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jiā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3
zhòng
shuǐ
huì
wàn
táng
zhēng
mén
cháo
zōng
rén
gòng
dào
zéi
ěr
shuí
zūn
shí
yǐn
gāo
luó
chuí
yǐn
yuán
guī
xīn
làng
shì
fēi
fān
hào
hào
zhōng
nǎi
zhī
dōng
lín
zhòng
liú
guī
hǎi
wàn
guó
fèng
jūn
xīn
jiè
xiāo
xiāng
kuò
shēng
yàn
shēn
wèi
tiān
jiē
shàng
jīn

译文

众多水流在涪州和万州汇聚,在瞿塘峡争着通过那一道夔门。人们都推崇像水朝宗于海那样的行为,盗贼啊,你们尊崇什么呢。孤立的石头露出水面像马一样,高处的藤萝下垂,有猿猴在饮水。我的归心和波浪不一样,为什么波浪就随意飞翻。长江浩浩荡荡始终奔流不息,才知道它流向遥远的东方大海。众多水流有归向大海的意愿,就像万国应有尊奉君主的心意。长江之色借助潇湘的辽阔而广阔,江水声音冲击着深深的滟滪堆。长江不辞辛劳增添雾雨,水汽升腾接触到我的衣襟。

逐句剖析

"众水会涪万":众多水流在涪州和万州汇聚,

# 涪万:今四川涪陵、万县一带。,会:会合。,众水:犹百川。

"瞿塘争一门":在瞿塘峡争着通过那一道夔门。

# 瞿塘:即瞿塘峡。

"朝宗人共挹":人们都推崇像水朝宗于海那样的行为,

# 挹:汲取。

"盗贼尔谁尊":盗贼啊,你们尊崇什么呢。

# 尔谁尊:你们尊崇谁。,盗贼:指反叛朝廷的人,此时崔旰正在蜀中作乱。

"孤石隐如马":孤立的石头露出水面像马一样,

# 孤石:指滟灏堆,江心突起的礁石,在瞿塘峡口,形状如马,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

"高萝垂饮猿":高处的藤萝下垂,有猿猴在饮水。

# 垂饮猿:吊挂着饮水的猴子。垂,下垂。,高萝:高挂的藤萝。

"归心异波浪":我的归心和波浪不一样,

# 异:不同。,归心:指欲避乱下峡北归。

"何事即飞翻":为什么波浪就随意飞翻。

"浩浩终不息":长江浩浩荡荡始终奔流不息,

"乃知东极临":才知道它流向遥远的东方大海。

# 临:一作深。,东极:指东海。

"众流归海意":众多水流有归向大海的意愿,

"万国奉君心":就像万国应有尊奉君主的心意。

"色借潇湘阔":长江之色借助潇湘的辽阔而广阔,

"声驱滟滪深":江水声音冲击着深深的滟滪堆。

# 深:一作沈。

"未辞添雾雨":长江不辞辛劳增添雾雨,

"接上遇衣襟":水汽升腾接触到我的衣襟。

# 遇:一作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江二首》为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组律诗。这两首以长江为吟咏对象的诗作,在内容上大体相近。一方面,生动描绘了瞿塘峡、滟滪堆一带江流的险峻奇绝之态;另一方面,盛赞长江奔腾东流入海,故而众多水流皆归附于它,借此抒发诗人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秉持忠于君主的正统思想。第一首诗描绘长江众水汇聚涪万、争入瞿塘峡的险峻,借江水朝宗暗斥“盗贼”破坏朝纲,以孤石、饮猿点缀景色,抒发自身归心与动荡现实的矛盾无奈。第二首诗强调长江奔腾不息东流入海,以众流归海寄寓万国奉君的期盼,从色、声描绘其壮阔,借江雾沾衣传达对自然与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这些诗句所体现的是非观念与爱憎情感,异常鲜明,措辞极为凝重,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千钧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江二首》为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这组诗创作于永泰元年(765年)寒冬,彼时杜甫身患疾病,滞留于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就在这一年的闰十月,蜀地爆发大乱。处于老病交加之境的杜甫,内心满是忧虑,遂作此两首诗。这组诗借长江水流引发感慨,以万川归海的自然现象,类比阐释臣子应当尊奉君主的道理,将对时局的忧虑融入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家国情怀诗。描绘了长江水在涪万汇聚、瞿塘峡口争流的雄伟壮阔之景,以及孤石隐现、高萝垂猿的奇景。诗中体现出长江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营造出雄浑而略带沉郁的氛围。通过对长江的描写,诗人借万水归海之意,类比众臣奉君之理,表达了自己在垂暮衰病之际,依然对国家大事念念不忘、心系朝廷的深切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安定统一的期盼。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开篇描绘长江之景,众多水流在涪州、万州汇聚,而后奔腾至瞿塘峡,争着穿过那狭窄的夔门,展现出长江水势的雄浑壮阔。颔联“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由江水朝宗的自然现象联想到人应有的行为准则,暗指当时社会动荡,盗贼不尊朝纲,表达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颈联“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细腻刻画江中孤石似马,高处长藤下垂,有猿猴饮水的画面,为雄浑的长江之景增添生动细节。尾联“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诗人将自己的归心与长江波浪对比,说自己归心并不像波浪那般随意飞翻,表达虽归心似箭却身不由己的无奈。第二首:首联“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再次强调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让人感受到其流向东海的磅礴气势。颔联“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以众流归海象征万国应尊奉君主,体现诗人对国家安定、秩序井然的期盼。颈联“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长江借助潇湘之阔展现其广阔之色,以声响冲击滟滪堆,凸显长江的壮阔与力量。尾联“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描绘长江水汽升腾,仿佛不辞辛劳增添雾雨,水汽升腾接触到诗人衣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暗示诗人置身于这宏大景象中的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以长江命题以譬盗贼之背主者。两章同意。

王嗣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中秋月》

下一篇:唐·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