想念我,
"岂无他士":岂无别的少年哥?
# 士:未娶者之称。
"狂童之狂也且":你真是个傻哥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民歌。诗中以女子戏谑口吻,嗔怪恋人若思念便应“褰裳涉溱(洧)”相见,若无情自己亦有他人可求,末句“狂童”之语带娇嗔埋怨。全诗重章叠句,既显女子对感情的热烈执着,又以玩笑式威胁展现少女的俏皮狡黠,体现了先秦民歌率真活泼的情感风格。
2. 分段赏析
《褰裳》是一首以粗犷泼辣著称的先秦民间情歌,以女子戏谑情人的口吻展开,于打情骂俏之中见真意,在调侃戏谑之间藏庄重。诗中“溱”“洧”二水皆为郑国境内河流,水势浅缓,《孟子·离娄》曾载郑子产以车渡人过溱洧之事,足见其浅处可提衣涉水而过。诗中“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的戏谑之语,正如毛奇龄所评“嗜好不顾高,嗜桃不顾毛”,表面是调侃情人过河相见,实则暗含“爱需付诸行动”的深层隐喻—若真心相爱,便不应畏惧涉水湿足的微小阻碍,恰如追求所爱需破除犹疑、果敢向前,此中真意耐人寻味。作为代言体(第一人称)抒情诗,全诗不涉具体叙事,女主人公的发话动机因而具有开放性,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这既可是女子以攻为守、试探心上人态度的主动宣言,催促犹豫不决的男子当机立断;亦可是面对爱情现实阻碍时,女方激励男方勇于冒险、超越困境的深情呼唤。无论何种情境,核心皆指向对“爱的证明”的渴求—爱情需以行动印证,而非空言维系。这种“多义中有定义”的叙事特质,恰是诗歌的妙处所在。“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子不我思,岂无他士?”乍听似轻率放肆的气话,大有“离了胡萝ト不成席”的决然,实则是“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的娇嗔试探。所谓“狂童”之谓,非真斥其轻狂,反是爱极生嗔的昵称,骨子里是对爱情的矜持与珍视——看似放浪的“威胁”,不过是用倔强姿态包裹的深情,渴望对方以更热烈的回应击破假意的“豁达”。全诗二章对举,换词申意,前四句以四言短句铺陈,末句以“狂童之狂也且”的散句收束,如孙鑛所言“语势拖靡,风度绝佳”,于紧凑中见疏朗,在率真中显韵致。以个性化的口语白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鲜活形象,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堪称先秦抒情小诗的典范。尽管诗中女子未必真能在失恋后做到全然旷达,但其以自信自强为底色的爱情观,及“纵遭挫折不颓丧”的倔强意气,不仅令沉溺情网者警醒,更赋予古今女子以爱的勇气。远古先民接近自然的情感表达,与现代建立在个体独立意识上的爱情观,虽因时代语境迥异而有别,却在“尊重人性自由选择”的本质上相通。从这个意义而言,《褰裳》的精神超越了时空界限,至今仍焕发着直指人心的现代性光芒。
3. 作品点评
全诗以二章简短篇幅,借个性化口语白描,将女主人公的泼辣率真跃然纸上。其“自信自强”的爱情观,虽未必全然超脱情感羁绊,却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古代,展现出罕见的独立意气,堪称先秦民歌中兼具性情与哲思的抒情作品,其对人性自由选择的张扬,更表现出多方面的现代精神。
# ‘狂童之狂也且!’亦谑之辞。
宋朱熹《诗集传》
# 多情之语,翻似无情。
明戴君恩《读风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