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大火星向西落,
# 七月流火: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火: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动。
"九月授衣":农历九月妇女缝寒衣。
# 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一之日觱发":十一月北风劲吹,
# 觱发:大风触物声。,一之日:农历十一月。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
"二之日栗烈":十二月寒气袭人。
# 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无衣无褐":没有好衣没粗衣,
# 褐:粗布衣。
"何以卒岁":怎么度过这年底。
# 卒岁:终岁,过完一年最后寒冷的日子。
"三之日于耜":正月开始修锄犁,
# 于耜: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于,犹“为”。一说词头,一般用在动词之前。耜: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
"四之日举趾":二月下地去耕种。
# 趾:足。一说镃,一种如后世铁锹之类的木质农具。
"同我妇子":带着妻儿一同去,
# 妇子:妻子和小孩。
"馌彼南亩":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
# 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馌:馈送食物,即送饭田头的意思。
"田畯至喜":田官赶来吃酒食。
# 喜:通“饎”。酒食。,至:同“致”。,田畯: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七月流火":七月大火星向西落,
"九月授衣":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日载阳":春天阳光暖融融,
# 载阳:开始变暖。载,始。阳:温暖。,春日:指三月。
"有鸣仓庚":黄鹂婉转唱着歌。
# 仓庚:仓庚:鸟名,即黄莺,学名黄鹂。此鸟春天来到北方正值小麦将熟、桑葚甜美时,故俗语曰:“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
"女执懿筐":姑娘提着深竹筐,
# 懿:深。
"遵彼微行":一路沿着小道走,
# 微行:田间小径,小路。,遵:沿着。
"爰求柔桑":伸手采摘嫩桑叶,
# 爰:语词,犹“曰”。
"春日迟迟":春来日子渐渐长。
# 迟迟:天长的意思。
"采蘩祁祁":人来人往采白蒿,
# 祁祁:众多(指采蘩者).,蘩: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
"女心伤悲":姑娘心中好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 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公子:指国君之子。
"七月流火":七月大火星向西落,
"八月萑苇":八月要把芦苇割。
# 萑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蚕月条桑":三月修剪桑树枝,
# 条桑:修剪桑树。,蚕月:指夏历三月。
"取彼斧斨":取来锋利的斧头,
# 斨:方孔的斧头。
"以伐远扬":砍掉高高长枝条,
# 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猗彼女桑":攀着细枝摘嫩桑。
# 女桑:小桑。,猗:《说文》《广雅》作“掎”,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也有一说“猗”读作“yī”,美好盛大的样子。
"七月鸣鵙":七月伯劳声声叫,
# 鵙:鸟名,即伯劳,在北方,夏历五月开始鸣叫,一直到寒冷时节来临。古代赶制寒衣,要在此鸟停止鸣叫之前。
"八月载绩":八月开始把麻织。
"载玄载黄":染丝有黑又有黄,
# 玄:黑中带红。古代染织,需多处在染液中浸润;晾干之后再次浸润,为一“入”;五、六入,可成玄色。黄:黄色。黄色的染成,多用荩草、地黄和黄栌为染料,考古发现,也有用矿物质石黄为染料的。,载: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且、又的意思。
"我朱孔阳":我的红色更鲜亮,
# 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朱:赤色。
"为公子裳":献给贵人做衣裳。
# 公子:指国君之子。
"四月秀葽":四月远志开了花,
# 秀葽:言远志结实。秀,一说开花。葽,植物名,今名远志。一说苦菜。
"五月鸣蜩":五月知了阵阵叫。
# 蜩:蝉。
"八月其获":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陨萚":十月树上叶子落。
# 陨萚:植物枝叶凋零。
"一之日于貉":十一月上山猎貉,
# 于貉:《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貉:哺乳动物。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
"取彼狐狸":猎取狐狸皮毛好,
"为公子裘":送给贵人做皮袄。
"二之日其同":十二月猎人会合,
# 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载缵武功":继续操练打猎功。
# 武功:指田猎。,缵:继续。
"言私其豵":打到小猪归自己,
# 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豵: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
"献豣于公":猎到大猪献王公。
# 公:公家。,豣: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五月斯螽动股":五月蚱蜢弹腿叫,
# 动股:言斯螽发出鸣声。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斯螽: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
"六月莎鸡振羽":六月纺织娘振翅。
