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shān
zǎo
xíng

朝代:清作者:李宪噩浏览量:3
zhàng
xún
yān
qián
cūn
shàng
xiǎo
zhōng
shān
zhōng
guò
xīn
mǎn
chūn
sōng
àn
rén
xiǎng
shuǐ
shā
chéng
niǎo
zōng
què
huí
kàn
bié
chù
yóu
jiàn
zuì
gāo
fēng

译文

我拄着拐杖,寻找那烟雾弥漫中的渡口,前面的村庄还传来清晨的钟声。山中刚刚经历了一场新下的雨,春日的阳光的气息充满了那春天的松树。雾气弥漫的山谷中隐隐传来人的声响,水流边的沙滩上清晰地印着鸟儿的踪迹。我转过身回头看向别的地方,还能看见那最高的山峰。

逐句剖析

"杖策寻烟渡":我拄着拐杖,寻找那烟雾弥漫中的渡口,

"前村尚晓钟":前面的村庄还传来清晨的钟声。

"山中过新雨":山中刚刚经历了一场新下的雨,

"日气满春松":春日的阳光的气息充满了那春天的松树。

"雾谷暗人响":雾气弥漫的山谷中隐隐传来人的声响,

"水沙澄鸟踪":水流边的沙滩上清晰地印着鸟儿的踪迹。

"却回看别处":我转过身回头看向别的地方,

"犹见最高峰":还能看见那最高的山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山早行》是清代李宪噩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杖策寻烟渡,前村尚晓钟”点明清晨出行,诗人拄杖寻渡,远处村落传来晓钟,奠定清幽氛围;颔联“山中过新雨,日气满春松”描绘雨后山中景象,阳光照耀春松,展现出清新明媚之态;颈联“雾谷暗人响,水沙澄鸟踪”刻画雾中山谷与人声、水沙上的鸟踪,增添静谧神秘感;尾联“却回看别处,犹见最高峰”以回望之景收束,余韵悠长。全诗以质朴自然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南山早行途中的清幽景色,充满对自然景致的热爱之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383篇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杖策寻烟渡,前村尚晓钟”:诗人开篇便点明出行的方式是“杖策”,即拄着拐杖,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在的出行姿态。“寻烟渡”则表明诗人在寻找烟雾缭绕中的渡口,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前村尚晓钟”,远处的村庄还传来晓钟的声音,钟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不仅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也暗示了时间尚早,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颔联“山中过新雨,日气满春松”:此联描绘了雨后山中的景色。刚刚下过一场新雨,山中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日气满春松”,阳光照耀在春天的松树上,松树显得格外翠绿生机勃勃,“满”字生动地表现出阳光充盈的状态,给人以温暖、明亮的感觉,与上联的清幽形成对比,展现出山中景色的清新明媚。颈联“雾谷暗人响,水沙澄鸟踪”:“雾谷暗人响”,雾气弥漫的山谷中,隐隐传来人的声响,却不见人影,更增添了山谷的幽静和神秘。“水沙澄鸟踪”,清澈的水流和沙滩上,清晰地印着鸟儿的踪迹,以动景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尾联“却回看别处,犹见最高峰”:诗人在前行的途中,不经意间回头张望,发现那座最高峰依然矗立在那里。“犹见”二字,流露出诗人对那座山峰的关注和留恋,也暗示了诗人在早行过程中,一路都被山中的美景所吸引。这一句以景结情,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那一刻的心境,既有对眼前美景的陶醉,又有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邹韬《台城路·葛隐耕招饮》

下一篇:清·张纶英《署斋卉物诗 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