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ūn
shǐ

朝代:清作者:龚自珍浏览量:3
shǐ
zhī
zūn
fēi
zhí
yán
bàng
zhī
wèi
zūn
xīn
xīn
ér
zūn
shàn
zhě
shàn
tiān
xià
shān
chuān
xíng
shì
rén
xīn
fēng
suǒ
xìng
suǒ
guì
jiē
zhī
zhī
guó
zhī
zōng
zhī
lìng
xià
dǎi
zhī
suǒ
shǒu
jiē
zhī
zhī
yán
yán
bīng
yán
zhèng
yán
yán
zhǎng
yán
wén
yán
rén
xián
fǒu
yán
jiā
shì
wéi
yòu
ér
zūn
shàn
chū
zhě
shàn
chū
tiān
xià
shān
chuān
xíng
shì
rén
xīn
fēng
suǒ
xìng
suǒ
guì
guó
zhī
zōng
zhī
lìng
xià
dǎi
zhī
suǒ
shǒu
jiē
yǒu
lián
shì
yān
jiē
fēi
suǒ
zhuān
guān
yán
yán
bīng
yán
zhèng
yán
yán
zhǎng
yán
wén
yán
rén
xián
fǒu
yōu
rén
zài
táng
xià
háo
táo
āi
wàn
qiān
táng
shàng
guān
zhě
rán
zuò
miàn
lài
ér
zhǐ
diǎn
yān
wèi
chū
shàn
zhě
fēi
shí
yuán
wài
zhī
ěr
néng
zhì
táng
ér
huáng
zhī
zhōng
zhī
yōu
shǐ
zhī
yán
yǒu
shàn
chū
zhě
gāo
qíng
zhì
lùn
yōu
rén
āi
wàn
qiān
shǒu
kǒu
fèi
gēng
néng
yán
āi
shǐ
zhī
yán
yǒu
chuǎn
shì
wéi
shǐ
ruò
wéi
shǐ
zhī
bié
zhě
chuǎn
zūn
xīn
xīn
zūn
guān
zūn
xīn
zūn
yán
zūn
guān
zūn
yán
zūn
rén
zūn
zūn
zhī
zhī
suǒ
guī
宿
yuē
nǎi
yòu
yǒu
suǒ
chū
yān
zhě
chū
yuē
chū
shǐ
dào
zhī
dào
xiān
wéi
shǐ
fēi
suǒ
wén
nǎi
liú
xiàng
bān
zhī
suǒ
wén
xiàng
yǒu
zhēng
zhēng
zhī
yuē
yǒu
zhù
xià
shǐ
lǎo
dān
wéi
dào
jiā
zōng
zhēng
zāi

译文

史官所以受尊重,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掌管文献典籍、执行褒贬人事的职权,而是尊重他们的思想、精神。怎么机关报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要善于“入”。什么是关于“入”呢?天下的山川形势,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的风气,土地适宜种植什么,那些姓氏应当受到尊重,他们都了解;从朝廷祖宗的法令,到下级官吏所应遵守的职责,他们都知道。他们在谈论礼仪、军事、政治、刑法、掌故、文章、以及评论人的好坏时,就象讲述自己的家事那样熟悉,这就可以称为“入”了。又怎么机关报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还要善于“出”。什么是善于“出”呢?天下的山川形势,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的风气,土地适宜种植什么,那些姓氏应当受尊重,从朝廷祖宗的法令,到下级官吏所应遵守的职责,都是互相联系着的,这些都不是史官专门负责掌管的。但他们在谈论礼仪、军事、政治、刑法、掌故、文章、以及评论人的好坏时,就象艺人在堂下,纵情歌舞,哀乐万千,堂上观看的人,严肃地坐在上面,边欣赏边指点那样,这就可以称为“出”了。不善于“入”的,就不是据实地记录,像隔墙听人讲话一样,怎能研究和指导堂中艺人的表演呢?这样,史官的言论,就必定像讲梦话那样胡说八道。不善于“出”的,一定没有什么真诚的感情、深刻的评论,这就象艺人表演出各种各样喜怒哀乐的情态,手舞足蹈,纵情歌唱,忙得象沸腾的滚汤似的,他们又怎能自己讲出那种哀乐的情况呢?这样,史官的言论,就必定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因此,要成为史官,成为与别人不同的史官,就不要说梦话,不要死气沉沉,必须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他的职务也就会受到尊重了,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他的职务也就会受到尊重了。职务、言论都受到尊重了,史官本人也就会受到尊重了。这些都受到尊重会有什么结果呢?说:那就会有大的“出”和“入”。什么是大的“出”和“入”呢?说:跳出纷繁的史料,进入到了解历史发展的根本道理,要想懂得根本道理,就必须首先研究史料、懂得历史。这一点不是我发现的,是刘向、班固已经说过的。刘向、班固讲的这个道理有证据吗?我的证据是:古代的柱下史老聃,终于成为道家的创始人。这难道不是我的证据吗?

