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昆吾剑":我有一柄昆吾宝剑,
# 昆吾:古剑名。战国时聂政刺韩傀,曾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这里代指剑。
"求趋夫子庭":渴望前往夫子的门庭。
"白虹时切玉":宝剑发出的白虹时常能切割美玉,
# 切玉:割玉。形容刀剑极其锋利。
"紫气夜干星":夜晚的紫气能冲犯星辰。
# 紫气:吴未灭时,常有紫气直冲斗牛,吴灭后更盛。
"锷上芙蓉动":剑锷上雕刻的芙蓉花仿佛在颤动,
# 锷上:剑刃。
"匣中霜雪明":剑匣中的宝剑如霜雪般明亮。
"倚天持报国":手握此剑可倚天报国,
# 倚天:此指剑。
"画地取雄名":凭借它定能在世间取得雄奇声名。
唐武后及唐中宗时期的文学领袖之一
李峤(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举进士,曾三次拜相,也曾数次贬官,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他的诗作以五言诗成就最高,作诗讲求声律,多咏物之作,《汾阴行》感慨遥深,玄宗许为“真才子”之作。其诗多应制、咏物之作,词采典丽,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明人辑其诗为《李峤集》3卷。
1. 分段赏析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昆吾剑”点明所咏之物,传说昆吾剑是宝剑,有非凡来历。“求趋夫子庭”,“求趋”表现出诗人主动追求的态度,“夫子庭”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目标,可能是贤能之人、施展抱负之地,为下文对宝剑的描写及情感抒发做铺垫。“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此联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白虹时切玉”将宝剑挥动时的光芒比作白虹,且能切割美玉,突出宝剑的锋利;“紫气夜干星”中“紫气”增添神秘色彩,“干星”表示冲犯星辰,极言宝剑气势不凡,营造出奇幻的氛围。“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锷上芙蓉动”描写剑锷上雕刻的芙蓉花仿佛在动,赋予宝剑动态美感;“匣中霜雪明”将宝剑在匣中的光芒比作霜雪,生动地写出宝剑的锐利与光亮。“芙蓉动”与“霜雪明”,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对仗工整,细腻地刻画了宝剑的特点。“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尾联直抒胸臆,“倚天”形容宝剑的威力巨大,“持报国”表明诗人希望用宝剑般的才能报效国家;“画地取雄名”则体现出诗人渴望凭借自身能力在世间建立赫赫声名,展现出豪迈的壮志情怀。
上一篇:唐·宋之问《蓝田山庄》
下一篇:唐·杜甫《雨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