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棉花秀":五月棉花长得正茂盛,
# 秀:草花长得好看叫秀。
"八月棉花干":八月棉花已经成熟。
"花开天下暖":花开预示着人们不用挨冻,
"花落天下寒":花谢人们就要遭受冻苦。
清朝诗人
马苏臣,字湘灵,桐城人。诸生。有《偶景斋诗钞》。
1. 分段赏析
“五月棉花秀”一句描绘的是农历五月棉花生长的景象。一个“秀”字,生动地展现出此时棉花植株生长繁茂、充满生机的状态。棉花在五月迎来花期,嫩绿的枝叶间,花朵竞相开放,颜色多样,有淡黄、粉红等,花瓣舒展,花蕊毛茸茸的,在阳光照耀下,它们摇曳生姿,尽显蓬勃活力。这不仅是对棉花自然生长过程的客观呈现,也侧面反映出在这个时节,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和雨水,为棉花的良好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让人们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八月棉花干”此句讲述到了农历八月,棉花的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干”字表明此时棉花的棉铃已经成熟,棉桃裂开,白色的棉絮外露,经过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和风吹日晒,棉花逐渐干燥,适宜采摘。同时,八月天气渐凉,棉花生长周期进入尾声,叶片也开始枯萎凋零,整个植株呈现出一种成熟后略带沧桑的状态,与五月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着棉花即将完成从种植到收获的使命,为人们抵御寒冬做好准备。“花开天下暖”一句笔锋一转,从单纯的棉花生长描述上升到其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棉花开花意味着后续能收获大量的棉花用于制作衣物、棉被等保暖用品。在古代,棉花是极为重要的保暖物资,当棉花开花时,人们便知道,随着时间推移,等到收获季节,这些棉花将被制成各种御寒之物,为天下人带来温暖,抵御冬日的严寒。这句诗体现出棉花对于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它为社会大众带来温暖保障的关键作用,赞美了棉花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福祉。“花落天下寒”承接上句,进一步强调棉花与人们冷暖的紧密联系。当棉花花期结束,花朵凋零,如果没有及时储备足够的棉花用于制作保暖物品,那么随着天气逐渐转冷,人们便会面临寒冷的威胁。这里的“寒”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也暗指缺少棉花保暖所带来的生活上的寒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劳动人民对于棉花收成的依赖,一旦棉花歉收,可能就会影响到众多人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与同情。
下一篇:清·钟青《西溪子 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