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 小雅》浏览量:2
jiǎo
jiǎo
bái
shí
chǎng
miáo
zhí
zhī
wéi
zhī
yǒng
jīn
zhāo
suǒ
wèi
rén
yān
xiāo
yáo
jiǎo
jiǎo
bái
shí
chǎng
huò
zhí
zhī
wéi
zhī
yǒng
jīn
suǒ
wèi
rén
yān
jiā
jiǎo
jiǎo
bái
rán
lái
ěr
gōng
ěr
hóu
shèn
ěr
yōu
yóu
miǎn
ěr
dùn
jiǎo
jiǎo
bái
zài
kōng
shēng
chú
shù
rén
jīn
ěr
yīn
ér
yǒu
xiá
xīn

译文

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苗。绊住马足拴缰绳,就在我家过今天。所说那位贤德人,何不在此作客乐逍遥?马驹毛色白如雪,吃我菜园嫩豆叶。绊住马足拴缰绳,尽情欢乐在今天。所说那位贤德人,何不在此作客心意惬?马驹毛色白如雪,光彩照人来我家。为公为侯多高贵,何不享受安乐无终期?优游度日宜谨慎,不要避世图闲暇。马驹毛色白如雪,空旷深谷留身影。喂马一束青青草,那人品德似琼英。音讯不要太自珍,切莫疏远忘友情。

逐句剖析

"皎皎白驹":马驹毛色白如雪,

# 皎皎:毛色洁白貌。

"食我场苗":吃我菜园嫩豆苗。

# 场:菜园。

"絷之维之":绊住马足拴缰绳,

# 絷: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以永今朝":就在我家过今天。

# 今朝:今天。,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

"所谓伊人":所说那位贤德人,

# 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于焉逍遥":何不在此作客乐逍遥?

# 于焉:在这里。

"皎皎白驹":马驹毛色白如雪,

"食我场藿":吃我菜园嫩豆叶。

# 藿:豆叶。

"絷之维之":绊住马足拴缰绳,

"以永今夕":尽情欢乐在今天。

# 今夕:于“今朝”意思相同。

"所谓伊人":所说那位贤德人,

"于焉嘉客":何不在此作客心意惬?

