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算尽太聪明":费尽心机耍弄聪明,
# 机关算尽太聪明:“机关”二句:意思是王熙凤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 机关:心机、阴谋权术。
"反算了卿卿性命":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 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算了:一作误了。
"生前心已碎":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
"死后性空灵":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 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家富人宁":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
"终有个":最终落得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 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枉费了":白白浪费了,
"意悬悬半世心":半辈子提心吊胆、处心积虑的心思;
# 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好一似":这一切就好像,
"荡悠悠三更梦":在三更半夜里做的一场悠悠晃晃、虚幻不实的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
# 倾:倾塌。
"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 尽:灭了。悲痛。
"呀":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
"叹人世":只能感叹这人世间的事情,
"终难定":终究难以预料和确定啊!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揭露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曲子。曲子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迭词对句,描绘王熙凤弄权致使贾府衰败及自身悲惨结局,讽刺其行径的同时,展现封建社会制度走向崩溃的衰败图景,充满哀怨悲伤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比喻:“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贾府的衰败比作“忽喇喇”即将倾倒的大厦,生动展现出封建家族轰然崩塌的迅猛态势;把封建制度的没落喻为“昏惨惨”即将熄灭的灯,形象刻画出其气息奄奄、走向穷途末路的凄凉之态。这两个比喻不仅精准描绘出王熙凤所处环境的危局,更深刻地暗示了她个人命运的悲惨结局,以及封建社会制度无可挽回的崩溃命运。叠词:“意悬悬”“荡悠悠”“急喇喇”“昏惨惨”等叠词,增强韵律感,细腻刻画王熙凤生前焦虑状态、命运虚幻及家族衰败的急促、凄惨,强化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是对王熙凤一生的精准概括与辛辣讽刺。“机关算尽”生动地勾勒出王熙凤不择手段、费尽心机追逐权力与利益的丑恶嘴脸。她在贾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凭借着精明强干和狠辣手段,独揽大权,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交通官府,为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犯下诸多恶行。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她的种种算计最终不仅未能让她长久地保有权力和财富,反而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反算了卿卿性命”,深刻地揭示了她自食恶果的必然结局,也暗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终将走向覆灭的命运。“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此句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生前死后截然不同的状态。生前,她为了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势,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算计,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纷争中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心已碎”三字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疲惫与痛苦。她的一生都在权力和欲望的漩涡中挣扎,机关算尽,却始终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不安。而“死后性空灵”则描绘了她死后的虚无状态,即便她生前精明能干、权势滔天,死后也不过是一场空,什么都无法带走,进一步强化了她悲剧命运的色彩,也暗含了对她一生追逐的讽刺。“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该句深刻地揭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实际管理者,一直努力维持着贾府表面的繁华与安宁,妄图凭借自己的手段让家族长盛不衰。然而,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大背景下,贾府的衰败早已是大势所趋。尽管王熙凤机关算尽,也无法阻挡家族走向“家亡人散各奔腾”的结局。这不仅是王熙凤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家族的悲剧,暗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即便曾经辉煌一时,最终也难逃覆灭的结局。“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意悬悬”一词极为传神地描绘出王熙凤一生提心吊胆、殚精竭虑的精神状态。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谋取更多的利益,时刻算计着他人,时刻担心着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半世都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度过。然而,她的这些努力和心思最终都化为泡影,“荡悠悠三更梦”以形象的比喻,嘲讽她苦心经营的一切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无论生前如何风光,最终都如梦幻般消散,凸显了她一生的徒劳无功,也折射出封建统治阶级追求功名利禄的虚无本质。“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两句运用了极为精妙的比喻和叠词手法,将贾府的衰败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急喇喇”形象地描绘出大厦倒塌时急促、迅猛的态势,暗示着贾府的衰败速度之快,曾经的辉煌在瞬间崩塌;“昏惨惨”则渲染出一种昏暗、凄惨的氛围,如同油灯即将熄灭时的黯淡无光,生动地表现出贾府在走向灭亡过程中的凄凉与绝望。这不仅是对贾府命运的写照,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的生动隐喻,预示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如同这将倾的大厦和将尽的灯油,即将彻底消亡。“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这两句是对王熙凤一生的总结,也是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一场欢喜忽悲辛”高度概括了王熙凤从风光无限到悲惨结局的巨大反差,她曾经在贾府呼风唤雨,享受着权力和财富带来的荣耀与欢乐,然而转眼间,一切都化为乌有,只剩下无尽的悲苦和辛酸。而“叹人世终难定”则是作者的感叹,流露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无奈与惋惜。虽然作者将这种悲剧归结于人世祸福难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封建社会兴衰沉浮的深沉思考。
4. 作品点评
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表现手法生动鲜明。开篇两句以讽刺笔触,精准勾勒出王熙凤“弄权”的行事风格,暗示其自酿苦果的宿命结局。作者巧妙运用叠词对仗句式,强化表意效果——“意悬悬”细腻刻画王熙凤施展权谋时殚精竭虑的神态,“荡悠悠”则辛辣讽刺其最终徒劳一场的虚幻。曲子更以“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比喻,将声音与意象融合,既展现王熙凤濒临覆灭的命运,也隐喻她所依附的封建社会制度走向瓦解的必然趋势。
# 扎笔叹恨聪明自误;中间愧悔心力费尽而大厦倾覆;结笔叹息枉自辛苦,而世事难定。
不详刘建龙《中华诗词赏析》
上一篇:清·陈维崧《踏莎行·冬夜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