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朝代:唐作者:李峤浏览量:2
liǎn
hán
guāng
nán
zhī
zǎo
fāng
xuě
hán
zhāo
míng
fēng
yǐn
lái
xiāng
zhuāng
miàn
huí
qīng
jìng
chén
huà
liáng
ruò
néng
yáo
zhǐ
xiá
fàn
qióng
jiāng

译文

大庾岭的梅花收敛着寒冷的光芒,南枝独自早早地绽放芬芳。雪映照着梅花,早晚呈现不同色泽,风传送着它时来时去的香气。梅花如同美人对着镜子梳妆,又似歌声扬起的尘埃绕梁。若能凭借梅花遥想止渴,哪还有闲情去饮琼浆。

逐句剖析

"大庾敛寒光":大庾岭的梅花收敛着寒冷的光芒,

# 寒光:清冷的寒色。,敛:收缩。,大庾:即大庆岭,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岭上多梅树。

"南枝独早芳":南枝独自早早地绽放芬芳。

# 早芳:早发清香。即。早开。,南枝:南向的梅枝。

"雪含朝暝色":雪映照着梅花,早晚呈现不同色泽,

# 朝暝:早晚。暝:暝色;暮色;夜色。一作紫花。

"风引去来香":风传送着它时来时去的香气。

"妆面回青镜":梅花如同美人对着镜子梳妆,

# 妆面:即扮。妆:梳妆打粉。

"歌尘起画梁":又似歌声扬起的尘埃绕梁。

"若能遥止渴":若能凭借梅花遥想止渴,

# 遥止渴:即,望梅止渴。

"何暇泛琼浆":哪还有闲情去饮琼浆。

# 琼浆:玉浆。,泛:干杯,饮。,暇:空闲;闲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当寒冬的凛冽气息尚未完全消散,梅花已率先绽放,香气四溢。“南枝独早芳”中的“独”字,生动凸显出寒梅与众不同、力压群芳的独特气质。梅花馥郁的香气与皑皑白雪的纯净洁白相互辉映,不仅为自然景致增添了一抹亮色,更赋予人生别样的美感,仿佛能为世间万物带来欢愉与生机,似乎还伴随着欢快的歌声。诗人思绪如脱缰之马,突然发出“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这般疑问,这无疑是巧妙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借用了“望梅止渴”的典故。乍看之下,与前文诗句相比,这两句稍显突兀。但实际上,这恰恰体现出诗人天马行空的联想以及情绪的起伏波动。梅花固然赏心悦目,可通常要亲身置身其旁,方能切实感受其芬芳、欣赏其姿态。“望梅止渴”毕竟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情景。诗人显然不满足于仅在想象中与梅相伴,所以才有了如此质问。纵观全诗,对仗极为工整,从字词到句式,格律严谨。诗人借助丰富的联想,围绕梅花展开描写,却又不止步于对梅花的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梅诗。描绘了大庾岭的梅花收敛着寒冷的光芒,南枝早早独自绽放芬芳。雪映照着梅花,早晚呈现不同色泽,风传送着它时来时去的香气。梅花如同美人对镜梳妆,又似歌声扬起的尘埃绕梁。最后以若能如梅林止渴,哪还有闲情去饮琼浆,表达对梅花的高度赞美。

2. 写作手法

拟人:“妆面回青镜”将梅花拟人化,把梅花比作美人对着镜子梳妆,赋予梅花以人的姿态和美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梅花的娇艳。对比:“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雪不论是在早晨还是傍晚都覆盖着大地,呈现出一种单调、寂静的状态。而梅花的香气却能在风中飘散,引来阵阵清香,“雪”的静态、无色与“风引香”的动态、有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梅花香气的独特和迷人,使梅花在静态的雪景中成为灵动的存在,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开篇聚焦大庾岭的早梅,着重凸显梅花开放之早。大庾岭地处现今江西省境内,汉武帝时期,有庾姓将军在岭下筑城,故而得名大庾岭,又因岭上遍布梅树,也被称作梅岭。在大庾岭上,凛冽寒光才刚刚有所减弱,朝向南方的梅枝便已迎着严寒绽放花朵。颔联“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着力刻画梅花色彩的明艳动人以及香气的馥郁芬芳。出句将如丹霞般明艳的梅花,置于洁白如雪的背景之中,令人仿若目睹一片银白的雪野上,几枝红梅舒展身姿,白雪映衬红梅,红梅点缀白雪,色彩对比极为强烈。对句巧用“引”字,赋予无形的香气以生动形态,使其仿若有了神韵。颈联“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运用精妙的比喻,描绘出梅枝的婀娜多姿与梅花的超凡脱俗。梅枝犹如一位精心梳妆的佳人,轻扭腰肢,回转脖颈,对着铜镜,顾盼自身的柔美仪态。而那星星点点、点缀在青枝上的梅花,恰似随着美妙歌声,在雕梁画栋间飞舞飘荡的玉屑。尾联“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将欣赏梅花与饮酒作比,进一步抒发对梅花的极度赞赏之情。由此引发人们的遐想:倘若梅子真的能如传说中那般,令人望梅即可止渴,那人们便无需再去饮酒作乐,沉醉于杯盏之间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听颖师琴歌》

下一篇:唐·李隆基《题梅妃画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