# 嘉客:做受优待的客人。一说逗留,盘桓。

"皎皎白驹":马驹毛色白如雪,

"贲然来思":光彩照人来我家。

# 思:语助词。,贲然:文饰,装饰得很好。一说贲,通“奔”,贲然指马放蹄急驰貌。

"尔公尔侯":为公为侯多高贵,

# 尔公尔侯: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逸豫无期":何不享受安乐无终期?

# 无期:没有终期。,逸豫:安乐。

"慎尔优游":优游度日宜谨慎,

# 优游:义同“逍遥”,悠闲自得。,慎:慎重。

"勉尔遁思":不要避世图闲暇。

# 遁:避世。,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

"皎皎白驹":马驹毛色白如雪,

"在彼空谷":空旷深谷留身影。

# 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生刍一束":喂马一束青青草,

# 生刍:喂牲畜的青草。

"其人如玉":那人品德似琼英。

# 如玉:品德美好如玉。,其人:亦即“伊人”。

"毋金玉尔音":音讯不要太自珍,

# 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而有遐心":切莫疏远忘友情。

# 遐心:疏远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驹》是《诗经·小雅·鸿雁之什》中的一首诗,先秦时期的作品。实际上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思、感念贤才的诗歌。全诗共分四章,每章由六句构成。其中,前三章主要描述了主人尽其所能、满怀热忱地挽留客人;而在最后一章中,则展现了客人在离去之后,主人内心深处仍然殷切期盼客人能够常常传递音讯,以维系彼此间珍贵的友情。此诗文字优美动人,蕴含的意旨深邃隽永,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多样且生动灵活,既运用了正面描写,又巧妙结合了侧面描写,使得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跃然纸上,同时也传达出对贤良之士的深切赞赏与怀恋。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术界存在多种见解。《毛诗序》提出:“《白驹》,大夫刺宣王也。”《毛传》解释道:“刺其不能留贤也。”这一观点认为该诗是大夫对周宣王未能将贤者留在朝廷的讽刺。朱熹在《诗集传》中则表示:“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他觉得作者只是想留住贤者,却未能成功。明清以后,有人提出殷人崇尚白色,大夫骑白驹,此诗是为周武王饯别箕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王者想要留住贤者却未能如愿,于是赐其归隐山林的诗作。然而在汉魏时期,蔡邕在《琴操》中称:“《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在《释思赋》里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的表述。今人余冠英在《诗经选》中,延续了蔡邕和曹植的看法,认为这是一首留客惜别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属于田园题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之士的挽留与赞美。全诗通过对白驹的描绘,寓意贤者的纯洁与高雅,同时透露出诗人对贤者不愿出仕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与其共度时光的渴望。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皎皎”一词对白驹的外在光彩进行细致描绘,生动展现出白驹洁白耀眼的形象;“逍遥”则对客人的神态状态展开刻画,精准呈现出客人悠然自得的样子;“贲然”对客人到来的光彩模样进行描绘,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客人的不凡气度。这些词语通过对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或状态进行细致描摹,使形象更加具体可感。侧面描写:“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慎尔优游,勉尔遁思。”里诗人未直接刻画客人形象,而是通过描述客人若为公为侯却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随波逐流而隐居山林的情况,侧面展现出客人的才能与无奈,使客人形象更立体丰满。

3. 分段赏析

前三章构成第一层,主要描述客人尚未离去时主人的殷切挽留。在古代,主人挽留客人的方式丰富多样。《汉书·陈遵传》就记载了“投辖于井”的独特方式,当客人准备离开时,主人会把客人车上的辖扔到井里,使车辆无法行进,以此达到留住客人的目的。而本诗中,主人则想尽办法拴住客人所骑之马,留马实则是为了留人,期望客人能在自己家中多停留些时日,尽情享受欢乐时光,字里行间充分展现出主人热情好客且真诚恳切的态度。主人不仅费尽心思挽留客人,还劝诫客人慎重考虑出游之事,打消隐居山林、独善其身、避世享乐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运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对客人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客人本有辅佐朝廷、成就一番事业的才能,然而生逢乱世,既无法匡扶朝廷,又不甘随波逐流,无奈之下只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描述客人已然离去,主人心中满是思念。主人多次挽留客人却未能如愿,这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便希望客人能再次归来,并与自己保持联系,切莫因隐居而疏远了朋友。惜别之情与眷恋之意都表露无遗。这首诗的第一、二两章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仅更换了几个字,第一章中的“苗”“朝”“逍遥”分别换成第二章的“藿”“夕”“嘉客”,其余词语均保持一致。通过反复咏叹,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深情挽留。第三、四两章除首句相同外,其余句子皆有不同,所表达的情思曲折而丰富。再从第一、二章来看,借助白驹吃我苗、吃我藿,将其拴住,实际上是借此留住客人“以永今朝”“以永今夕”,真切地体现出主人留客的深情厚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形象生动,宛如一幅鲜活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在修辞方面,第一、二两章运用了复叠格,而且每一章的首句都采用了这种手法。“皎皎”属于摹状格,仅仅说“白驹”略显不足,用“皎皎”来描绘它的光彩照人,更添生动。“爱屋及乌”,因为喜爱客人,连带客人所骑的白驹也显得光彩夺目。“逍遥”同样是摹状格,生动地展现出客人悠然自得的神态。“贲然”也是摹状格,描绘出客人光彩照人的样子。“其人如玉”运用了明喻,“如玉”一词赞美了客人高尚的品德。“毋金玉尔音”把“尔音”比作“金玉”,属于隐喻。这首诗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充分表达了对贤人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明代孙鑛:“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

不详陈子展《诗经直解》

# 赋也。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托以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执维之。庶几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于此逍遥而不去,若后人留客而投其辖于井中也。

宋朱熹《诗集传》

# 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靡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羔羊》

下一篇:先秦·佚名《楚人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