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贱虽异等":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
# 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出门皆有营":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
# 营:谋求。
"独无外物牵":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
# 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遂此幽居情":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
# 遂:称心,如愿。
"微雨夜来过":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
"不知春草生":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
"青山忽已曙":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
# 曙:天刚亮的时候。
"鸟雀绕舍鸣":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
"时与道人偶":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
# 偶:相对。
"或随樵者行":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
"自当安蹇劣":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
# 自当:自然应当。,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谁谓薄世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 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幽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是一首表达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表示了诗人对幽居的喜悦、知足保和的情趣,又表明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很有知足保和的情趣。
2. 写作手法
白描:仅用“微雨”“春草”等质朴意象勾勒画面,却通过“不知”二字留白,暗示自然生命在无声中生长,暗含道家“无为而化”的哲思。“夜来过”,著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以景结情:通过“微雨”“春草”“青山”“鸟雀”写出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的欣慰。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情趣。反衬:首联以“贵贱”对比世人的共同困境(“皆有营”),颔联以“独”字凸显诗人超然物外的选择,形成“群体追逐”与“个体超脱”的强烈反差。
3. 分段赏析
开头二句“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诗人开篇点出世人为名利奔忙的常态,无论身份贵贱,皆陷入世俗的“经营”之中。一个“营”字暗含对功利世界的冷眼旁观。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这四句全用白描手法。通过”微雨”“春草”“青山”“鸟雀”等意象,勾勒出清幽的隐居环境。“夜来过”“忽已曙”暗写时光悄然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体现与自然相融的忘我之境。这四句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生活的一个片断的描绘,他只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便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最后“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作者与修道者、樵夫为伴,展现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蹇劣”(笨拙无能)是自谦之词,这两句不单纯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安贫乐道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幽居》是一首五言古诗。以冲淡自然之笔描绘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全诗无华丽辞藻,仅以“微雨”“春草”“鸟雀”等寻常意象勾勒幽居图景。如“青山忽已曙”中“忽”字,看似随意,却精准捕捉时光流转的倏忽感,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全诗以愉快安闲的心情、愉悦的笔调对幽居生活作具体描写,描摹出一幅有声有色的高士隐居图。
# 渊明陶然欣畅,应物澹然寂莫,此其胸次可想。
明陆时雍《唐诗镜》
# 此首诗起四句冒,后双开成章,譬如吠琉璃轮,双轮互旋,不分光影也。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
# 古调本色。“微雨”一联,似亦以痴得之也。
宋刘辰翁《韦孟全集》
# 韦似陶,有奥于陶处。字字和平,此最相近。
清陆次云《唐诗善鸣集》
# 中有元化(“微雨”二句下)。每过闾阖门时,诵首二句,为之哑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天然生意,较“池塘生春草”更佳。
明末清初张惣《唐风怀》
上一篇:唐·李商隐《题汉祖庙》
下一篇:唐·韦庄《途中望雨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