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xiān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2
tóu
jìng
qīng
chǔ
chù
xiān
xìng
huā
gèng
jiàn
fēng
西
yōu
shuō
yún
zhōng
yóu
yǒu
liǎng
sān
jiā

译文

溪水尽头小路蜿蜒通向青翠山崖,处处隐士居所掩映在杏花深处。更有西峰隐者相告:那云端之上,还藏着两三户人家。

逐句剖析

"溪头一径入青崖":溪水尽头小路蜿蜒通向青翠山崖,

"处处仙居隔杏花":处处隐士居所掩映在杏花深处。

"更见峰西幽客说":更有西峰隐者相告:

# 幽客:游客。

"云中犹有两三家":那云端之上,还藏着两三户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仙》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沿溪入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勾勒青崖小径的清幽路径,次句通过“仙居隔杏花”展现山间屋舍与自然花木掩映的隐逸氛围,后两句借“幽客”之口点出云雾深处尚有人家,将实景与遐想融为一体。全诗通过溪流、杏花、云峰等意象,呈现出一幅空灵恬淡的山居画卷,语言质朴而意境悠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与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寻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描绘了诗人进入山中所看到的溪径、青崖、杏林、峰峦、云霭等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溪头一径入青崖”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条蜿蜒于青翠山崖间的小径,既实写自然路径,又暗含探幽寻仙的隐喻。青崖的冷色调与“径”的曲折形成空间纵深感,为全诗奠定清幽基调。“入”字动态引导视线,暗示诗人渐行渐深,与尘世拉开距离。“处处仙居隔杏花”虚实交织中展开仙界图景。杏花作为视觉屏障,既掩映“仙居”的神秘感,又以粉白之色点染山景,赋予画面明丽生机。此句借花幕分割空间,暗示仙凡界限,呼应“寻”的主题,同时以人间烟火(杏花)反衬隐逸超脱的仙家氛围。“更见峰西幽客说”视角突转,由视觉描写转向听觉叙事。幽客作为山中隐者,其转述打破前两句的静态画面,将视线引向目不可及的云深处。“峰西”与“云中”形成空间层级递进,以“说”字实现虚实过渡,使仙界的存在更具可信性与缥缈感。“云中犹有两三家”以虚境收束全诗,将仙界具象化为“两三家”的烟火意象。云霭的流动性与房屋的稳定性形成张力,既呼应“寻”的结果,又留白未竟之思。此句打破传统仙界宏大叙事,以朴素山居消解仙凡对立,流露诗人对人间化仙境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暗用鸡犬升天典故“鸡吗天上,犬吠云中”语意。

现代霍松林《万首唐人绝甸校注集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巳上人茅斋》

下一篇:唐·元稹《西明寺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