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何处好":春风哪里最为迷人,
"别殿饶芳草":看那偏远的宫殿,芳草特别茂盛。
# 别殿:围着殿。
"苒袅转鸾旗":轻柔的春风中,绣有鸾鸟的旗帜在缓缓转动,
# 鸾旗:天子仪仗中的旗子。上绣鸾鸟,故称。,苒袅:轻柔。袅:一作嫋。
"萎蕤吹雉葆":野鸡羽毛装饰的旌旗也随风轻轻飘扬。
# 雉葆:用羽毛做伞盖的车。雉:鸟名。通称野鸡。雄者羽色美丽,尾长。雌者尾较短,灰褐色。,萎蕤:柔弱的样子;柔软的样子。
"扬芳历九门":这股芬芳的气息,穿过了皇宫的一道道大门,
# 九门:古制天子所居有九门,即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
"澹荡入兰荪":飘进了兰花丛中。
# 兰荪:香草,即菖蒲。,澹荡: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争奈白团扇":但无奈的是,那洁白的团扇,
# 争奈:无可奈何。
"时时偷主恩":总是不经意间就赢得了主人的宠爱。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描绘了春风在宫廷吹拂的景象,营造出宫廷环境氛围,体现了宫廷中如春风与“白团扇”般的争宠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宫廷争宠行为的讽刺与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诗开篇就问“春风何处好”,直接点明探讨春风好处的主题,不绕弯子,迅速将读者引入情境。远近结合:“别殿饶芳草”为远景,展现别殿周围芳草在春风中生长的广阔画面;“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是近景,刻画春风吹动近处皇帝仪仗的细节。从远到近,让画面有立体感,呈现春风带来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开篇抛出“春风何处好”,随后列举五种春风之举,以彰显春风之妙。这五种行为,实则体现了温庭筠心中理想之“风”。然而,这般美好的“风”却遭遗弃,恰似盲目讨好,着实可笑。如此嘲风之盲目,实则暗讽皇帝不识好歹。有评论认为温庭筠不配与《离骚》相提并论,实则不然,此诗传承了楚风的“骚”意,极易让人联想到宋玉的《风赋》。在诗中,温庭筠笔下春风的好处各有妙处。其一,“别殿饶芳草”,“饶”在此处作动词,有丰饶之意,寓意春风能让芳草繁茂。在古人笔下,芳草常喻忠贞美德,如刘攽在《秦州玩芳亭记》所言:“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这一表述恰似《离骚》手法,若用代数思维代入,即春风能使君子增添更多美德,契合子夏《诗序》中“风,风也;风以动之”的本意。其二,“苒嫋转鸾旗”,“鸾旗”乃皇帝鸾舆前仪仗队所举彩旗,用于彰显威严。春风轻拂,鸾旗舒展,充满生机,恰似杜甫“致君尧舜”之意。其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既是旗名,又可形容草木繁茂。“葆”指羽葆,即皇帝车盖;“雉”为野鸡,其尾羽装饰的宫扇亦是皇帝仪仗。此句描绘春风吹动仪仗,如拂动繁茂青草,不仅凸显皇帝仪仗之浩荡,更赋予春风质感,让葆羽因风而灵动鲜活。前两句由远及近,展现春风使皇帝仪仗更为显赫,有春风拂动与无风时仪仗的气象截然不同。其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代天子之门,意即春风将芬芳吹入宫廷,若无春风,宫廷即便有九门,也会缺乏生气。其五,“澹荡入兰荪”,“澹荡”本形容水波荡漾,此处用以描绘风。春风如水波般飘荡,似在宫中各处徘徊后,因无奈“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最终只能钻进芳草丛。尽管春风一心为皇上增添威仪,无奈皇帝偏爱能常入怀袖的小团扇,致使君子只能与兰荪等草木相伴。
上一篇:唐·无名氏《题童氏画》
下一篇:唐·杜甫《存殁口号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