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huí
dào
piāo
líng
liá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西
jiāo
féng
shì
yuán
kàn
hǎi
táng‌‌
yīn
xiāng
yán
yǒu
gǎn
shuí
dào
piāo
líng
lián
jiù
yóu
shí
jié
hǎo
huā
tiān
duàn
cháng
rén
jīng
nián
piàn
yùn
hóng
cái
zhuó
róu
绿
zhà
yān
qiàn
hún
xiāo
jìn
yáng
qián

译文

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看海棠。因回忆《香严词》有感。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逐句剖析

"西郊冯氏园看海棠":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看海棠。

# 西郊冯氏园: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园主人冯氏园艺精湛,使得此园曾名极一时。龚鼎孳在京师时曾多次到该处看海棠。

"因忆《香严词》有感":因回忆《香严词》有感。

# 香严词:清初龚鼎孳词集《香严词存稿》的简称,后易名《定山诗余》,中有《菩萨蛮·上巳前一日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罗敷媚·朱右司马招集西郊冯氏园看海棠》等数首词。

"谁道飘零不可怜":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

# 飘零:飘落零散。

"旧游时节好花天":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

# 旧游:昔日之游。

"断肠人去自经年":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今:一作经。,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一片晕红才著雨":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

# 著雨:春雨微著。,才:一作“疑”。,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

"几丝柔绿乍和烟":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

# 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销尽夕阳前":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 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婉约词作。此词上片以反问开篇,直抒飘零孤寂之感,追忆往昔繁花似锦的欢聚时光,反衬出离人远去后的经年怅惘;下片通过描绘雨后残红、烟柳柔绿等意象,营造出凄迷朦胧的意境,末句以"倩魂销尽"呼应开篇,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婉推向极致。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左右所作。当时,纳兰性德因目睹园中雨后海棠凋零的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此词亦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为悼念其师龚鼎孳而作——龚氏曾任康熙十二年会试主考官,纳兰性德为其门生,而龚鼎孳于同年秋逝世。一些观点认为此词作者在总体风格上大体效仿龚氏,是为抒其悼怀龚氏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题材的词。通过回忆往昔游玩时光与描绘当下春天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时光变迁、物是人非而生发的伤感、怅惘之情。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2. 写作手法

拟人:“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3. 分段赏析

“谁道飘零不可怜”以反诘起笔,直击人心。“飘零”二字既是物理空间的离散,更是精神世界的孤寂,“可怜”在否定句式强化下形成情感张力,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旧游时节好花天”时空并置,用“好花天”的明艳意象构建记忆图景。“旧游”与“时节”的叠加,使追忆具有周期性复现的特征,与当下形成永恒对照。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断肠人去自经年”将时间具象化,“经年”的线性流逝与“断肠”的瞬间痛感构成矛盾统一。此句打破上片时空交错的朦胧感,以精确的时间计量凸显思念的绵长,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一片晕红才著雨”中,“晕红”以视觉的模糊感暗示泪眼的朦胧,“著雨”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情感投射。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几丝柔绿乍和烟”运用量词“丝”与副词“乍”,精确捕捉新柳初烟的动态美感。“柔绿”与“晕红”形成冷暖色调的对比调和,在纤细意象中寄托着词人对生命细微变化的敏感。“倩魂销尽夕阳前”收束全篇,“倩魂”既指往昔美好精魂,亦可解作词人自身魂魄。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4. 作品点评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抒发对逝去时光与故人的深切追忆,同时蕴含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柔情一缕,能令九转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

清王鸿绪《词苑丛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袁枚《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

下一篇:清·龚自珍《尊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