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ōu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zhuó
zhě
jiā
jiē
zōu
zhuó
zhě
péng
zōng
jiē
zōu
zōu
què
cháo
zhī
yìng
què
cháo
zhī
huà
xíng
rén
lún
zhèng
cháo
tíng
zhì
tiān
xià
chún
wén
wáng
zhī
huà
shù
lèi
fán
zhí
sōu
tián
shí
rén
zōu
wáng
dào
chéng

译文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驺虞,与《鹊巢》相对应。《鹊巢》所倡导的教化得以施行后,人际关系便端正有序,朝廷政治清明。当天下完全沐浴在周文王的德政之中,万物繁衍生息,狩猎活动也顺应时节规律。若君主能如《驺虞》般心怀仁德,王道政治便自然成就了。

逐句剖析

"彼茁者葭":从繁茂的芦苇丛,

# 葭:初生的芦苇。,茁:草木茂盛貌。

"壹发五豝":赶出一群母野猪。

# 豝:母野猪。一说两岁的兽。,五:五:虚数,表示数目多。,发:发矢。一说“驱赶”。,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

"于嗟乎驺虞":哎呀!猎人射技真高强!

# 驺虞: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彼茁者蓬":从繁茂的芦苇丛,

# 蓬: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壹发五豵":赶出一窝小野猪,

# 豵: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于嗟乎驺虞":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 虞:

"《驺虞》":驺虞,

"《鹊巢》之应也":与《鹊巢》相对应。

"《鹊巢》之化行":《鹊巢》所倡导的教化得以施行后,

"人伦既正":人际关系便端正有序,

"朝廷既治":朝廷政治清明。

"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当天下完全沐浴在周文王的德政之中,

"则庶类蕃殖":万物繁衍生息,

"蒐田以时":狩猎活动也顺应时节规律。

"仁如驺虞":若君主能如《驺虞》般心怀仁德,

"则王道成也":王道政治便自然成就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驺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国风·召南》的最后一篇。全诗共两章,每章三句。首章以暮春时节为背景,风和日丽之际,野豕隐现于繁茂的芦苇丛中;次章转向原野苍茫之景,草木疏朗间草浅兽肥,虽猎物微小难察,猎人仍能从容“壹发五豵”。全诗通过白描手法截取田猎场景,以简练笔触勾勒出猎人张弓射猎的生动画面,语言凝练传神,既呈现自然时序的流转,又暗含对狩猎技艺的微妙称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召南·驺虞》为颂扬驺虞而作之诗,然对诗中“驺虞”所指仍存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为天子管理鸟兽的职官,有学者认为是指猎人。《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歌颂文王教化的诗作,说:“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朱熹《诗集传》阐扬此说,倡言“诗教”,曰:“南国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齐家以治其国,而其仁民之余恩,又有以及于庶类。故其春田之际,草木之茂,禽兽之多,至于如此。而诗人述其事以美之,且叹之曰:此其仁人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所谓驺虞矣。”旧说另有乐贤者众多、怨生不逢时、赞驺虞称职等说,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则认为是小奴隶为奴隶主放猪,经常受到驺虞(猎官名)的监管苛待,感怀而作。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赞美自然生息繁盛的小诗,流露对神兽感恩之情。春夏之交,葭苇丰茂,蒿蓬青葱,行走在这郁郁葱葱的山野之间,随手拨开草丛,发现一窝一窝的母野猪、小野猪,三五成聚。深山野林里有如此多的禽兽,应感谢驺虞这个神兽,因为它的不食生物仁心护佑,使得众生灵得以繁衍生息。诗人或欲借此喻国家执政者的神圣与仁政,盖执政者仁德,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其理与自然之道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狩猎赞歌。诗歌以简练笔触描绘了先秦田猎场景,通过“葭”“蓬”等植物意象展现猎场环境,运用“壹发五豝”“壹发五豵”的夸张手法,突显猎者技艺超群与丰收盛况,表达了先民对天地和谐、物阜民丰的朴素向往。

2. 写作手法

复沓:​​全诗共两章,结构完全对称,仅替换“葭”与“蓬”、“豝”与“豵”四字,其余句式完全重复。通过反复咏叹,强化对“驺虞”的赞叹之情,使主题更加鲜明。比兴:首章以“彼茁者葭”(茂盛的芦苇)起兴,次章以“彼茁者蓬”(繁茂的蓬草)起兴。以草木的蓬勃生长暗喻猎场丰饶,为下文“壹发五豝”的狩猎场景作铺垫。

3. 分段赏析

全诗分两章,各章三句。首章“彼茁者葭”之“葭”乃初生芦苇,以“茁”状其生机盎然,既显昂扬生命力,又点明田猎背景正值惠风和畅之时。当此天朗气清之季,草木疏朗而野兽丰腴,母猪隐没于茂密葭丛,猎人却能"壹发五豝",收获颇丰。次章“彼茁者蓬”之“蓬”为蓬蒿类草本,此处草木实为映衬之笔。狩猎场景移至蓬蒿丛生的旷野,天朗气清而草木疏朗,虽豵猪隐蔽难察,然“壹发五豵”仍得心应手。两章虽易地而猎,获兽数量不减,足证射手技艺超群。作者截取行猎两幕,以简约笔触摹绘出猎人挽弓射艺、收获颇丰的鲜活场景,深得以少胜多之妙。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或释“壹”为射出一箭;或谓“壹”非确指,仅表张弓射箭之举;或解“壹”为十二之数,“壹发”即连发十二矢;更有学者视作整饬车驾出猎的仪典。“豝”属母豕而“豵”为幼豕,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文王之化,始于《关雎》,而至于《麟趾》,则其化之入人者深矣;形于《鹊巢》,而及于《驺虞》,则其泽之及物者广矣。盖意诚心正之功,不息而久,则其熏蒸透彻、融液周遍,自有不能已者,非智力之私所能及也。故序以驺虞,为鹊巢之应,而见王道之成,其必有所舒心矣。

宋朱熹《诗集传》

# 此为诗人美驺虞之官克称其职也。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屈原《大招》

下一篇:先秦·佚名《褰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