# 振羽:言鼓翅发声。,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
"七月在野":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在宇":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在户":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十月钻进我床下。
"穹窒熏鼠":堵塞鼠洞熏老鼠,
# 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完全堵塞住,这样才便于熏鼠。穹:空隙。窒:堵塞。
"塞向墐户":封好北窗户门缝。
# 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向:朝北的窗户。
"嗟我妇子":叹我妻儿好可怜,
"曰为改岁":岁末将过新年到,
# 改岁:旧年将尽,新年快到。,曰:《汉书》引作“聿”,语助词。
"入此室处":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郁及薁":六月食李和葡萄,
# 薁: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
"七月亨葵及菽":七月煮葵又煮豆。
# 菽:豆类的总称。此处指豆叶,又称藿。
"八月剥枣":八月开始打红枣,
# 剥:读为“扑”,打。
"十月获稻":十月下田收稻谷。
"为此春酒":酿成春酒美又香,
# 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以介眉寿":为了主人求长寿。
# 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介:祈求。
"七月食瓜":七月里面可吃瓜,
"八月断壶":八月到来摘葫芦。
# 壶:葫芦,瓠瓜。
"九月叔苴":九月拾起秋麻子,
# 苴:秋麻之籽,可以吃。,叔:收,拾取。
"采荼薪樗":采摘苦菜又砍柴,
# 薪樗:言采樗木为薪。樗:木名,臭椿。,荼:菜名,即苦菜。
"食我农夫":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筑场圃":九月修筑打谷场,
# 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场:是打谷的场地。
"十月纳禾稼":十月庄稼收进仓。
# 禾稼:谷类通称。稼:古读如“故”。,纳:收进谷仓。
"黍稷重穋":黍稷早稻和晚稻,
# 重穋:亦作“穜稑”。稑,同“穋”。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禾麻菽麦":粟麻豆麦全入仓。
# 禾:此处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嗟我农夫":叹我农夫真辛苦,
"我稼既同":庄稼刚好收拾完,
"上入执宫功":又开始室内劳动。
# 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功:事。
"昼尔于茅":白天要去割茅草,
"宵尔索绹":夜里赶着搓绳索。
"亟其乘屋":赶紧上房修好屋,
# 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亟:急。
"其始播百谷":开春还得种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十二月凿冰冲冲,
# 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三之日纳于凌阴":正月搬进冰窖中。
# 阴:指藏冰之处。,凌:指聚集的水。
"四之日其蚤":二月开初祭祖先,
# 蚤:取。一说通“早”,古代的一种祭祖仪式。
"献羔祭韭":献上韭菜和羊羔。
# 献羔祭韭: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九月肃霜":九月寒来始降霜,
# 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十月涤场":十月清扫打谷场。
# 涤场:清扫场地。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朋酒斯飨":两槽美酒敬宾客,
# 飨:宴享,乡人年终聚饮,此诗当指腊祭后的大酺。,斯:语助词。,朋酒:两樽酒。
"曰杀羔羊":宰杀羊羔大家尝。
"跻彼公堂":登上主人的庙堂,
# 公堂:乡间的公共建筑,平日做学校,年终可用作举行大酺场所。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跻:登。
"称彼兕觥":举杯共同敬主人,
# 兕觥:角爵。形状弯曲如牛角的酒杯类器物。,称:举起,高举。
"万寿无疆":齐声高呼寿无疆。
# 无疆:无穷。,万:大。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经》中的四言诗,也是一首反映农事与民生的叙事抒情诗。介绍了周代早期农民从岁寒到春耕、蚕桑、制衣、狩猎、过冬、采藏、修屋、宴饮等一年的生产生活情况,体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风貌和农民的日常状态,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描绘与生活境遇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 写作手法
起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以“大火星西沉”的天象起兴,点明时序推移,自然引出“授衣”的农事准备,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暗示了寒冬将至、生计需谋的紧迫感,为全诗铺陈一年劳作的基调。借景抒情:“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以春日暖阳、黄莺鸣啼的明媚景象,衬托采桑女子的活动。