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

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浏览量:2
kǎn
kǎn
tán
zhì
zhī
zhī
gān
shuǐ
qīng
qiě
lián
jià
sān
bǎi
chán
shòu
liè
zhān
ěr
tíng
yǒu
xuán
huán
jūn
cān
kǎn
kǎn
zhì
zhī
zhī
shuǐ
qīng
qiě
zhí
jià
sān
bǎi
亿
shòu
liè
zhān
ěr
tíng
yǒu
xuán
jūn
shí
kǎn
kǎn
lún
zhì
zhī
zhī
chún
shuǐ
qīng
qiě
lún
jià
sān
bǎi
qūn
shòu
liè
zhān
ěr
tíng
yǒu
xuán
chún
jūn
sūn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逐句剖析

"坎坎伐檀兮":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寘之河之干兮":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 干:水边。,寘:同“置”,放置。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 猗:义同“兮”,语气助词。,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不稼不穑":不播种来不收割,

# 穑:收获。,稼:播种。

"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 廛: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禾:谷物。,胡:为什么。

"不狩不猎":不冬狩来不夜猎,

# 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狩:冬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 貆: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县:通“悬”,悬挂。,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彼君子兮":那些老爷君子啊,

#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不素餐兮":不会白吃闲饭啊!

#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坎坎伐辐兮":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 辐:车轮上的辐条。

"寘之河之侧兮":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 直:水流的直波。

"不稼不穑":不播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亿兮":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 亿:通“束”。

"不狩不猎":不冬狩来不夜猎,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 特:大兽。毛传:“兽三岁曰特。”

"彼君子兮":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素食兮":不会白吃饱腹啊!

"坎坎伐轮兮":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寘之河之漘兮":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 漘:水边。

"河水清且沦猗":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 沦:小波纹。

"不稼不穑":不播种来不收割,

"胡取禾三百囷兮":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 囷: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不狩不猎":不冬狩来不夜猎,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彼君子兮":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素飧兮":可不白吃腥荤啊!

# 飧:熟食,此泛指吃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伐檀》是《诗经·魏风》中的一首诗经,全篇共三章二十七句。诗歌具体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下层民众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行为本质。作品真实展现了劳动人民承受压迫的生存状态,体现了被剥削群体对自身处境的认知提升,明确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谴责。作为《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反剥削主题作品,该诗客观记录了劳动者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抗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篇被视作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因历史记载有限无法明确当时社会形态与创作者身份,现暂沿用《诗经选注》的解读:伐木群体在砍伐檀树制作车辆过程中,观察到统治者不事生产却坐享其成,由此产生不满情绪,进而集体发出质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通过质问与反讽,揭露了古代社会不劳而获的剥削现象,体现了劳动人民对阶级压迫的愤懑与觉醒。

2. 写作手法

复沓:此篇三章采用复沓结构,通过换韵重复的形式,既表现了伐木者的抗争意识,又在内容层面补充说明,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的描写,在指明伐檀为造车之需的同时,也暗示劳动的持续无休。反问:结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一诗句通过反问做结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展现了劳动者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与批判,表达了民众对分配不公现象的不满与抗争意识。直抒胸臆:“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直接斥责“君子”不劳而获,以简洁有力的呼喊,将劳动者对不公正社会现象的愤慨、对“君子”尸位素餐的批判,毫无保留地宣泄而出,直抵人心,是直抒胸臆的典型,把全诗对阶级不平等的控诉推向顶点。

3. 分段赏析

第一层描述伐木造车的劳作过程。前两句直接叙述伐木者将檀木运至河岸的场景,第三句转而描绘河水清波的自然景象,这种由叙事转向环境描写的写法在《诗经》中较为独特。当劳动者将砍伐的木材堆放河边时,面对潺潺流水产生片刻的愉悦,但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转瞬即逝。面对河水自由流淌联想到自身的劳役,他们深刻体会到被压迫的生存状态,内心逐渐滋生出不满情绪。第二层由当下劳作延伸至对剥削制度的反思。劳动者联想到自己不仅要承担造车所需的木材采伐,还需为统治者耕种田地、狩猎禽兽,但所有劳动成果均被剥夺。这种不对等的分配关系引发强烈控诉,通过连续诘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直指剥削本质。第三层以反语收尾强化批判力度。表面上称赞“那些贵人无需亲自劳作”,实则通过“不白吃饭”的讽刺表述,揭露统治者寄生本质。这种表面肯定与深层否定形成的张力,既保留了诗歌的含蓄特质,又使批判锋芒穿透文字表层,最终将劳动者的愤懑情绪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全诗直接表达内心感受,叙述中充满强烈愤慨,没有过多修饰,增强了真实性和批判力度。诗中句式变化丰富,包含四言至八言多种形式,结构参差交错,结合直述与反讽手法,使情感得以充分自由表达,被视为早期杂言诗的代表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忽而叙事,忽而推情,忽而断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明戴君恩《读诗臆评》

# 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

清牛运震《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庄子《惠子相梁》

下一篇:先秦·佚名《蓼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