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初生民":当初先民生下来,
# 厥初生民:头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厥初:其初,当初。
"时维姜嫄":是因姜嫄能产子。
# 姜嫄:传说中有邰氏之女,周始祖后稷之母。,维:语助词。,时:是,此。
"生民如何":如何生下先民来?
"克禋克祀":祷告神灵祭天帝,
# 禋: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烧柴升烟,再加牲体及玉帛于柴上焚烧。,克:能。
"以弗无子":祈求生子免无嗣。
# 弗:“祓”的假借,除灾求福的祭祀,一种祭祀的典礼。一说“以弗无”是以避免没有之意。
"履帝武敏歆":踩着天帝拇趾印,
# 歆:心有所感的样子。,敏:通“拇”,大拇趾。,武:足迹。,帝:上帝。,履:践踏。
"攸介攸止":神灵佑护总吉利,
# 止:通“祉”,神降福。,介:通“祄”,神保佑。,攸:语助词。
"载震载夙":胎儿时动时静止。
# 载震载夙:或震或肃,指十月怀胎。震:指怀胎,通“娠”,意味腹动。夙,通“肃”。
"载生载育":一朝生下勤养育,
# 生:分娩。
"时维后稷":孩子就是周后稷。
"诞弥厥月":怀胎十月产期满,
# 弥:满。,诞:迨,到了。一说语助词。
"先生如达":头胎分娩很顺当。
# 达:滑利。,如:而。,先生:头生,第一胎。
"不坼不副":产门不破也不裂,
# 副:破裂。,拆:裂开。
"无菑无害":安全无患体健康,
# 菑:同“灾”。
"以赫厥灵":已然显出大灵光。
"上帝不宁":天帝心中告安慰,
# 不宁:丕宁,大宁。不:通“丕”,大。一说如字,指姜嫄怀疑上帝不安,降下灾异。
"不康禋祀":全心全意来祭享,
# 不康:丕康。丕,大。
"居然生子":庆幸果然生儿郎。
"诞寘之隘巷":新生婴儿弃小巷,
# 寘:弃置。
"牛羊腓字之":爱护喂养牛羊至。
# 字:哺育。,腓:庇护。
"诞寘之平林":再将婴儿扔林中,
# 平林:大林,森林。
"会伐平林":遇上樵夫被救起。
# 会:恰好。
"诞寘之寒冰":又置婴儿寒冰上,
"鸟覆翼之":大鸟暖他覆翅翼。
# 鸟覆翼之:大鸟张翼覆盖他。
"鸟乃去矣":大鸟终于飞去了,
"后稷呱矣":后稷这才哇哇啼。
# 呱:小儿哭声。
"实覃实訏":哭声又长又洪亮,
# 訏:大。,覃:长。,实:是。
"厥声载路":声满道路强有力。
# 载:充满。
"诞实匍匐":后稷很会四处爬,
# 匍匐:伏地爬行。
"克岐克嶷":又懂事来又聪明,
# 嶷:幼小聪慧。,岐:知意。
"以就口食":觅食吃饱有本领。
# 口食:生活资料。,就:趋往。
"蓺之荏菽":不久就能种大豆,
# 荏菽:大豆。,蓺:同“艺”,种植。
"荏菽旆旆":大豆一片茁壮生。
# 旆旆:草木茂盛。
"禾役穟穟":种了禾粟嫩苗青,
# 穟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役:通“颖”。颖,禾苗之末。
"麻麦幪幪":麻麦长得多旺盛,
# 幪幪:茂密的样子。
"瓜瓞唪唪":瓜儿累累果实成。
# 唪唪:果实累累的样子。,瓞:小瓜。
"诞后稷之穑":后稷耕田又种地,
# 穑:耕种。
"有相之道":辨明土质有法道。
# 有相之道:有相地之宜的能力。
"茀厥丰草":茂密杂草全除去,
# 茀:拂,拔除。
"种之黄茂":挑选嘉禾播种好。
# 黄茂:嘉谷,指优良品种,即黍、稷。孔颖达疏:“谷之黄色者,惟黍、稷耳。黍、稷,谷之善者,故云嘉谷也。”
"实方实苞":不久吐芽出新苗,
# 苞:苗丛生。,方:同“放”。萌芽始出地面。,实:是。
"实种实褎":禾苗细细往上冒。
# 褎:禾苗渐渐长高。,种:通“肿”,禾芽始出,肥盛之意。
"实发实秀":拔节抽穗又结实,
# 秀:秀穗。,发:发茎。
"实坚实好":谷粒饱满质量高。
# 坚:谷粒灌浆饱满。
"实颖实栗":禾穗沉沉收成好,
# 栗:栗栗,形容收获众多貌。,颖:禾穗末稍下垂。
"即有邰家室":颐养家室是个宝。
# 邰:当读作“颐”,谷物丰茂,足以养家室之意。
"诞降嘉种":上天关怀赐良种,
# 降:赐与。
"维秬维秠":秬子秠子既都见,