以春日采桑的日常切片,暗藏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体现先民与自然共生的质朴情怀。而“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则在乐景中注入女子的隐忧,美景与悲情交织,暗含对底层女性命运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章(七月流火……田畯至喜):总起全篇,勾勒全年艰辛与希望首章以“七月流火”开篇(“七月”为夏历七月,“流火”指火星西沉,暑气渐消),以鸟瞰视角总领全年。前半段聚焦“衣”:“九月授衣”(九月分发冬衣),但“无衣无褐”的农夫仍担忧“何以卒岁”(如何熬过寒冬);转而写“春日载阳”(春日温暖),农夫“三之日于耜(修犁),四之日举趾(下田)”,带着妻儿“馌彼南亩”(送饭到田间),田官“至喜”(满意劳作)。后半段由冬寒到春耕,既点出“衣”与“食”的生存根本,又以“田畯至喜”的轻笔,暗藏农夫劳作受监督的阶级关系。全章如一幅粗线条的全景图,为后续各章展开“衣”“食”细节埋下伏笔。第二、三章(七月流火……为公子裳):铺陈“衣事”,暗写阶级压迫,二、三章围绕“穿衣”展开,从采桑、养蚕到纺织,层层递进。第二章写春日采桑:“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小路),爰求柔桑”,少女们背筐采桑,画面明丽;但“春日迟迟,采蘩祁祁(采白蒿的人众多)”的欢愉中,突然插入“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少女因恐被贵族“公子”强娶而悲伤,暗示底层女性的命运依附。第三章写养蚕纺织:“蚕月条桑(修剪桑枝),取彼斧斨(斧头),以伐远扬(砍去长枝),猗彼女桑(采摘嫩桑)”,细节具体;“七月鸣鵙(伯劳鸟),八月载绩(织布)”,蚕丝制成后,“载玄载黄,我朱孔阳(红得鲜亮)”,却“为公子裳”——农妇辛劳织就的华服,最终归贵族所有。两章以“衣”为线,将自然时序与阶级剥削交织,既有对劳动的肯定,亦隐含对不公的无奈。第四、五章(四月秀葽……朋酒斯飨):延续“衣事”,转向狩猎与冬藏四、五章仍紧扣“衣”,但场景从田间转向山林与秋冬。第四章写春夏狩猎:“四月秀葽(远志结籽),五月鸣蜩(蝉鸣)”,时序推进;“八月其获(收割),十月陨萚(落叶)”后,“一之日于貉(冬月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猎物专供贵族;“二之日其同(集合),载缵武功(继续练武),言私其豵(小野猪自留),献豜于公(大野猪交公)”——猎物分配严格区分“私”与“公”,阶级差异一目了然。第五章写虫鸣与备冬:“五月斯螽动股(蝗虫弹腿),六月莎鸡振羽(纺织娘振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以虫鸣变化写季节流转;“穹窒熏鼠(堵洞熏鼠),塞向墐户(封窗涂泥)”,农夫忙着修缮房屋,“曰为改岁(即将过年),入此室处”——冬日逼仄的居住环境,与贵族“公子裘”形成无声对比。两章以细节见深刻,将“衣”的需求与阶级压迫推向具体。第六至八章(六月食郁……万寿无疆):聚焦“食事”,展现劳作与生活的双重图景六至八章转向“食”,从日常饮食到农事收尾,再到年终庆贺,呈现农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关系。第六章写日常饮食:“六月食郁(郁李)及薁(野葡萄),七月亨葵(葵菜)及菽(豆子),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四季果蔬不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酿春酒祝长寿)”,丰收后酿酒敬老,生活有苦有甜。第七章写秋收与劳役:“九月筑场圃(翻土做打谷场),十月纳禾稼(收粮入仓)”,“黍稷重穋(黍子、晚稻),禾麻菽麦(各类作物)”,丰收场景热闹;但“嗟我农夫,我稼既同(收完),上入执宫功(还要为公家盖房)”——农忙刚结束,又被迫为贵族服役,“昼尔于茅(白天割茅草),宵尔索綯(夜里搓绳),亟其乘屋(赶紧盖房),其始播百谷(开春又要种粮)”,劳役繁重,生存压力跃然纸上。第八章写年终庆贺:“九月肃霜(降霜),十月涤场(打扫谷场)”,农闲时分“朋酒斯飨(杀羊摆酒),曰杀羔羊”,众人“跻彼公堂(登上公堂),称彼兕觥(举牛角杯),万寿无疆”——尽管平日辛苦,年终的集体宴饮却透出朴素的温情。这种“苦中作乐”的场景,既符合“丰年留客”的传统(如后世陆游诗),也暗含对劳动价值的肯定。
# 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言三物之如此,著将寒有渐,非卒来也。
汉郑玄《毛诗传笺》
# 《诗》三百篇……非深于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至“入我床下”,于七月以下,皆不道破,直至十月方言蟋蟀,非深于文章者能为之邪?
宋张文潜吕本中《童蒙诗训》引
# 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享也节。此《七月》之义也。
宋朱熹《诗集传》
# 衣食为经,月令为纬,草木禽虫为色,横来竖去,无不如意,固是叙述忧勤,然即事感物,兴趣更自有余,体被文质,调兼雅颂,真是无上神品!
明孙鑛《评诗经》
# 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 “嗟我妇子”数语作悲苦气息,妙。一时风俗安和,正忾然可思。
清牛运震《诗志》
# 玩此诗醇古朴茂,与成、康时诗皆不类。
清崔述《丰镐考信录》
# 此诗之佳,尽人能言。其大旨所关,则王氏云:‘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简。’数语已尽其义,无余蕴矣!”“今玩其辞,有朴拙处,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致处,有凄婉处,有山野处,有真诚处,有华贵处,有悠扬处,有庄重处。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见臻此境界。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下一篇:先秦·佚名《郑风·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