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麕":野外有只死去的獐子,
"白茅包之":用白茅把它包裹起来。
# 包:古音读bǒu。,白茅:草名。属禾本科,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
"有女怀春":有位少女春心萌动,
# 怀春:思春,春心萌动。
"吉士诱之":英俊的男子前来挑逗她。
# 诱:挑逗。,吉士:男子的美称。
"林有朴樕":树林里有丛生的小树,
# 朴樕:丛生小树,灌木。亦可写成“朴遬”。《毛传》释为“小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为“小樕树”。“朴樕”有两个引申义:短小,丛生。前者见《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后者见《尔雅·释木》邢昺疏。
"野有死鹿":野外有只死去的鹿。
"白茅纯束":白茅捆扎献给谁,
# 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的假借。
"有女如玉":有位少女颜如玉。
"舒而脱脱兮":请你慢慢来别着忙,
# 脱脱:这里指动作文雅舒缓。一说为“娧娧”的假借,这里是形容“吉士”状貌。,舒:一说舒缓,一说语词。
"无感我帨兮":不要碰动我的佩巾!
# 帨:佩巾,系在女子腹前,如今日之围裙。,感:通“撼”,动摇。
"无使尨也吠":别惹狗儿叫汪汪!
# 尨:多毛的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爱情诗。此诗描绘了男子以猎获的獐鹿为礼,用白茅包裹向女子求婚的场景,通过女子娇羞的叮嘱展现两人纯真的爱恋,体现了西周时期乡村男女淳朴自然的爱情生活。
2. 写作手法
起兴:诗以“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的野外场景起兴,引出“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男女之情,借白茅包裹猎物的行为,暗示男子对女子的珍视,符合《诗经》“触物以起情”的传统。情景交融:诗中通过“野有死麕”“林有朴樕”的野外树林场景描写,与男女相恋、女子娇羞叮嘱的情感表达相互交融。白茅包裹猎物的质朴画面,既展现了先民的生活环境,又暗含对纯洁爱情的象征,使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浑然一体,营造出原始淳朴又充满温情的意境。正侧面描写结合:前两章以叙事者视角正面描写男子猎获獐鹿、以白茅为礼求爱的过程,“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等场景直接展现求爱行为;第三章通过女子独白“舒而脱脱兮”等话语侧面烘托男子情炽,以女子的娇羞顾虑反衬其追求的热烈,正侧面描写相互映照,使男女相恋的情态更富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前两句以起兴手法开篇:野外猎得的獐子用白茅仔细包裹,借这一珍惜猎物的举动,自然引出下文“有女如玉”的意象,暗示男子对心仪女子当如爱惜白茅包麕般珍视。“怀春”一词,喻指女子已至适婚年纪,内心萌动着对婚姻的向往。此章大意为:一位英武的男子于野外将猎获的獐子用白茅包裹,以此为礼送给心上人,正式展开求婚。这一场景勾勒出乡村普通男女的淳朴爱情,“野有死麕”的细节更暗示男子可能以狩猎为业,以猎物为聘的行为完全符合其生活习性。正如王先谦所言:“诗人览物起兴,言虽野外之死麕,欲取而归,亦必用白茅裹之,稍示郑重之意”,此论恰为此处场景的绝佳注脚。第二章“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说文》释“朴樕”为“有心之小木”,可作燃火之用。“有女如玉”则以玉石的坚润洁白,喻指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品性无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意为:男子将林中的朴樕小木与野外猎得的鹿一并用白茅捆扎包裹,以此馈赠给如美玉般美好的女子,这一行为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开端,正是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庄重表达。此处“玉”取“坚而洁白”之意,正如后世“女如无瑕之玉,顾不思自爱乎?”的表述所引申的:即便鹿肉并非贵重之物,仍需以白茅郑重包裹,何况面对如无瑕美玉般的女子,岂可不以礼相待、珍重爱惜?第三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则通过女子的言语,展现其理性与周全:她轻声叮嘱男子“莫要急切,举止舒缓些;别随意掀动我的佩巾;也别惊动家中的狗”。这三句独白活灵活现地勾勒出青年男女恋爱时的微妙场景——女子既含情脉脉又略带羞涩,既期待又顾虑,将西周社会淳朴的人情世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学者对此句的解读基本一致,皆认为女子意在提醒男子:求爱需讲究礼仪,应从容稳重、择良辰吉日正式提亲,而非草率行事。
4. 作品点评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一观点在五四运动后得到白话文学、民间文学倡导者们的大力肯定。顾颉刚、胡适、俞平伯、周作人等学者曾通过书信热烈探讨,最终达成共识。顾颉刚明确提出:“《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情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尽管抒情诗体系发达,但直面歌颂爱情的作品并不多见,《召南·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 当是在野而又贫者,无羔雁币帛以将意,取兽于野,包物以茅,护门有犬。皆乡落气象也。
宋王质《诗总闻》
# 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
宋朱熹《诗集传》
# 讬言怀春之女,以讽士之炫才求用,而又欲人勿迫己。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只“如玉”二字,便有十分珍惜。
清牛运震《诗志》
# 盖获麕于野,白茅可以苞之;女子当春有怀,吉士宜若可诱之。设言之也。
清戴震《杲溪诗经补注》
# 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连绵字,小木以喻杀礼,凡汉唐风绸缪篇:绸缪,束薪。传绸缪犹缠绵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彼诗以束薪为喻,此诗之上章云:“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谓礼也,昏礼用鹿,杀礼可用麕。云德如玉,言女德如玉德也。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
# 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
汉卫宏《毛诗序》
# 韩说曰:“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官昏之礼,《野麕》之刺兴焉。”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上一篇:先秦·佚名《摽有梅》
下一篇:先秦·佚名《郑风·扬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