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shī
èr
shí

朝代:清作者:仓央嘉措浏览量:3
chà
yān
hóng
shí
diāo
chèn
jiù
yāo
zhēng
jiào
fēng
dié
liǎng
xiāng
duàn
xiù
xiū
jiàn
tán
láng
zhāo

译文

绚烂多彩的花朵在一瞬间全部凋谢,曾经的舞衣已不再适合往日纤细的腰肢。怎能不让那些蜂蝶般的追求者都一一离去,只能藏在衣袖之下,羞涩地面对情郎的招手邀约。

逐句剖析

"姹紫嫣红一时凋":绚烂多彩的花朵在一瞬间全部凋谢,

"舞衣不称旧舞腰":曾经的舞衣已不再适合往日纤细的腰肢。

"争教蜂蝶两相断":怎能不让那些蜂蝶般的追求者都一一离去,

"袖底羞见檀郎招":只能藏在衣袖之下,羞涩地面对情郎的招手邀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情诗(其二十一)》为清代仓央嘉措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借简洁而深邃之语,倾诉失去爱人后对往昔的追念,展现了爱情消逝时个人内心的纠结挣扎。诗中以缤纷绚烂的色彩,勾勒出爱情曾有的美妙与繁盛,然而这般美好却如昙花一现,转瞬凋零,恰似爱情的短暂无常。“舞衣难适旧时姿”,寓意爱人的远去,往昔亲密无间的关系已不复存在,彼此间渐生疏离。诗里蜜蜂与蝴蝶的意象,象征着爱情的分崩离析。它们纷纷离去,形象地传递出诗人面对爱情逝去时,那种无力挽回的无奈与失落。“袖底羞见檀郎招”一句,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对爱人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往日美好回忆的珍视。这份羞怯与含蓄,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柔弱与无助。整首诗巧用凝练的文字与生动意象,将诗人对已逝爱情的深切怀恋,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借花朵凋零、舞衣不适之景,结合蜂蝶离去之象,诗人酣畅淋漓地抒发内心复杂情感,勾起读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1683~?),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生于今西藏门隅地区。幼时当过牧童,深受民间歌谣的熏陶。15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入布达拉宫学习佛教经典、诗歌和历算。其诗歌内容具有写实性、情感性、哲理性等特点,成功采用民歌形式创作情歌,推动了民歌发展,使“谐体”民歌成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歌形式。后人选出六十余首辑成《仓央嘉措情歌》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姹紫嫣红一时凋”:开篇以“姹紫嫣红”描绘繁花盛放的绚丽,却笔锋一转,点明这些美好的花朵瞬间凋零,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喻女子美好年华如繁花般短暂易逝,奠定了全诗哀怨的基调。“舞衣不称旧舞腰”:通过“舞衣”与“旧舞腰”的对比,写女子发现曾经合身的舞衣如今已不再适合自己的腰身,从身形变化的细节入手,进一步强化青春流逝、容颜改变的伤感。“争教蜂蝶两相断”:“蜂蝶”常喻指追求者,此句写曾经围绕在女子身边的“蜂蝶”都已离去,侧面表现出女子因容颜不再而失去吸引力,突出其内心的失落与孤独。“袖底羞见檀郎招”:面对情郎的热情相邀,女子却只能藏于袖底,羞于相见,将女子因自身变化而产生的自卑、哀怨,以及对爱情的复杂情感刻画得细腻入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大澄《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下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