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浦云归桂花渚":银河上飘过片片云彩,云彩回到了明月栖息的桂花洲上,
# 渚:水中小块陆地。,桂花:指月。月中有桂树,故称。,别浦:指银河。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
"蜀国弦中双凤语":颖师取出蜀地的古琴,挥手弹琴,曲中传出了凤凰合鸣的声音。
# 双凤:指两手挥弹,声如凤凰之雌雄和鸣。,蜀国弦:指名贵的古琴。唐时蜀地出产的琴材最为名贵。
"芙蓉叶落秋鸾离":那美妙的琴声,让荷花悲伤地落下叶子,宛如秋天的鸾凤悲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那美妙的琴声,催越王半夜起身,乘兴去游天姥山。
# 天姥:即天姥山。
"暗佩清臣敲水玉":琴声清远,宛如廉洁的大臣取出玉佩敲击水晶发出清明的声音,
# 敲水玉:言琴声之清脆悦耳。,清臣:德行廉洁的臣子。,暗佩:因佩玉在衣衫间,不易外露,故云。
"渡海蛾眉牵白鹿":又像描有蛾眉的仙女跨上白鹿悠然地渡海。
# 牵:一作乘。,渡海蛾眉:指渡海的仙女,其事未详。
"谁看挟剑赴长桥":富于变化的笛声,时而像周处挟剑斩蛟。
# 长桥:言周处赴长桥斩蛟事。
"谁看浸发题春竹":时而纵横酣畅如张旭浸发疾书。
# 谁看:倒装,犹言看谁。
"竺僧前立当吾门":颖师曾来家门造访我,
# 竺僧:僧人,佛教出于天竺(古印度),故称。此指颖师。
"梵宫真相眉棱尊":他的相貌像寺庙中的菩萨、罗汉那样可尊可亲。
# 梵宫真相:以庙中菩萨、罗汉像来比颖师。真相,佛家语,犹言真容。
"古琴大轸长八尺":他那长达八尺的古琴,
# 八尺:指大琴。古制,中琴为三尺六寸六分,大琴为八尺一寸。,轸:古琴上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
"峄阳老树非桐孙":峄山南坡的千年老树,并非桐树新生的枝条。
# 峄阳:山名。又称峄山,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山上多梧桐树,宜于制琴。
"凉馆闻弦惊病客":我体弱多病,在冰凉的客舍中听到如此高妙的琴声,
# 病客:李贺自谓。
"药囊暂别龙须席":起身不再吃药,暂时告别了久卧的龙须席。
# 龙须:草名。可用来编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请人听歌,应该请那些有卿相之位的高官来听,他们可以提高你的身价,
# 直:一作当。
"奉礼官卑复何益":像我奉礼郎这样的小官,听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音乐诗。描绘了颖师琴艺超凡,借双凤和鸣、秋鸾离散等多样意象,化无形琴声为美妙画面,尽显其动听与多变;刻画了颖师超凡形象,还表达出诗人听琴的震撼、痴迷,及因官卑难助颖师的愤慨。
2. 分段赏析
前八句:“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两句以云归之景开篇,营造氛围,接着将琴声比作双凤和鸣,写出琴声悦耳。“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借芙蓉叶落、秋鸾离散的凄凉之景,以及越王游天姥的典故,分别表现出琴声的哀伤与壮阔。“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把琴声想象成清臣敲玉的清脆声和仙女渡海牵白鹿的奇幻画面,突出琴音的高雅与空灵。“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描绘出侠士赴桥的豪迈和文人题竹的风雅,展现出琴声的丰富多样,体现出颖师弹奏技艺的超神入化,能表现不同情境和情感。后八句:“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刻画了站在门前如梵宫佛像般庄严尊贵的竺僧形象,暗示颖师不凡的气质。“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强调古琴的巨大和材质的珍贵,暗示琴音的不凡。“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写诗人在病中被琴声惊起,放下药囊离开卧席,表现出琴声对诗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请歌直请卿相歌”似有对世俗只重卿相之声的暗讽。这部分通过对弹奏者形象的描述和诗人自身听琴感受的表达,从侧面烘托琴艺的高超。末二句:“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表面上是自谦之辞,说应请卿相来为颖师作歌,自己官职卑微作歌无益,实则是诗人对自己官职低微、才华难以施展的愤慨不满,抒发了内心的牢骚,同时也流露出对颖师虽琴艺高超却可能因地位不高而得不到重视的不平。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在设想上巧妙新颖,以奇丽贴切的比拟,将抽象的听觉形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生动传神且极具感染力。它可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互参照阅读,便于领略各自的艺术特色。此诗描绘京师风土人物,推测为诗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的作品。钱仲联提出“此诗借琴声寄慨王叔文革新集团悲惨命运,八句皆为双关”的观点,见于《李贺年谱会笺·宪宗李纯元和元年》,不过这一解读似有牵强之嫌。
# “越王”以下五句忒吵闹,琴诗如此,虽工亦低品矣。
清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外集
# 旧说颖师以琴自鸣,乞文士歌诗,藉长声价,故贺以官卑讽之。
清吴汝纶《李长吉诗评注》外集
# 真本无疑。与韩孰后先耶?其格调略同,后两段落僧,则拖沓不如韩。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