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谷风":谷口呼呼刮大风,
# 习习:大风声。
"维风及雨":大风夹带阵阵雨。
# 维:有,是。
"将恐将惧":当年担惊受怕时,
# 将恐将惧:将:方,正当。恐、惧:指患难不安的年月。
"维予与女":唯我帮你分忧虑。
# 女:同“汝”,你。,与:助。
"将安将乐":如今富裕又安乐,
"女转弃予":你却弃我掉头去。
# 弃:抛弃。,转:反而。
"习习谷风":谷口呼呼刮大风,
"维风及颓":大风旋转不停息。
# 颓:自上而下的旋风。一说龙卷风。
"将恐将惧":当年担惊受怕时,
"寘予于怀":你搂我在怀抱里。
# 怀:怀抱之中。,寘:同“置”,放。
"将安将乐":如今富裕又安乐,
"弃予如遗":将我抛开全忘记。
# 遗:遗忘,丢弃。或以为丢弃之物,废品。
"习习谷风":谷口呼呼风不停,
"维山崔嵬":刮过巍巍高山岭。
# 崔嵬:山高峻的样子。
"无草不死":刮得百草全枯死,
"无木不萎":刮得树木都凋零。
"忘我大德":我的好处你全忘,
# 大德:美德,好处。
"思我小怨":专门记我小毛病。
# 小怨:小过错,缺点。
"《谷风》":《谷风》这首诗,
"刺幽王也":是用来讽刺周幽王的。
"天下俗薄":天下风俗败坏,
"朋友道绝焉":朋友之间的道义已经断绝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小雅・谷风》是一首收录于《诗经》的四言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其主题解读存在争议,一说为友人背弃的怨怼之作,斥责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的凉薄之人;另一说则认为是弃妇诗,抒发女子被丈夫遗弃后的哀怨。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习习谷风,维风及雨”以自然景象起兴,引出被弃主题。风雨意象既渲染氛围,又隐喻情感变故。
3. 分段赏析
《小雅・谷风》以“习习谷风”起兴,开篇借风雨交加的景象,对比患难时“维予与女”的相互扶持与安乐后“女转弃予”的无情抛弃,奠定哀怨基调;第二章以风势之颓,呼应往昔“置予于怀”的温情与当下“弃予如遗”的凉薄,深化被弃之痛;末章借谷风掠过崔嵬高山、草木凋零之景,直斥对方“忘我大德,思我小怨”的薄情寡义。全诗以层层递进的结构,将自然意象与情感变化紧密交织,通过精准的动词选用与人称对比,既展现命运的跌宕起伏,又在“托物言志”中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凄恻委婉又克制平和的笔触,将主人公被弃后的痛苦、悲愤与无奈抒发得淋漓尽致,更引发对人类情感关系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凄恻委婉的笔触,平静叙述着女子从被爱到遭弃的过往。通篇不见一句责骂控诉,却在平实的陈述中,将满腔怨怼与哀伤倾泻而出,完美诠释了“怨而不怒”的含蓄之美。这真实写照了千年前妇女被压迫的苦难境遇,在封建枷锁下丧失独立人格与自主地位。
# 此朋友相怨之诗,故言“习习谷风”,则“维风及雨”矣,“将恐将惧”之时,则“维予与女”矣,奈何“将安将乐”而“女转弃予”哉,“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则风之所被者广矣,然犹无不死之草,无不萎之木,况于朋友,岂可以忘大德而思小怨乎?
宋朱熹《诗集传》
# 道情事实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诗骨。
明孙鑛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上一篇:先秦·佚名《生民》
下一篇:先秦·佚名《女曰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