逐句剖析

"史之尊":史官所以受尊重,

# 史:指史官。

"非其职语言、":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掌管文献典籍、

# 语言:这里指文献典籍。,职:执掌。

"司谤誉之谓":执行褒贬人事的职权,

# 谤誉:诽谤和称誉,这里指对人或事的褒贬。,司:执行。

"尊其心也":而是尊重他们的思想、精神。

# 心:这里指思想、精神。

"心何如而尊":怎么机关报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

"善入":要善于“入”。

# 入:这里指广泛了解和熟悉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何者善入":什么是关于“入”呢?

"天下山川形势":天下的山川形势,

"人心风气":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的风气,

# 人心风气: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风气。

"土所宜":土地适宜种植什么,

# 土所宜:土地适宜种植什么。

"姓所贵":那些姓氏应当受到尊重,

# 姓所贵:那些姓氏值得尊重。

"皆知之":他们都了解;

"国之祖宗之令":从朝廷祖宗的法令,

"下逮吏胥之所守":到下级官吏所应遵守的职责,

# 逮:及,到。

"皆知之":他们都知道。

"其于言礼、":他们在谈论礼仪、

# 礼:礼仪。

"言兵、":军事、

# 兵:军事。

"言政、":政治、

# 政:政令。

"言狱、":刑法、

# 狱:讼事,这里指刑法。

"言掌故、":掌故、

#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等的故事或传说。

"言文体、":文章、

# 文体:文章。

"言人贤否":以及评论人的好坏时,

"如其言家事":就象讲述自己的家事那样熟悉,

"可为入矣":这就可以称为“入”了。

"又如何而尊":又怎么机关报思想、精神才值得尊重呢?

"善出":还要善于“出”。

# 出:这里指对社会上的政治、军事、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事情作出评论。

"何者善出":什么是善于“出”呢?

"天下山川形势":天下的山川形势,

"人心风气":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的风气,

"土所宜":土地适宜种植什么,

"姓所贵":那些姓氏应当受尊重,

"国之祖宗之令":从朝廷祖宗的法令,

"下逮吏胥之所守":到下级官吏所应遵守的职责,

"皆有联事焉":都是互相联系着的,

# 联事:互相联系、涉及。龚自珍认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体现了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皆非所专官":这些都不是史官专门负责掌管的。

"其于言礼、":但他们在谈论礼仪、

"言兵、":军事、

"言政、":政治、

"言狱、":刑法、

"言掌故、":掌故、

"言文体、":文章、

"言人贤否":以及评论人的好坏时,

"如优人在堂下":就象艺人在堂下,

# 优人:古代对艺人的称呼。

"号咣舞歌":纵情歌舞,

# 号咣:放声大哭,这里指放声歌唱。

"哀乐万千":哀乐万千,

"堂上观者":堂上观看的人,

"肃然踞坐":严肃地坐在上面,

# 踞坐:坐在上面。

"眄眯而指点焉":边欣赏边指点那样,

# 眄眯:爱慕眷念的样子,这里有欣赏的意思。

"可谓出矣":这就可以称为“出”了。

"不善入者":不善于“入”的,

"非实录":就不是据实地记录,

"垣外之耳":像隔墙听人讲话一样,

# 垣:墙。

"乌能治堂而皇之中之优也耶":怎能研究和指导堂中艺人的表演呢?

# 治:研究指导。

"则史之言":这样,史官的言论,

"必有余呓":就必定像讲梦话那样胡说八道。

# 余呓:多余的梦话,即胡说八道。

"不善出者":不善于“出”的,

"必无高情至论":一定没有什么真诚的感情、深刻的评论,

# 至论:深刻的评论。,高情:真诚的感情。

"优人哀乐万千":这就象艺人表演出各种各样喜怒哀乐的情态,

"手口沸羹":手舞足蹈,纵情歌唱,忙得象沸腾的滚汤似的,

# 沸羹:滚汤。这里形容手舞足蹈,放声歌唱,象煮滚的汤似的,热闹非常。

"彼岂复能自言其哀乐也耶":他们又怎能自己讲出那种哀乐的情况呢?

