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敛寒光":大庾岭的梅花收敛着寒冷的光芒,
# 寒光:清冷的寒色。,敛:收缩。,大庾:即大庆岭,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岭上多梅树。
"南枝独早芳":南枝独自早早地绽放芬芳。
# 早芳:早发清香。即。早开。,南枝:南向的梅枝。
"雪含朝暝色":雪映照着梅花,早晚呈现不同色泽,
# 朝暝:早晚。暝:暝色;暮色;夜色。一作紫花。
"风引去来香":风传送着它时来时去的香气。
"妆面回青镜":梅花如同美人对着镜子梳妆,
# 妆面:即扮。妆:梳妆打粉。
"歌尘起画梁":又似歌声扬起的尘埃绕梁。
"若能遥止渴":若能凭借梅花遥想止渴,
# 遥止渴:即,望梅止渴。
"何暇泛琼浆":哪还有闲情去饮琼浆。
# 琼浆:玉浆。,泛:干杯,饮。,暇:空闲;闲暇。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梅诗。描绘了大庾岭的梅花收敛着寒冷的光芒,南枝早早独自绽放芬芳。雪映照着梅花,早晚呈现不同色泽,风传送着它时来时去的香气。梅花如同美人对镜梳妆,又似歌声扬起的尘埃绕梁。最后以若能如梅林止渴,哪还有闲情去饮琼浆,表达对梅花的高度赞美。
2. 写作手法
拟人:“妆面回青镜”将梅花拟人化,把梅花比作美人对着镜子梳妆,赋予梅花以人的姿态和美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梅花的娇艳。对比:“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雪不论是在早晨还是傍晚都覆盖着大地,呈现出一种单调、寂静的状态。而梅花的香气却能在风中飘散,引来阵阵清香,“雪”的静态、无色与“风引香”的动态、有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梅花香气的独特和迷人,使梅花在静态的雪景中成为灵动的存在,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开篇聚焦大庾岭的早梅,着重凸显梅花开放之早。大庾岭地处现今江西省境内,汉武帝时期,有庾姓将军在岭下筑城,故而得名大庾岭,又因岭上遍布梅树,也被称作梅岭。在大庾岭上,凛冽寒光才刚刚有所减弱,朝向南方的梅枝便已迎着严寒绽放花朵。颔联“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着力刻画梅花色彩的明艳动人以及香气的馥郁芬芳。出句将如丹霞般明艳的梅花,置于洁白如雪的背景之中,令人仿若目睹一片银白的雪野上,几枝红梅舒展身姿,白雪映衬红梅,红梅点缀白雪,色彩对比极为强烈。对句巧用“引”字,赋予无形的香气以生动形态,使其仿若有了神韵。颈联“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运用精妙的比喻,描绘出梅枝的婀娜多姿与梅花的超凡脱俗。梅枝犹如一位精心梳妆的佳人,轻扭腰肢,回转脖颈,对着铜镜,顾盼自身的柔美仪态。而那星星点点、点缀在青枝上的梅花,恰似随着美妙歌声,在雕梁画栋间飞舞飘荡的玉屑。尾联“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将欣赏梅花与饮酒作比,进一步抒发对梅花的极度赞赏之情。由此引发人们的遐想:倘若梅子真的能如传说中那般,令人望梅即可止渴,那人们便无需再去饮酒作乐,沉醉于杯盏之间了。
上一篇:唐·李贺《听颖师琴歌》
下一篇:唐·李隆基《题梅妃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