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风从东方吹来满眼都是明媚的春色,
"花城柳暗愁杀人":繁花满城柳叶成荫令人极愁春将去。
# 杀:一作几。,暗:一作禁。,花城:河南府城,在今河南省洛阳附近。
"复宫深殿竹风起":重重的宫深深的殿微风拂动竹枝,
# 竹风:风吹竹子响声,比喻箫笛一类乐器演奏的音乐。,复:重,指宫内殿舍很多,一重连一重。
"新翠舞衿净如水":新竹翠绿水一样洁净好像舞衣飘动。
# 净如水:形容服装色彩纯净。净:一作静。,新翠舞衿:新绿色的舞衫。这里比喻新竹。衿:一作襟。
"光风转蕙百余里":阳光和春风催发百余里的蕙草生长,
# 光风转蕙:阳光和春风催惠草生长。
"暖雾驱云扑天地":暖雾追赶着行云腾入空扑向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穿着军装的宫女画的眉毛轻浅淡薄,
# 军装宫妓:穿着军装的宫女。
"摇摇锦旗夹城暖":锦旗飞扬舞动,通道里一片喧闹。
# 夹城:唐玄宗时所筑,从皇宫暗通曲江等贵族游乐地区的复道。
"曲水漂香去不归":曲江上漂流的落花随水远去再不返,
# 曲水:即曲江。在陕西长安东南。
"梨花落尽成秋苑":雪白的梨花落光了春苑变成了秋苑。
# 苑: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秋:一作愁。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分段赏析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点明时令,东风吹来,带来满眼春光,一个“满”字,生动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与绚烂多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语言角度,简洁明快却极具表现力。“花城柳暗愁几人”,“花城”描绘出繁花似锦的城市景象,“柳暗”则暗示柳叶已成浓荫,暮春已至。“愁几人”以疑问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为何有人会忧愁,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从内容主题上,暗示了春光易逝的淡淡哀愁,同时也为后文揭示宫廷生活的腐朽埋下伏笔。“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襟静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诗人将目光转向宫廷深院,描绘出重重宫殿中,竹风轻拂,新绿的竹叶如同舞衣般摇曳,又似平静的水面般清新。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新翠比作舞衣和水,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竹子的动态美与清新质感。同时,巧妙地把修竹和宫女相连,修竹风舞似人,宫女舞腰似竹,两个形象交映迭现,从形象角度,构建出一个复合而完整的艺术画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进一步拓展场景,“转”字形象地写出蕙草在光风的催发下不断生长,连绵百余里的蓬勃态势。“暖雾驱云扑天地”,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暖雾弥漫、气势磅礴的景象,渲染出暮春时节万物蓬勃生长的热烈氛围。从表达技巧看,这几句浓彩重笔,为后文描写宫廷春游作了铺垫,烘托出一种繁华的氛围。“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这两句细致刻画宫廷中宫女的形象,她们身着军装,淡扫蛾眉。“扫蛾浅”既写出宫女妆容的淡雅,也暗示出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从人物形象角度,展现出宫女们的美丽与优雅,同时也反映出宫廷生活的特殊风貌。“摇摇锦旗夹城暖”,描绘出锦旗在夹城间飘摇的场景,“摇摇”生动地表现出锦旗随风飘动的姿态,“夹城暖”则营造出一种喧闹、热烈的氛围,暗示宫廷春游队伍的浩浩荡荡与热闹非凡。从表达技巧看,通过对场景的描写,侧面展现出宫廷生活的奢靡。“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曲水”点明地点,“漂香”描绘出落花随水漂流的美景,然而“去不归”却笔锋一转,暗示春光一去不复返,充满了无奈与惋惜之情。从意象角度,落花流水这一意象强化了春光消逝的伤感。“梨花落尽成秋苑”,“梨花落尽”直接点明春天的逝去,曾经充满生机的春苑即将变成如同秋天般萧索的地方。“成秋苑”不仅写出景色的变化,更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从内容主题上,将春光易逝与宫廷生活的腐朽相联系,隐含着对中晚唐腐朽政治的委婉讥讽;从表达技巧看,语意似含似露,将“好景不长”之意与春将逝去融合,以景结情,使读者在形象思维中引发理性思考,韵味无穷,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2. 作品点评
全诗行文自然流畅,从外在景象渐入内里情感,由远及近,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结尾的精妙之语,令人眼前一亮,精神振奋。年仅十八岁的作者,凭借其深刻的见地与高超的创作手法,着实令人赞叹。
# 黎简:一结令人凄绝。
唐李贺《李长吉集》
# 贞元末,好游畋。此诗言花城柳暗,人各怨别;不知春宫之怨,较春闺更甚耳!复宫竹色如沐,舞衣初试,互照鲜妍。銮舆一出,香薰百里。而深宫少女,未得与游幸之乐。流水落花,心伤春去;闲庭萧寂,情景如秋。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百”字拗(“光风转蕙”句下)。“扫”宁拗(“军妆宫妓”句下)。此二句亦宜少拗乃健。谓二句俱律也(末二句下)。方纲按:此末二句自应谐和,方可收束。秋谷乃载此诗而议其不健,何也?尝见渔洋手评杜诗《醉时歌》末句“生前相遇且衔杯”,云结似律甚不健。此盖先生一时未定之说,而秋谷所专服膺者尔。
清翁方纲《赵秋谷所传声调谱》
上一篇:唐·王勃《临高台》
下一篇:唐·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