"则史之言":这样,史官的言论,

"必有余喘":就必定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 余喘:残喘,残息。这里比喻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这一段,表面上是说不善“入”和不善“出”的史官,写作史书就会胡说八首,死气沉沉,实际上是对当时脱离实际,空谈性理的儒生的批判。

"是故欲为史":因此,要成为史官,

"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成为与别人不同的史官,

# 史之别子:史家的不同派别。

"毋呓毋喘":就不要说梦话,不要死气沉沉,

"自尊其心":必须先要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

"心尊":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

"则其官尊矣":他的职务也就会受到尊重了,

"心尊":自己尊重自己的思想、精神,

"则其言尊矣":他的职务也就会受到尊重了。

"官尊言尊":职务、言论都受到尊重了,

"则其人亦尊矣":史官本人也就会受到尊重了。

"尊之之所归宿如何":这些都受到尊重会有什么结果呢?

"曰":说:

"乃又有所大出入焉":那就会有大的“出”和“入”。

"何者大出入":什么是大的“出”和“入”呢?

"曰":说:

"出乎史":跳出纷繁的史料,

# 出乎史:“出乎史”四句:这是龚自珍对“史”与“道”的关系的论述,肯定了哲理是从史实、史料中抽象出来的,认为要掌握高深的哲理,必须懂得历史。但他只强调“史”的重要,而忽视了实践,是片面的。

"入乎道":进入到了解历史发展的根本道理,

# 道:这里指哲理,即更高深的道理,比“入”和“出”更高一层的境界。

"欲知大道":要想懂得根本道理,

"必先为史":就必须首先研究史料、懂得历史。

"此非我所闻":这一点不是我发现的,

"乃刘向、班固之所闻":是刘向、班固已经说过的。

# 班固:东汉儒家、史学之有,编有《汉书》。,刘向:西汉儒家、目录学家。

"向、固有征乎":刘向、班固讲的这个道理有证据吗?

# 征:检验,证据。

"我征之曰":我的证据是:

"古有柱下史老聃":古代的柱下史老聃,

# 老聃:即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柱下史:官名,宫廷内的史官。

"卒为道家大宗":终于成为道家的创始人。

# 大宗:这里指创始者。

"我无征也欤哉":这难道不是我的证据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尊史》是晚清龚自珍创作的散文,这篇文章以探讨史官职责为表,实则是一篇锋芒毕露的社会批判檄文。作者通过剖析史官职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批判理论体系:首先,他将史学提升到关乎国家兴衰的高度,强调“国可灭,史不可灭”的历史观;其次,他创造性提出“史官即社会喉舌”的命题,其“尊史”主张直指清廷文化专制政策;最后,他对理想史官标准的论述,实则是呼吁知识分子要突破思想禁锢,成为敢于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者。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既批判了专制统治对思想的压制,也鞭挞了当时学界脱离实际、墨守成规的学术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龚自珍与魏源并称为“龚魏”。其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腐朽,洋溢爱国热情。龚自珍的诗歌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代表作品有《尊隐》《明良论》《病梅馆记》及《己亥杂诗》等。著有《定盦文集》,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虽以论述史官职务及其重要作用为表象,实则是一篇倡导社会批判、痛斥专制统治的深刻政论。文章深入剖析了一个杰出史官应具备的素质:既要通晓自然与社会诸般状况,又要能够做出诚挚且深刻的评述。这实际上是在呼吁史官成为勇于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政论家,同时也对那些只知空谈性理、固守旧规、缺乏活力的儒者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开篇点明“尊史”的本质不在史官的记录职能或褒贬权力,而在于史官的独立精神(“尊其心”)。此句直指史学核心——思想自由,暗批清廷对思想的钳制。‌第二段:善入与善出‌,“心何如而尊?善入”至“如其言家事,可为入矣。”提出“善入”标准,要求史官需通晓地理、民俗、政令等,如数家珍。龚自珍以“言家事”为喻,强调史官须深入社会肌理,隐含对空谈儒生的讽刺。“又如何而尊?善出”至“可谓出矣。”以“优人表演—观者点评”为喻,主张史官需超然客观(“肃然踞坐”),既能深入又能抽离。此实为对官方史学的批判——或沦为统治工具,或失于主观臆断。‌第三段:批判不合格史官‌,“不善入者,非实录”至“则史之言,必有余喘。”“余呓”(梦话)讽刺脱离实际的记录;“余喘”(喘息)批评缺乏深度的论述。通过对比,强调史官若不能“入”“出”兼备,则文字必失其真,暗指当时史馆的僵化现象。‌第四段:史道合一‌,“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至“我无征也欤哉?”提出“自尊其心”则官、言、人皆尊的逻辑链,将史学提升至人格高度,借刘向、班固之言及老子(柱下史)为例,论证“史”是通达“道”的途径,最终回归“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全文以“心尊”为纲,通过“善入善出”的方法论,构建了一套批判性史学体系。表面论史,实则呼吁知识分子突破思想禁锢,承担社会批判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满江红·为问封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