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今宵始":踏上客路是从今晚开始,
# 今宵:今夜。
"茅檐梦不成":在茅檐下难以进入梦乡。
# 茅檐:这里代指茅屋。
"蟾光云外落":月光从云外洒落,
# 蟾光:指月光。
"萤火水边明":萤火虫在水边闪着光亮。
"早岁艰危集":早年艰难危困之事纷纷聚集,
# 早岁:早年。
"穷途涕泪横":如今穷途末路泪水纵横流淌。
# 涕泪:眼泪。,穷途: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苍茫去乡国":茫茫然离开故乡,
"无事不伤情":事事都让人感到悲伤。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借旅途夜晚景象及对早年经历回顾,表达了即将踏上异乡路的无奈、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展现出内心孤独、迷茫、痛苦与无奈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点明今夜开始踏上客路,在简陋的茅檐下难以成眠,直接道出旅途奔波的起始与客居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愁苦基调。颔联“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从视觉角度描写云外月光洒落、水边萤火闪烁之景,以清幽之景衬孤寂之情。颈联“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回忆早年艰难危困,感慨如今穷途末路,将人生的沧桑与悲苦尽情抒发。尾联“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写离开故乡愈觉前路茫茫,事事都令人伤感,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与漂泊的哀愁。
下一篇:清·李邺嗣《哀甬东》