# 秠:黍的一种,一个黍壳中含有两粒黍米。,秬:黑黍。
"维穈维芑":红米白米也都全。
# 芑:白苗,白米。,穈:谷的一种,初生时叶纯赤,生三四叶后,赤青相间,七八叶后,色始纯青。
"恒之秬秠":秬子秠子遍地生,
# 恒:通“亘”,遍。
"是获是亩":收割堆垛忙得欢。
# 亩:堆在田里。
"恒之穈芑":红米白米遍地生,
"是任是负":扛着背着运仓满,
# 负:背起。,任:挑起。
"以归肇祀":忙完农活祭祖先。
# 祀:祭祀。,肇:开始。
"诞我祀如何":祭祀先祖怎个样?
"或舂或揄":有舂谷也有舀米,
# 揄:舀,从臼中取出舂好之米。
"或簸或蹂":有簸粮也有筛糠。
# 蹂:以手搓余剩的谷皮。,簸:扬米去糠。
"释之叟叟":沙沙淘米声音闹,
# 叟叟:淘米的声音。,释:淘米。
"烝之浮浮":蒸饭喷香热气扬。
# 浮浮:热气上升貌。,烝:同“蒸”。
"载谋载惟":筹备祭祀来谋划,
# 惟:考虑。
"取萧祭脂":香蒿牛脂燃芬芳。
# 脂:牛油。,萧:香蒿。
"取羝以軷":大肥公羊剥了皮,
# 軷:读为“拔”,即剥去羊皮。,羝:公羊。
"载燔载烈":又烧又烤供神享,
# 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燔:将肉放在火里烧炙。
"以兴嗣岁":祈求来年更丰穰。
# 嗣岁:来年。
"卬盛于豆":祭品装在碗盘中,
# 豆:古代一种高脚容器。,卬:仰、举。
"于豆于登":木碗瓦盆派用场,
# 登:瓦制容器。
"其香始升":香气升腾满厅堂。
"上帝居歆":上帝因此来受享,
# 居歆:为歆,应该前来享受。
"胡臭亶时":饭菜滋味实在香。
# 胡臭亶时:为什么香气诚然如此好。臭,香气;亶,诚然,确实;时,善,好。
"后稷肇祀":后稷始创祭享礼,
"庶无罪悔":祈神佑护祸莫降,
"以迄于今":至今仍是这个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周代的史诗。这首诗追述了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事迹,叙述了他出生的神奇以及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当中,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部分神话的因素。
2. 写作手法
赋:《大雅·生民》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以四言为主,按严谨的章法结构展开叙事。如首章铺陈姜嫄“履帝武敏歆”的受孕过程,二、三章详述后稷“诞寘之隘巷”“诞寘之平林”“诞寘之寒冰”的三次遭弃及获救细节,四至六章细致刻画其“蓺之荏菽”“实方实苞”的农耕技艺,七、八章记录祭祀“或舂或揄”“取萧祭脂”的流程。全诗通过平铺直叙的细节描写,生动呈现后稷从诞生到开创农耕、建立祀典的全过程,兼具纪实性与神话色彩。设问:“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通过设问叫醒下文,既引出下文对后稷诞生过程的详细叙述,又通过“克禋克祀”的回答,将“时维姜嫄”的受孕与“时维后稷”的诞生巧妙衔接,形成“设问-解答”的结构呼应。对偶:“载谋载惟”与“载燔载烈”是整齐对偶的句式,但前者以“取萧祭脂,取羝以軷”两句展开具体祭祀行为叙述,后者以“以兴嗣岁”一句作结(表明今年祭祀为了来年),在整齐对称中也体现出节奏变化,强化了祭祀的庄重感与连贯性。互文:“恒之秬秠,是穫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几句互文见义,意思是“穈芑”都要经历“是获是亩”“是任是负”的过程,这些动作又是依照先后顺序排列的,简洁地表达了粮食作物均需历经收获及后续处理的一系列行为。叠词:运用叠词手法,以“旆旆”“穟穟”“幪幪”“唪唪”等拟声叠音词生动摹写各类农作物茂盛生长的情状,既增强音韵节奏感,又全面展现了周代农业作物的丰饶景象。
3. 分段赏析
