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yuán
jiǔ
shū
yīn
shū
hò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fēng
shū
jūn
jīn
luán
diàn
殿
hòu
míng
tiān
jīn
fēng
shū
zài
chù
shān
ān
wǎn
dēng
qián
lóng
niǎo
jiàn
yuán
wèi
rén
jiān
xiāng
jiàn
shì
nián

译文

回忆往昔在夜晚给你写信的时候,那时在金銮殿后,天即将破晓。今夜我写信又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庐山的庵里,晚灯的前面。我们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和困在栅栏中的猿猴,都还没有死去,我们在人世间相见会是哪一年呢。

逐句剖析

"忆昔封书与君夜":回忆往昔在夜晚给你写信的时候,

"金銮殿后欲明天":那时在金銮殿后,天即将破晓。

"今夜封书在何处":今夜我写信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庐山庵里晚灯前":是在庐山的庵里,晚灯的前面。

# 晚:一作“晓”。

"笼鸟槛猿俱未死":我们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和困在栅栏中的猿猴,都还没有死去,

"人间相见是何年":我们在人世间相见会是哪一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怀友为题材。诗中通过今昔对比,回忆昔日与友人深夜封书的场景,与如今书在庐山庵晚灯前的情景对照,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写作上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转换展现出来,情感真挚。前两句营造出温馨又略带惆怅的氛围,后两句直抒对与友人相见之期的迷茫。此诗饱含深情,体现了二人深厚情谊,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被贬后的孤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往昔在金銮殿后与友人封书的情景和如今在庐山庵里独自封书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今昔处境的变化,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相见无期的感慨。直接抒情:“人间相见是何年”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与友人相见遥遥无期的惆怅与无奈之情,情感真挚强烈。

2. 分段赏析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第一句“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忆昔”点明回忆往昔,“金銮殿后”交代地点,“欲明天”描绘时间,简洁地勾勒出曾经与友人在特定环境下深夜封书的画面,蕴含着对过往时光的怀念。第二句“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与前两句形成对比,“今夜”表明时间转换到当下,“庐山庵里”说明所处之地,突出了今昔场景的差异,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孤独感。第三句“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笼鸟槛猿”以比喻手法暗示自己和友人的处境,“俱未死”强调二人生命尚在,却不知相见何年,直抒胸臆,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见的渴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建《送人游塞》

下一篇:唐·李贞白《咏刺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