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如梦令·燕子未随春去

朝代:清作者:吴藻浏览量:3
yàn
zi
wèi
suí
chūn
fēi
dào
xiù
lián
shēn
chù
ruǎn
huà
duō
shí
shì
yào
nóng
zhù
yán
zhù
yán
zhù
hán
xiào
huí

译文

燕子没有随春天归去,却穿过绣花帘幕,飞到屋子里。它呢呢喃喃,语音柔和地说了多时,莫非要和我住在一起?我久久地站立,久久地站立,含笑回答它:“不许!”

赏析

1.

吴藻是嘉庆年间浙江仁和的一位女词人。她天资聪慧,才气过人,自称扫眉才子,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名媛淑女交往唱酬,颇负盛誉。所作小词巧于构思,精于造语长调则豪放有丈夫气,尤善题画。这首《如梦令》以寻常口语入律,可与《漱玉词》媲美。词人抓住生活中一个细节燕子飞入帘幕,巧妙地加以生发,用人禽对话的生动形式,抒发其春闺寂寞的心情,读来别有情趣。首句燕子未随春去,出语平淡而意蕴深曲。燕子是一种候鸟,春社来,秋社去。在百花争妍、百鸟和鸣的春天,她伴随春光一起来到江南,穿帘过户,栖梁而宿而当雨狂风斜、众芳凋零的暮春,她仍留在梁间,给爱春惜春的人以心理上的慰藉。本词开头这句略去对繁华春景的铺写,也不说春事消歇、春意已尽,单说燕子未随春去,则爱春、惜春之意已明。这种手法词家称之扫处即生法。次句飞到绣帘深处承接上句而补足语意。词人独处深闺,忽见一双燕子穿入绣帘,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欣喜,又是疑惑。惊的是燕子闯进闺房,可谓不速之客喜的是燕子未随春去,说明春意尚留驻人间,何况闺中寂寞,这自天而降的小生物正好作伴疑的是小燕子绕梁而飞,口中呢喃不停,它究竟在商量什么呢词人不免定下神来注视片刻:啊莫非是想搬来和我同住吧(侬,吴地方言,即我)燕子没有回答,可是女主人却迟疑了延伫,延伫两句重言把人物恍然大悟、惊定还疑的神色活灵活现地刻划了出来:有燕子同住,固然可聊解寂寞,但终究排遣不了心头的怨愁,所以又含笑带趣加以回绝说:不许一首短短的小令出现了两个富有个性的形象:活泼多情的燕子和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前者是后者的陪衬。自从燕子入帘,女主人的心理活动一下就活跃起来:时惊时喜,似痴似顽,自猜自疑,自问自答,嬉笑打趣的背后隐藏着春闺独处的郁闷。词中用语浅近而活泼,对话生动,纯以口语入律,莫是要和侬住、含笑回他:不许这类句子与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辛弃疾《西江月》却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都是词中口语化、散文化的佳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寄严荪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