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ào
yǒu
méi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biào
yǒu
méi
shí
qiú
shù
shì
dài
biào
yǒu
méi
shí
sān
qiú
shù
shì
dài
jīn
biào
yǒu
méi
qǐng
kuāng
zhī
qiú
shù
shì
dài
wèi
zhī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逐句剖析

"摽有梅":梅子落地纷纷,

# 有:语助词。,摽:掷、抛,一说坠落、落下。

"其实七兮":树上还留七成。

#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 士:未婚男子。,庶:众多。

"迨其吉兮":请不要耽误良辰。

# 吉:好日子。,迨:及,趁。

"摽有梅":梅子落地纷纷,

"其实三兮":枝头只剩三成。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迨其今兮":到今儿切莫再等。

# 今:现在。

"摽有梅":梅子纷纷落地,

"顷筐塈之":收拾要用簸箕。

# 塈:一说取,一说给。,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

"求我庶士":想要求娶我的儿郎,

"迨其谓之":快开口莫再迟疑。

#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风·摽有梅》出自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首待嫁女子倾吐心意的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重章叠句之法,情感层层递进:首章“迨其吉兮”,尚显几分从容期盼;次章“迨其今兮”,已见焦灼难按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则化作情急意切的亟盼。三章复沓咏唱,情感步步紧逼,生动有力地摹画了女子从期待到焦急、最终至迫不及待的心路历程。作为一首初民情歌,此诗语言质朴清新,情感明朗深挚,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周礼·地官·媒氏》载,先秦时期召南地区设有专职媒官,于每年仲春(农历二月)组织未婚男女集会相会。在此民俗制度背景下,《摽有梅》一诗当为青年女子于“三月三”上巳节等自由集会中所吟唱之歌谣,旨在吸引异性缔结婚约。另有传统经学观点则认为此诗暗含“君王求贤”之政治隐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婚恋为题四言古诗。《摽有梅》是一首含蓄而热烈的待嫁女子之歌。诗中,一位女子眼见梅子成熟坠落,不禁感伤春光即逝、年华易老,而自己婚姻未定。她借梅起兴,以梅子的零落委婉而热切地传递出对青春流逝的珍视和对美好爱情的迫切向往。

2. 分段赏析

第一章: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七兮”以眼前景物起兴。梅子成熟开始坠落,树上还剩七成。这既是点明时节,更是巧妙地象征了女子自身的状况——青春正盛但已开始流逝,然而大部分美好时光尚在。自然景物与人物心境瞬间交融。后两句“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直接道出心声。看到梅落,联想到自己,她不禁向那些可能追求她的众多男子发出呼唤:有心追求我的好男子们啊,要抓紧这美好的时光赶快来提亲啊!语气中带着殷切的期盼和对把握时机的提醒,尚有一定的从容。第二章: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其实三兮”延续首章起兴,但梅子掉落的程度加剧,树上仅剩三成。象征意义更加强烈——女子的青春时光流逝得更多了,紧迫感陡增。“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呼唤的对象仍是“庶士,”但催促的语气明显变得急切。“迨其今兮”取代了“迨其吉兮”,将抽象的“吉时”具体化为迫在眉睫的“今日”。这反映出女子内心的焦虑感在升级,对婚姻的渴望更加炽烈,已不容从容等待。第三章: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摽有梅,顷筐塈之”将梅子掉落的景象推向高潮。梅子已经几乎落尽,需要用斜口的浅筐来拾取地上的了。这象征着女子的青春已所剩无几,甚至可以用“凋零殆尽”来形容,强烈的危机感扑面而来。“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女子内心最急迫、最直白的呐喊。她不再要求“吉日”或“今日”,而是直接说:有心追求我的好男子们啊,只要你们开口说一声,我就答应啊!“谓之”二字极为关键,它表明女子为了抓住最后的婚姻机会,已经主动降低了对求婚形式的要求,不再强调仪式或良辰,只求对方表明心意即可。这反映出她极度的焦虑、迫切和对婚姻的极度渴望,甚至带有一丝绝望的意味。

3. 作品点评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的源头,它的开创性意义在于建立了一种抒情模式:用花草树木的盛衰来比喻青春的流逝,因为感叹青春易逝,所以追求婚恋要及时。作为先民的歌唱,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情感表达既坦率又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汉卫宏《毛诗序》

# 赋也。摽,落也。梅,木名,花白,实似杏而酢。庶,众。迨,及也。吉,吉日也。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故言梅落而在树者少。以见时过而太晚矣。求我之众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来者乎。

宋朱熹《诗经集传》

# 三章一步紧一步。

清牛运震《诗志》

# 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采薇(节选)》

下一篇:先秦·佚名《野有死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