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仙台古":象白玉仙台一样的金华观,
# 古:一作上。
"丹丘别望遥":象仙人居住的丹丘一样的金华观,又在久别后老远地看见它了。
# 丹丘:冒措千甲仙居任的地万。
"山川乱云日":远处,云霞弥漫,山川错杂,
"楼榭入烟霄":眼前,楼观耸立,高入烟霄。
"鹤舞千年树":金华观的周围,千年老树犹如仙鹤起舞,
"虹飞百尺桥":百尺长桥好似彩虹飞架。
"还疑赤松子":啊,金华观,真象仙境一样!我还以为仙人赤松子正在上天的路口上等我,
# 赤松子:传说是神农时的雨师。,疑:弘治本作“逢”。
"天路坐相邀":邀请我到神仙世界去呢。
# 邀:一作招。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分段赏析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从形象塑造来看,“白玉仙台古”,以“白玉”形容仙台,赋予其纯洁、高贵的特质,“古”字点明其历史悠久,营造出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座古老而神圣的仙台矗立眼前。“丹丘别望遥”,“丹丘”本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金华观所在之地,“别望遥”则强调其与尘世的距离感,增添了一种缥缈、悠远的意境。从表达技巧上,诗人开篇即运用想象,为全诗定下超凡脱俗的基调,激发读者对金华观的好奇与向往。“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在景色描绘上,“山川乱云日”,展现出春日里山川间云雾缭绕、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的动态画面,“乱”字生动地表现出云雾的变幻莫测,使山川景色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楼榭入烟霄”,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楼榭的高耸,仿佛直插云霄,与烟雾融为一体,既突出了建筑的雄伟壮观,也体现出其与天地相接的气势。从语言风格上,这两句用词大气磅礴,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同时也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美感。“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从意象运用角度,“鹤舞千年树”,“鹤”是长寿、高洁的象征,“千年树”则凸显其古老与坚韧,二者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祥瑞的画面,寓意着生命的灵动与永恒。“虹飞百尺桥”,“虹”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绚丽色彩,“百尺桥”强调桥的高大,“飞”字赋予虹动态之美,使整个场景更加鲜活。从表达技巧上,这两句动静结合,通过对鹤舞、虹飞等动态元素与千年树、百尺桥等静态元素的描绘,营造出奇幻而美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金华观的神秘与美丽。
# 此章俱言九华之古,风景之殊,虽非仙境,而类乎仙境,故言仙师逢于天路也。
清吴廷伟、顾元标《唐诗体经》
# 前解登九华观,后解描写观如仙境,以应首句“白玉”“丹丘”之奇。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
# 首韵扼定登观,以“别望遥”三字立案;中二韵就春日申言“别望遥”之胜;末韵仍以望仙意结。
清曹锡彤《唐诗析类集训》
上一篇:唐·韦应物《咏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