首章写后稷如何降生。古人由于认识上有局限,他们认为那些有大功德于民的人,总是会有天生的不同凡响。第一章第一句点题,所谓“生民”,即指后稷如何降生,所以要从母亲受孕谈起。这个受孕的情况不同一般,她并没有嫁人,只是因为参加了祭祀,脚踏到了一个大人的足拇指迹,身体忽然就有了感应,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动荡不安的体态才能够停止,然后就是“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点出歌咏的主人公,后稷。“生民如何?”一句通过设问叫醒下文,既引出下文对后稷诞生过程的详细叙述,又通过“克禋克祀”的回答,将“时维姜嫄”的受孕与“时维后稷”的诞生巧妙衔接。这一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历来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包括毛传的高禖仪式说、郑玄的天帝感应说、闻一多的象征舞蹈说等,虽解释各异,却共同强化了后稷“天命所归”的神圣身份。第二章写后稷出生的灵异。到了足月之时,他降生得极为顺利,完全没有寻常初生婴儿那般的艰难。这部分内容联系起首章的叙述,便可知还是认为这仍是“天帝”“以赫厥灵”的体现。前五句构成了一部分,后三句接着展现了姜嫄在庆幸之余又生出的疑虑,自己未曾嫁人,怎会生下孩子?这难道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吗?“上帝不宁,不康禋祀”正是姜嫄满心疑虑时所说的话,也正是这份疑虑导致下一章中她想方设法抛弃孩子的种种行为。后稷又名“弃”,其名的由来便源于此。第三章写后稷屡弃不死的灵异。前六句是三组平列的语句,将他三次遭抛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了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碰到樵夫来砍柴,将他救了出来;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上面,结果天上飞来了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着给他温暖。后四句写后稷的哭声特大,这是婴儿体质很强的表现,“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说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有声有色地写出后稷与生俱来的强大生命力。第四章写后稷婴幼期的灵异。他尚在匍匐爬行时,就已能分辨不同的食物。等稍稍长大一些,他尝试着种植庄稼,展现出了非凡的农艺天赋。“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这几句并列的语句,一律用叠词,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几乎将当时的农作物都囊括其中了。如果不联系第二章以及此章中“诞实匍匐”等语句,后面这几句完全是现实的描写。但在前面所述的特定情境下,这几句便也染上了神异的色彩。第五章写后稷始封于邰的事。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推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了邰地,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对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的问题,唐人和宋人多认为稷即穄,是黍的一种,而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大都认为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时至今日,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无论时哪一种,后稷之名便由此封赏而来。