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妆成寒食天":寒食节的清晨 ,女子早早梳妆完毕,
#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或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清晓:清晨。
"柳球斜袅间花钿":柳球饰品斜斜袅袅地摆动,与头上的花钿相互映衬,
# 花钿:妇人发钗。钿,音田,嵌金之花状头饰。,间:相隔、相间,动词。,袅:音鸟,①摇曳。②轻拂。③柔长貌。,柳球:妇女头上的一种妆饰品。
"卷帘直出画堂前":她卷起帘子,径直走出画堂。
"指点牡丹初绽朵":看到牡丹刚刚绽放花朵,她忍不住用手指点欣赏,
# 初绽:刚刚开放。绽:裂开。
"日高犹自凭朱阑":太阳渐渐升高了,可她仍然独自倚靠在红色栏杆旁,
"含嚬不语恨春残":她眉头微蹙,默默无言,满心都是对春光将逝的遗憾。
# 含嚬:含着愁意。皱眉忧愁的样子。嚬(pín贫):同“颦”,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属于闺情题材的词。词中描绘了寒食节清晨女子的一系列活动,从精心梳妆,到“卷帘直出画堂前”去亲近春天,再到“指点牡丹初绽朵”赏春,以及“日高犹自凭朱栏”对春景的留恋,最后以“含颦不语恨春残”表达出对春天将逝的遗憾与伤感。通过对女子动作与神态的刻画,表达了女子怀春、惜春、伤春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白描:“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以简洁动词勾勒女子赏春动作,不饰雕琢却鲜活呈现其对春光的关注;“含嚬不语恨春残”则用“含嚬”的神态细节,无声传递愁绪,尽显人物内心波澜。借景抒情:“寒食天”点明时节,自带春光将逝的怅惘基调;“柳球斜袅”以柳絮飘忽暗喻时光易逝,“牡丹初绽”与“春残”形成反差,美景愈盛愈衬伤春之痛;从“清晓”到“日高”的时间流转,更在景物变化中递进情感,让女子对春景的留恋与对春残的遗憾交织,情景相融,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起笔点明时间为寒食节清晨,女子晨起梳妆完毕。“清晓”“寒食天”营造出清新且略带特殊节令氛围的时间感。“柳球斜袅间花钿”一句尤妙,柳球随风斜斜袅袅摆动,与女子头上花钿相互映衬。从形象塑造看,通过对女子外在装扮的描写,展现出女子的娇美与精致;从语言角度看,“斜袅”二字将柳球的动态描摹得生动鲜活;从表达技巧看,此句借景与物写人,为后文女子赏春、惜春铺垫;从内容主题看,它暗示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为其怀春之情埋下伏笔。“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一连串动作描写,“卷帘”“直出”生动表现出女子爱春心切,迫不及待走出画堂亲近春天;“指点牡丹”细腻展现女子赏春时的专注与喜悦;“日高犹自”强调时间流逝,女子却仍凭栏不舍离去,足见对春景眷恋之深。“含颦不语恨春残”,以神态描写收束,“含颦”这一细微表情,将女子面对春残时的无奈、伤感尽显无遗。在形象塑造上,完整勾勒出一位爱春、惜春、伤春的女子形象;在语言表达上,语言凝练,精准传达情感;在表达技巧上,借动作、神态抒情,情景交融;在内容主题上,深刻表达出女子怀春、惜春、叹春残的复杂情感。
上一篇:唐·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
下一篇:唐·高力士《感巫州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