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回想当初出征时,
# 往:指当初去从军。,昔:从前,指出征时。
"杨柳依依":杨柳依依随风吹。
#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如今回来路途中,
#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霏霏":大雪纷纷满天飞
#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行道迟迟":道路泥泞难行走,
#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渴载饥":又渴又饥真劳累。
# 载:则,又。
"我心伤悲":满心伤感满腔悲。
"莫知我哀":我的哀痛谁体会。
# 莫:没有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采薇》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它描绘了西周时期戍边战士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展现了战士在服役期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归途中复杂的情感,表达了其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进行对比,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将士们离家很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倍增其哀乐。
3. 分段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面写了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背后则衬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出发时是春光明媚之景,然而大好春光之下,士兵却要从军远征,对比之下,越发觉得百般凄凉;返乡时是冬季,但历经战场生死后能够安然归来,看着眼前的万物肃杀之象,反而更生出无限欣慰。这种以相反的景物来衬托感情的写法,常能获得更强的艺术效果。“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后几句写归途漫漫,饥渴交加,没有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战后返乡,明明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为什么反而“哀”呢?这里的“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境。在战争中幸存的战士已经踏上返乡的路途,于是才能从容回忆起往昔的情形,但回忆的同时又看到眼前的景象,两相对比,不禁有时移世易之感因而触景伤情,心生凄怆。
4. 作品点评
通览《小雅·采薇》全篇,其核心情感的价值取向,并非着力渲染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而是巧妙地将周王朝与周边部族的战争冲突隐作暗示。诗人将个体从宏大的国家军事叙事中抽离,以戍卒返乡途中的追忆为叙事主线,深度聚焦于他们因长期戍守而难以归乡、焦灼痛苦的内心世界。这种细腻的刻画,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戍卒们在战争阴霾下的挣扎与悲叹,进而折射出周人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与离乱的厌弃之情。
# 宣王之世,既驱猃狁,劳其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
汉申培《诗说》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明末清初王夫之《姜斋诗话》
#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清刘熙载《艺概》
上一篇:先秦·佚名《出其东门》
下一篇:先秦·佚名《摽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