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山川近":置身世外,山川仿佛近在眼前,
# 物外:谓超越世间事物,而达于绝对之境界。此指城外。
"晴初景霭新":雨过天晴,雾霭霞光焕发出清新的光彩。
# 霭:云气,烟雾。
"芳郊花柳遍":芬芳的郊野中,花柳遍布大地,
# 花柳:指花和柳;也指游赏之地。,芳郊:布满鲜花的城郊。
"何处不宜春":这世间哪里没有宜人的春色呢。
# 宜:合适,相称。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登高望远诗。诗歌描绘了登城所见的春日景象,远山近水在晴日下焕发新意,郊野间花柳繁茂,春意盎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句“物外山川近”里一个“近”字,次句“晴初景霭新”里一个“新”字,巧妙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欢欣雀跃。久处尘嚣的诗人,登临高处便仿若超脱世俗,尘世烦忧随之消散。平日里难以尽览的山川景致,此刻清晰呈现,仿佛触手可及;恰逢雨后初晴,云天、山川、风物都焕然一新。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诗人心境,都呈现出全新的气象。第三句“芳郊花柳遍”从宏观角度继续描写城郊春色,花团锦簇、绿柳成荫,芬芳遍野,勾勒出一幅绚烂的春光画卷。虽未直接写人,却有人的活动蕴含其中。不难想象,前来赏春的并非只有诗人自己。城中仕女,相携踏青,兴致盎然。诗人目睹此景,不禁发出“何处不宜春”的慨叹。天涯处处皆有美好风光,又何必执念于朝堂功名?此句饱含着作者历经沧桑的人生阅历与酸楚,彰显其已挣脱愁绪的束缚,对未来怀有豁达心态。
3. 作品点评
全诗文辞平实、浅近,却意韵深远,风格清新自然,洋溢着怡然之趣。
# 其他如:“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登城春望》)、……“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冬郊行望》),虽有淡丽、幽丽、明丽、清丽、秋丽之别,但均属绮丽。
不详中国文理理论学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明居《唐诗风格美新探、唐代美学》
# 这首诗(《登城春望》)无论从格律上,还是从音律上检验,都是一首很规范的近体诗了。
不详中国书画评论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童心田《童心田书唐宋名家诗词》
上一篇:唐·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
下一篇:唐·韦应物《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