此章从第五句到第九句,均采用“实……实……”的排比句式,且这些排比是依照植物的成熟过程来写的,字里行间满是浓厚的生活气息。结尾以“即有邰家室”一句,明确交代了后稷因功勋受封,成为周室始祖,也为下一章开始讲述祭祀之事埋下了伏笔。第六章写后稷对农业的伟大贡献,特别是天降了“嘉种”。这一章同样大量运用排比句来增强气势,但其运用方式与前几首有所不同。两个“维……维”看似是两句,实则包含四种并列关系。随后使用“恒之……是”的两组并列,每组各有两句,将“秬秠”与“穈芑”并列;而“是获是亩”“是任是负”采用互文手法,意思是“穈芑”都要经历“是获是亩”“是任是负”的过程,这些动作又是依照先后顺序排列的。最后“以归肇祀”一句,表明后稷开始祭天。这句与首句“诞降嘉种”相互呼应,由于嘉种是天帝降下的,所以收获之后必须祭天以表报答。从结构上看,这句以“祀”字引出下一章的内容。第七章以“诞我祀如何”一问唤起下文,全写祭祀。其句子同样兼具整齐性与变化性。含“或”字的两句呈现了四个动作,这些动作承接上章的“以归肇祀”而来。收获之后,先对粮食进行“舂、揄、簸、蹂”,接着又描绘了“释、烝”这两个动作,并用“叟叟”“浮浮”进行象声象形的刻画,这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在整齐之中又有变化。后面的“载谋载惟”与“载燔载烈”是整齐对偶的句式,但前者以“取萧祭脂,取羝以軷”两句展开具体祭祀行为叙述,后者以“以兴嗣岁”一句作结(表明今年祭祀为了来年),在整齐对称中也体现出节奏变化,强化了祭祀的庄重感与连贯性。第八章依旧描写祭祀,却与上一章有所不同。上一章仅聚焦于人们的祭祀行为,而这一章则将目光放在上帝对祭品的享用之上。开篇先描述各种祭器,“卬盛于豆,于豆于登”,由于祭祀者心怀虔诚,祭品的香气飘上天空,引得“上帝居歆”,将这一章与上一章结合起来看,便完整呈现了祭祀的全过程。接下来,全诗的结尾用“后稷肇祀”与第六章的末句相互呼应。“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既包含着对过去的欣慰,也带着对未来的美好预祝。周人有“郊祀后稷以配天”的习俗,受祭祀的对象表面上以天帝为主,因为后稷是上帝降下的子嗣,也是虔诚祭祀上帝的周代始祖;但诗中大量篇幅都在描写后稷,天帝的形象是虚化的,后稷的形象则是实在的。因此,这首诗实际上是周人祭祀始祖后稷的诗篇,而他确也是当之无愧的。
4. 作品点评
《大雅·生民》按照时间顺序写出后稷的灵异和受祀,各章内容连贯相承,有时用一句呼应。与《国风》中常见的重章复沓式叙事抒情不同,它凭借章节的连贯叙述后稷的出生和功德。作品前半部分充满神话灵异的色彩,后半部分则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内容上神话与现实交织,构成绚丽的色彩,这样的特点在《诗经》中是比较少见的。
# 此诗未详所用,岂郊祀之后,亦有受厘颁胙之礼也欤?
宋朱熹《诗集传》
# 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
现代陈子展《诗经直解》引明代孙鑛
# 极神怪事,却以朴拙传之,庄雅典奥,绝大手笔。
清牛运震《诗志》
# 此诗事异文奇,未免骇人听闻,故说者纷然各异。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 初不言其弃之之由,而于其卒也曰后稷呱矣。盖没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乃学者则莫之能得矣。
清俞樾《群经平议》卷十一《毛诗》四
# 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亚于神农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现代陈子展《诗三百解题》
上一篇:先秦·佚名《采葛》
下一篇:先秦·佚名《小雅·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